一种阀门检修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019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阀门检修平台,属于石油工业阀门检修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其包括支撑面;固定板,其下端通过固定连接结构固定于支撑面;滑动板,其下端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设置于支撑面,其能相对于固定板往复移动;第一辊筒,其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并能沿自身轴线旋转;第二辊筒,其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并能沿自身轴线旋转;第三辊筒,其设置于滑动板的上端并能沿自身轴线旋转;第四辊筒,其设置于滑动板的上端并能沿自身轴线旋转;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第三辊筒、第四辊筒的轴线均沿滑动板往复移动的轨迹方向延伸。它结构新颖,装配容易,操作简单,能够将待检修阀门的整个阀体悬空放置支撑起来并翻转成特定的作业角度以高效完成检修流程。成检修流程。成检修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门检修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工业相关阀门检修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阀门检修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工业中,会配套使用各种各样的设备,其中平板阀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用井口、采油树、管汇等,用来接通或切断管路流体。平板阀是石化领域较为常用的管路开闭器械,其由具抗冲损能力的特殊碳化钨材料模制而成平板阀门,通过平移式阀板的上下位移,从而实现开或关,其具有结构简洁等特点,平板阀现有的开关方式有手动、液动及气动三种;但平板阀长期使用后,内部的闸板会出现磨损进而导致泄漏,所以需要对平板阀进行保养和检修。
[0003]由于平板阀具有相当的重量,在对平板阀进行检修时,要想把它翻转过来从上方拆卸尾盖是相当困难的,目前大多是直接原地手动翻转,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让阀门悬空支撑起来,并旋转到合适的作业角度,如此一来,严重增加了阀门维修人员的作业强度和操作难度;使用一些简易的支撑架无法对不同规格的阀门进行稳定的适配支撑,适用性和耐用性也非常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一种阀门检修平台,包括:底座,其包括支撑面;固定板,其下端通过固定连接结构固定于支撑面;滑动板,其下端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设置于支撑面,其能相对于固定板往复移动;第一辊筒,其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并能沿自身轴线旋转;第二辊筒,其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并能沿自身轴线旋转;第三辊筒,其设置于滑动板的上端并能沿自身轴线旋转;第四辊筒,其设置于滑动板的上端并能沿自身轴线旋转;其中,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第三辊筒、第四辊筒的轴线均沿滑动板往复移动的轨迹方向延伸。
[0006]还包括:第一支撑台,其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端面,其下端端面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一连接板,其中,第一连接板抵靠于固定板的外侧侧面;第一固定孔,其设置于固定板的外侧侧面,其为通孔;第二固定孔,其设置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的位置,其为通孔;第一固定螺栓,其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后与第一固定螺母旋合紧固;第一轴承座,其固定于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其包括筒状的第一轴承腔;
第一轴承,其固定于第一轴承腔内;第一连接柱,其穿装于第一轴承的内圈内并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第二轴承座,其固定于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其包括筒状的第二轴承腔;第二轴承,其固定于第二轴承腔内;第二连接柱,其穿装于第二轴承的内圈内并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第三轴承座,其固定于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其包括筒状的第三轴承腔;第三轴承,其固定于第三轴承腔内;第三连接柱,其穿装于第三轴承的内圈内并与第三轴承的内圈固定;第四轴承座,其固定于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其包括筒状的第四轴承腔;第四轴承,其固定于第四轴承腔内;第四连接柱,其穿装于第四轴承的内圈内并与第四轴承的内圈固定;其中,第一辊筒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与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连接,第二辊筒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与第三连接柱、第四连接柱连接。
[0007]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均包括两套轴承;还包括:第一定位盘,其设置于第一连接柱位于第一轴承的两套轴承之间的部位,其凸起于第一连接柱的侧壁并沿第一连接柱周向延伸且首尾连接;第一定位孔,其沿第一定位盘侧壁周向依次设置,其包括多个;第一弧形缺口,其设置于第一轴承座与第一定位盘相对应的位置;第一T型插销,其穿过第一弧形缺口后能够插入其中任一一个第一定位孔内;第二定位盘,其设置于第二连接柱位于第二轴承的两套轴承之间的部位,其凸起于第二连接柱的侧壁并沿第二连接柱周向延伸且首尾连接;第二定位孔,其沿第二定位盘侧壁周向依次设置,其包括多个;第二弧形缺口,其设置于第二轴承座与第二定位盘相对应的位置;第二T型插销,其穿过第二弧形缺口后能够插入其中任一一个第二定位孔内;第三定位盘,其设置于第三连接柱位于第三轴承的两套轴承之间的部位,其凸起于第三连接柱的侧壁并沿第三连接柱周向延伸且首尾连接;第三定位孔,其沿第三定位盘侧壁周向依次设置,其包括多个;第三弧形缺口,其设置于第三轴承座与第三定位盘相对应的位置;第三T型插销,其穿过第三弧形缺口后能够插入其中任一一个第三定位孔内;第四定位盘,其设置于第四连接柱位于第四轴承的两套轴承之间的部位,其凸起于第四连接柱的侧壁并沿第四连接柱周向延伸且首尾连接;第四定位孔,其沿第四定位盘侧壁周向依次设置,其包括多个;第四弧形缺口,其设置于第四轴承座与第四定位盘相对应的位置;第四T型插销,其穿过第四弧形缺口后能够插入其中任一一个第四定位孔内;其中,第一连接柱、第一定位盘、第一定位孔构成第一定位扭块,第二连接柱、第二定位盘、第二定位孔构成第二定位扭块,第三连接柱、第三定位盘、第三定位孔构成第三定位扭块,第四连接柱、第四定位盘、第四定位孔构成第四定位扭块。
[0008]所述第一轴承座位于第一轴承腔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轴承座位于第一轴承腔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第二连接块
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二通孔,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设有多个第一档位螺孔,这些第一档位螺孔沿与滑动板移动轨迹垂直的方向依次排列,第一通孔与这些第一档位螺孔中其中一个第一档位螺孔相对应时第二通孔与这些第一档位螺孔中另一个第一档位螺孔相对应,第一螺钉穿过第一通孔后与相应第一档位螺孔旋合紧固,第二螺钉穿过第二通孔后与相应第一档位螺孔旋合紧固;所述第二轴承座位于第二轴承腔的一侧设有第三连接块,第二轴承座位于第二轴承腔的另一侧设有第四连接块,第三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三通孔,第四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四通孔,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设有多个第二档位螺孔,这些第二档位螺孔沿与滑动板移动轨迹垂直的方向依次排列,第三通孔与这些第二档位螺孔中其中一个第二档位螺孔相对应时第四通孔与这些第二档位螺孔中另一个第二档位螺孔相对应,第三螺钉穿过第三通孔后与相应第二档位螺孔旋合紧固,第四螺钉穿过第四通孔后与相应第二档位螺孔旋合紧固;所述第三轴承座位于第三轴承腔的一侧设有第五连接块,第三轴承座位于第三轴承腔的另一侧设有第六连接块,第五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五通孔,第六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六通孔,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设有多个第三档位螺孔,这些第三档位螺孔沿与滑动板移动轨迹垂直的方向依次排列,第五通孔与这些第三档位螺孔中其中一个第三档位螺孔相对应时第六通孔与这些第三档位螺孔中另一个第三档位螺孔相对应,第五螺钉穿过第五通孔后与相应第三档位螺孔旋合紧固,第六螺钉穿过第六通孔后与相应第三档位螺孔旋合紧固;所述第四轴承座位于第四轴承腔的一侧设有第七连接块,第四轴承座位于第四轴承腔的另一侧设有第八连接块,第七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七通孔,第八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八通孔,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设有多个第四档位螺孔,这些第四档位螺孔沿与滑动板移动轨迹垂直的方向依次排列,第七通孔与这些第四档位螺孔中其中一个第四档位螺孔相对应时第八通孔与这些第四档位螺孔中另一个第四档位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门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其包括支撑面;固定板,其下端通过固定连接结构固定于支撑面;滑动板,其下端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设置于支撑面,其能相对于固定板往复移动;第一辊筒,其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并能沿自身轴线旋转;第二辊筒,其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并能沿自身轴线旋转;第三辊筒,其设置于滑动板的上端并能沿自身轴线旋转;第四辊筒,其设置于滑动板的上端并能沿自身轴线旋转;其中,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第三辊筒、第四辊筒的轴线均沿滑动板往复移动的轨迹方向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阀门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台,其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端面,其下端端面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一连接板,其中,第一连接板抵靠于固定板的外侧侧面;第一固定孔,其设置于固定板的外侧侧面,其为通孔;第二固定孔,其设置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的位置,其为通孔;第一固定螺栓,其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后与第一固定螺母旋合紧固;第一轴承座,其固定于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其包括筒状的第一轴承腔;第一轴承,其固定于第一轴承腔内;第一连接柱,其穿装于第一轴承的内圈内并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第二轴承座,其固定于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其包括筒状的第二轴承腔;第二轴承,其固定于第二轴承腔内;第二连接柱,其穿装于第二轴承的内圈内并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第三轴承座,其固定于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其包括筒状的第三轴承腔;第三轴承,其固定于第三轴承腔内;第三连接柱,其穿装于第三轴承的内圈内并与第三轴承的内圈固定;第四轴承座,其固定于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其包括筒状的第四轴承腔;第四轴承,其固定于第四轴承腔内;第四连接柱,其穿装于第四轴承的内圈内并与第四轴承的内圈固定;其中,第一辊筒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与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连接,第二辊筒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与第三连接柱、第四连接柱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阀门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均包括两套轴承;还包括:第一定位盘,其设置于第一连接柱位于第一轴承的两套轴承之间的部位,其凸起于第一连接柱的侧壁并沿第一连接柱周向延伸且首尾连接;第一定位孔,其沿第一定位盘侧壁周向依次设置,其包括多个;第一弧形缺口,其设置于第一轴承座与第一定位盘相对应的位置;第一T型插销,其穿过第一弧形缺口后能够插入其中任一一个第一定位孔内;第二定位盘,其设置于第二连接柱位于第二轴承的两套轴承之间的部位,其凸起于第二连接柱的侧壁并沿第二连接柱周向延伸且首尾连接;
第二定位孔,其沿第二定位盘侧壁周向依次设置,其包括多个;第二弧形缺口,其设置于第二轴承座与第二定位盘相对应的位置;第二T型插销,其穿过第二弧形缺口后能够插入其中任一一个第二定位孔内;第三定位盘,其设置于第三连接柱位于第三轴承的两套轴承之间的部位,其凸起于第三连接柱的侧壁并沿第三连接柱周向延伸且首尾连接;第三定位孔,其沿第三定位盘侧壁周向依次设置,其包括多个;第三弧形缺口,其设置于第三轴承座与第三定位盘相对应的位置;第三T型插销,其穿过第三弧形缺口后能够插入其中任一一个第三定位孔内;第四定位盘,其设置于第四连接柱位于第四轴承的两套轴承之间的部位,其凸起于第四连接柱的侧壁并沿第四连接柱周向延伸且首尾连接;第四定位孔,其沿第四定位盘侧壁周向依次设置,其包括多个;第四弧形缺口,其设置于第四轴承座与第四定位盘相对应的位置;第四T型插销,其穿过第四弧形缺口后能够插入其中任一一个第四定位孔内;其中,第一连接柱、第一定位盘、第一定位孔构成第一定位扭块,第二连接柱、第二定位盘、第二定位孔构成第二定位扭块,第三连接柱、第三定位盘、第三定位孔构成第三定位扭块,第四连接柱、第四定位盘、第四定位孔构成第四定位扭块。4.如权利要求2所述阀门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位于第一轴承腔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轴承座位于第一轴承腔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第二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二通孔,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设有多个第一档位螺孔,这些第一档位螺孔沿与滑动板移动轨迹垂直的方向依次排列,第一通孔与这些第一档位螺孔中其中一个第一档位螺孔相对应时第二通孔与这些第一档位螺孔中另一个第一档位螺孔相对应,第一螺钉穿过第一通孔后与相应第一档位螺孔旋合紧固,第二螺钉穿过第二通孔后与相应第一档位螺孔旋合紧固;所述第二轴承座位于第二轴承腔的一侧设有第三连接块,第二轴承座位于第二轴承腔的另一侧设有第四连接块,第三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三通孔,第四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四通孔,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设有多个第二档位螺孔,这些第二档位螺孔沿与滑动板移动轨迹垂直的方向依次排列,第三通孔与这些第二档位螺孔中其中一个第二档位螺孔相对应时第四通孔与这些第二档位螺孔中另一个第二档位螺孔相对应,第三螺钉穿过第三通孔后与相应第二档位螺孔旋合紧固,第四螺钉穿过第四通孔后与相应第二档位螺孔旋合紧固;所述第三轴承座位于第三轴承腔的一侧设有第五连接块,第三轴承座位于第三轴承腔的另一侧设有第六连接块,第五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五通孔,第六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六通孔,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设有多个第三档位螺孔,这些第三档位螺孔沿与滑动板移动轨迹垂直的方向依次排列,第五通孔与这些第三档位螺孔中其中一个第三档位螺孔相对应时第六通孔与这些第三档位螺孔中另一个第三档位螺孔相对应,第五螺钉穿过第五通孔后与相应第三档位螺孔旋合紧固,第六螺钉穿过第六通孔后与相应第三档位螺孔旋合紧固;所述第四轴承座位于第四轴承腔的一侧设有第七连接块,第四轴承座位于第四轴承腔的另一侧设有第八连接块,第七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七通孔,第八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八通孔,第一支撑台的上端端面设有多个第四档位螺孔,这些第四档位螺孔沿与滑动板移动轨迹垂直的方向依次排列,第七通孔与这些第四档
位螺孔中其中一个第四档位螺孔相对应时第八通孔与这些第四档位螺孔中另一个第四档位螺孔相对应,第七螺钉穿过第七通孔后与相应第四档位螺孔旋合紧固,第八螺钉穿过第八通孔后与相应第四档位螺孔旋合紧固。5.如权利要求1所述阀门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台,其设置于滑动板的上端端面,其下端端面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二连接板,其中,第二连接板抵靠于滑动板的外侧侧面;第三固定孔,其设置于滑动板的外侧侧面,其为通孔;第四固定孔,其设置于第二连接板与第三固定孔对应的位置,其为通孔;第二固定螺栓,其依次穿过第三固定孔、第四固定孔后与第二固定螺母旋合紧固;第五轴承座,其固定于第二支撑台的上端端面,其包括筒状的第五轴承腔;第五轴承,其固定于第五轴承腔内;第五连接柱,其穿装于第五轴承的内圈内并与第五轴承的内圈固定;第六轴承座,其固定于第二支撑台的上端端面,其包括筒状的第六轴承腔;第六轴承,其固定于第六轴承腔内;第六连接柱,其穿装于第六轴承的内圈内并与第六轴承的内圈固定;第七轴承座,其固定于第二支撑台的上端端面,其包括筒状的第七轴承腔;第七轴承,其固定于第七轴承腔内;第七连接柱,其穿装于第七轴承的内圈内并与第七轴承的内圈固定;第八轴承座,其固定于第二支撑台的上端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阳张俊蓝樊朝斌郑智君刘晓刚朱之庆邓洁云李忠俊唐笛潇吴甲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油田工程服务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