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检查仪的车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8972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检查仪的车体结构,包括:横梁组件,由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板、固定在两个侧板上方的盖板、固定在两个侧板下方的底板组成的箱体式结构,两个侧板长度方向一端顶部固定一固定板,固定板底部设有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一支撑轮位于两个侧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轮用于在一边轨道上转动行走;纵梁组件,包括与所述侧板垂直设置的平板,所述平板固定在两个侧板长度方向另一端顶部,所述平板两个端部底部分别固定有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位于横梁组件外部,所述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用于在另一边轨道上转动行走。结构强度大,整车重量更轻,搬运方便,提高轨道几何参数测量精度。提高轨道几何参数测量精度。提高轨道几何参数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检查仪的车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检查仪的车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轨道检查仪内部设置有激光发射器和运算器等器件,主要用于对轨道的静态几何参数的检测。静态几何参数包括轨距、水平(超高)、左右轨向、正矢、左右高低、三角坑等。通过轨道检查仪测量轨道的这些几何参数,获知轨道状态,进而保证轨道的行车安全。因此轨道检查仪也是保证行车安全最基本的仪器设备。
[0003]目前的轨道检查仪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薄片式结构,测量是采用人工推行的方式,结构不结实,推行也不方便;另一种是自动行走的检查仪,这种可以自动行走,但是体积较大重量也比较重,不能适应地铁或者轨道测量中的频繁搬运。
[0004]针对于此,亟需寻找一种既能适应测量中频繁搬运,又可以在测量中自动行走的解决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轨道检查仪的车体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检查仪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组件(100),由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板(110)、固定在两个侧板上方的盖板、固定在两个侧板下方的底板组成的箱体式结构,两个侧板(110)长度方向一端顶部固定一固定板(120),固定板(120)底部设有第一支撑轮(130),所述第一支撑轮(130)位于两个侧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轮(130)用于在一边轨道上转动行走;纵梁组件(200),包括与所述侧板(100)垂直设置的平板(210),所述平板(210)固定在两个侧板长度方向另一端顶部,所述平板(210)两个端部底部分别固定有第二支撑轮(220)和第三支撑轮(230),所述第二支撑轮(220)和第三支撑轮(230)位于横梁组件(100)外部,所述第二支撑轮(220)和第三支撑轮(230)用于在另一边轨道上转动行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检查仪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板(110)内侧壁之间、从远离纵梁组件(200)至靠近纵梁组件(200)的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一加强板(140)、第二加强板(150)和第三加强板(160),三者位于箱体式结构内部空间中;所述第一加强板(140)与所述第二加强板(150)间隔出的内部空间为控制仓(300),所述控制仓(300)底部设有第一底板(170);所述第二加强板(150)与所述第三加强板(160)间隔出的内部空间底部设有第二底板(180),所述第三加强板(160)与所述第二底板(180)形成的内部空间为电池仓(4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检查仪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140)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141),所述第二加强板(150)上有开槽(1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检查仪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110)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设有端板(19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检查仪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110)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鹏周涛韦晓莹王喜春宋瑞朱宏飞张标王清永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