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后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888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7
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其包含:一第一主体,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基座,该第一连接部固设于一车架;一第二主体,具有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基座;一连杆机构,具有一第一连杆,其一端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基座,另一端则枢接于该第二基座;一驱动装置,连接该连杆机构,可带动该连杆机构,使该第二主体相对于该第一主体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移动;以及一导链器组,连接在该第二连接部,并随着该第二主体一起移动。该第二主体一起移动。该第二主体一起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后变速器


[0001]本技术涉及自行车的
,特别是指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自行车的传动系统包含一链条绕接于一后变速器的导链器组以及一齿盘组。使用者在骑乘过程中,为了因应不同的地形起伏状况,可通过调整变速器,切换链条链接于不同齿盘上,达到变速的效果。进行变速时,操作一金属线拉动该后变速器位移,进而改变该链条绕接于该飞轮组上的不同齿盘位置。
[0003]现今市面上已出现电动式后变速器,其主要是通过马达作为驱动,并利用齿轮与齿排的组合,使后变速器可产生移动,借此带动一链条在自行车的不同尺寸齿盘中进行变换,该后变速器的操作方式可以是有线的电性操作,也可以是通过无线信号控制。然而,因为后变速器的位移距离会受限于齿排的长度,导致一般齿轮与齿排组合结构的后变速器需要有较大的体积,才能满足该后变速器的位移距离需求。
[0004]此外,后变速器换档时的平稳程度亦对于使用者骑乘时的感受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当遇到路况不佳时,后变速器结构可能会因过度晃动而影响到链条与齿盘的啮合程度,进而导致上、下链时有卡顿的情形发生,抑或是上下链的失败,如此一来便会对于骑乘体验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还需额外增加调校链条与后变速器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其具有平稳作动结构及体积小型化的功效。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包含有:一第一主体,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基座,该第一连接部固设于一车架;一第二主体,具有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基座;一连杆机构,具有一第一连杆,其一端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基座,另一端则枢接于该第二基座;该连杆机构具有一第二连杆,其一端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二基座,另一端则枢接于该第一基座;该第一与该第二连杆于中段位置相互枢接在一起;一驱动装置,设置于该第一主体与该第二主体其中之一,并连接该连杆机构;该驱动装置带动该连杆机构,使该第二主体相对于该第一主体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移动;当该第二主体由该第一位置往该第二位置移动时,该第二主体朝向远离该第一主体的方向移动;当该第二主体由该第二位置往该第一位置移动时,该第二主体朝向接近该第一主体的方向移动;以及一导链器组,连接于该第二主体的第二连接部,并随着该第二主体一起移动。
[0007]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主体的第一基座具有一第一滑槽;该第二主体的第二基座具有一第二滑槽;该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滑槽,并可沿该第一滑槽移动;该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滑槽,并可沿该第二滑槽移动。
[0008]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主体的第一基座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滑槽连通至
该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连杆的一端进入该第一容置空间后,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滑槽。
[0009]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主体的第二基座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滑槽连通至该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连杆的一端进入该第二容置空间后,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二滑槽。
[0010]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杆机构更具有一枢轴以及一离合装置;该枢轴穿过该第一与该第二连杆,使该第一与该第二连杆相互枢接在一起;该离合装置连接该枢轴与该第一连杆,在该自行车后变速器受到撞击时离合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避免该驱动装置受损。
[0011]在一实施例中,该离合装置具有一固定端以及一顶抵段;该固定端连接于该第一连杆,使该顶抵段压抵于该枢轴。
[0012]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杆上设有一沟槽,在该沟槽的底面设有一槽孔;该离合装置的固定端插入该槽孔中。
[0013]在一实施例中,该枢轴上设有一凹槽,该离合装置的顶抵段位于该凹槽中。
[0014]在一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具有一马达以及一带动轴;该带动轴将该第二连杆枢接于该第一主体的第一基座;该马达设置于该第一主体,并连接该带动轴,借以带动该第二连杆转动。
[0015]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其具有平稳作动结构,在骑乘遇到路况不佳时提升骑乘体验,且具有体积小型化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显示该第二主体位于该第一位置。
[0020]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显示该第二主体位于该第二位置。
[0021]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显示该链条结合于该最小齿盘时,该导链器组的位置。
[0022]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显示该链条结合于该最大齿盘时,该导链器组的位置。
[0023]附图标记
[0024]10:第一主体;11:第一连接部;111:第一筒柱;112:车架连接孔;113:连接板片;12:第一基座;121:第一滑槽;122:第一转轴孔;123:第一容置空间;20:第二主体;21:第二连接部;211:第二筒柱;212:导链器连接孔;22:第二基座;221:第二滑槽;222:第二转轴孔;223:第二容置空间;30:连杆机构;31:第一连杆;311:枢轴孔;312:沟槽;313:槽孔;314:第一端;315:第二端;32:第二连杆;321:轴座孔;322:第一端;323:第二端;33:活动轴;34:固定轴;35:枢轴;351:轴杆;352:凹槽;353:轴座;36:离合装置;37:弹性体;371:固定端;372:顶抵段;40:驱动装置;41:马达;411:蜗杆;42:齿轮组;421:第一齿轮;422:第二齿轮;43:带动轴;431:减速齿轮;432:带动轴杆;50:导链器组;51:第一导杆;511:第一杆体;52:第二导杆;521:第二杆体;53:第一导轮;54:第二导轮;60:车架;70:链条;80:飞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即依本技术目的、功效及结构组态,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0026]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揭示一自行车后变速器,包含有:一第一主体10、一第二主体20、一连杆机构30、一驱动装置40以及一导链器组50。
[0027]请参阅图2所示,该第一主体10具有一第一连接部11与一第一基座12。该第一连接部11具有一概呈圆形的第一筒柱111以及一由该第一筒柱111向外延伸的连接板片113。该第一筒柱111上设有一车架连接孔112。该连接板片113的宽度由该第一筒柱111向外渐增,并且相连该第一基座12。该第一基座12概呈矩形且具有一第一滑槽121、一第一转轴孔122以及一第一容置空间123,该第一滑槽121与该第一转轴孔122排列成一直线,该第一容置空间123具有一开口,且与该第一滑槽121及该第一转轴孔122相通。
[0028]该第二主体20具有一第二连接部21与一第二基座22。该第二连接部21具有一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第一主体,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基座,该第一连接部固设于一车架;一第二主体,具有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基座;一连杆机构,具有一第一连杆,其一端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基座,另一端则枢接于该第二基座;该连杆机构具有一第二连杆,其一端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二基座,另一端则枢接于该第一基座;该第一与该第二连杆于中段位置相互枢接在一起;一驱动装置,设置于该第一主体与该第二主体其中之一,并连接该连杆机构;该驱动装置带动该连杆机构,使该第二主体相对于该第一主体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移动;当该第二主体由该第一位置往该第二位置移动时,该第二主体朝向远离该第一主体的方向移动;当该第二主体由该第二位置往该第一位置移动时,该第二主体朝向接近该第一主体的方向移动;以及一导链器组,连接于该第二主体的第二连接部,并随着该第二主体一起移动。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体的第一基座具有一第一滑槽;该第二主体的第二基座具有一第二滑槽;该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滑槽,并可沿该第一滑槽移动;该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滑槽,并可沿该第二滑槽移动。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体的第一基座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滑槽连通至该第一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诚
申请(专利权)人:传诚技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