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益生元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技术

技术编号:322882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富硒益生元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富硒马铃薯多糖以及富硒魔芋葡甘聚糖;S2、将所述富硒马铃薯多糖、富硒魔芋葡甘聚糖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中分别进行球磨;S3、分别取所述富硒马铃薯多糖粉、富硒魔芋葡甘聚糖粉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粉进行混合,并且酶解后保留固体残留物;S4、对所述固体残留物进行干燥后再进行微胶囊化包埋处理,以获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采用多种富硒原料,同时结合包括球磨、酶解以及微胶囊化在内的多种工艺处理步骤,使得原料内部富含的营养元素(包括硒元素)能充分释放,使其达到更好的调节肠道益生菌群的功效,且最后获得的产品营养丰富,产品稳定性及抗吸湿性良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硒益生元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领域,具体为一种富硒益生元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

技术介绍

[0002]益生元是一类膳食纤维补充剂,可以通过选择性刺激人体肠道内一种或多种特殊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改善人体肠道微生物环境。
[0003]益生元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促进消化道、尤其是大肠内微生物菌群均衡;提高抵抗细菌病原体能力,促进双歧杆菌生长;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pH,抑制腐败,预防便秘,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脂和胆固醇促进钙、镁、锌、铁等矿物元素的吸收,提高免疫力,抑制、预防肿瘤等。
[0004]申请号为201510019976.8、“一种益生元及其加工方法”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益生元及其加工方法,但是其包含的硒元素含量极少,因而没有补硒功能,同时其生产工艺简单,其中仅包含常规的微胶囊化包埋处理方法,其在产品结构稳定性等方面、抗吸湿性等方面的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富硒益生元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其主要采用多种富硒原料,同时结合包括球磨、酶解以及微胶囊化在内的多种工艺处理步骤,使得最后获得的产品营养丰富,产品稳定性及抗吸湿性良好。
[0006]为实现上述不会出现堵塞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提供了一种富硒益生元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制备富硒马铃薯多糖以及富硒魔芋葡甘聚糖;
[0009]S2、将所述富硒马铃薯多糖、富硒魔芋葡甘聚糖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中分别加入碱性助磨剂后进行球磨,以对应获得富硒马铃薯多糖粉、富硒魔芋葡甘聚糖粉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粉;
[0010]S3、分别取所述富硒马铃薯多糖粉30

50份、富硒魔芋葡甘聚糖粉20

30份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粉20

40份进行混合,以获得酶解原料,并且在向所述酶解原料中加入其重量3

5倍的蒸馏水后进行酶解,对酶解完成后的最终酶解体系进行过滤,除去滤液,保留固体残留物;
[0011]S4、对所述固体残留物进行干燥后再进行微胶囊化包埋处理,以获得成品。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富硒马铃薯多糖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1、制备液态菌种活化培养基;具体的,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液态菌种活化培养基包括:去离子水100份、葡萄糖50份、FeNaEDTA 2份、MgSO40.1份、NaCl 0.15份、酵母浸粉1.5份、(NH4)2SO40.15份、NaNO30.4份;
[0014]S12、将绿色木霉菌种接种于所述液态菌种活化培养基中,于25

35℃条件下摇瓶活化48

72h,以获得活化的绿色木霉菌种培养液;
[0015]S13、再将活化的绿色木霉菌种培养液接种到发酵罐中的发酵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调节pH至5.0

6.0,扩大培养温度25

35℃,扩大培养时间为12

24h,以获得绿色木霉菌种悬浮液;具体的,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去离子水100份、麦芽提取物3份、玉米粉3份、KH2PO40.1份、(NH4)2SO40.1份、H3BO30.2份、ZnSO4.7H2O 0.1份、MgSO40.1份、KNO30.1份、MnSO4.H2O 0.15份。
[0016]S14、取富硒马铃薯全粉,加入其重量12

15%的绿色木霉菌种悬浮液以及富硒马铃薯全粉重量2

3倍的水后进行发酵培养,以获得发酵产物;
[0017]S15、在所述发酵产物中按其重量的3%加入活性炭,搅拌均匀,在65℃下保温35min后离心,去沉渣后获得富硒马铃薯多糖粗提液;
[0018]以及S16、对所述富硒马铃薯多糖粗提液进行真空浓缩及真空干燥,过筛后获得所述富硒马铃薯多糖。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富硒马铃薯多糖粉、富硒魔芋葡甘聚糖粉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粉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0020]S21、取富硒马铃薯多糖、富硒魔芋葡甘聚糖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分别加入其各自重量2

3%的碱性助磨剂后进行球磨,以对应获得富硒马铃薯多糖原料粉、富硒魔芋葡甘聚糖原料粉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原料粉;所述碱性助磨剂为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1]S22、在所述富硒马铃薯多糖原料粉、富硒魔芋葡甘聚糖原料粉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原料粉中对应加入其重量2

3倍的蒸馏水,在40

50℃、10000rmp条件下离心10min,对应获得富硒马铃薯多糖上清液、富硒魔芋葡甘聚糖上清液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上清液;
[0022]以及S23、将上述富硒马铃薯多糖上清液、富硒魔芋葡甘聚糖上清液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上清液的pH调解至酸性,搅拌均匀后置4℃条件中静置沉淀,过滤后对滤液和进行浓缩干燥,以对应获得所述富硒马铃薯多糖粉、富硒魔芋葡甘聚糖粉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粉。
[0023]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酶解步骤包括:
[0024]S31、按所述酶解原料重量的2

3%加入纤维素酶,调整pH值至4.0

5.5后在55℃条件下保温30min后得到第一酶解体系;
[0025]S32、待第一次酶解体系温度降温至20

25℃后,再调整其pH值至5.0

6.0,按所述酶解原料重量的1

2%加入中性木聚糖酶,充分搅拌后于50℃条件下保温35min后得到第二酶解体系;
[0026]以及S33、待第一次酶解体系温度降温至20

25℃后,再调整其pH值至6.0

7.5,按所述酶解原料重量的1

2%加入甘露糖酶,充分搅拌后于85℃条件下保温30min后,以得到最终酶解体系。
[0027]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所述微胶囊化包埋处理包括:
[0028]S41、将所述固体残留物作为芯材溶解在水中,以得到芯材溶液,所述芯材溶液的浓度为95%

98%;
[0029]S42、取硒化卡拉胶、麦芽糊精、海藻酸钠溶于50

60℃的纯水,以获壁材溶液;且按重量比计,硒化卡拉胶:麦芽糊精:海藻酸钠:纯水=1:3:3:12;
[0030]S43、将所述芯材溶液、壁材溶液和乳化剂混合,并进行高压均质,以得到乳化液,
再对乳化液进行喷雾干燥,以获得成品;所述高压均质条件为:均质压力为25Mpa,均质次数为2

3次;所述喷雾干燥过程中的进料温度为55℃,进料浓度为12%,进风温度为120℃,出风温度为80℃,进料速度为45m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益生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富硒马铃薯多糖以及富硒魔芋葡甘聚糖;S2、将所述富硒马铃薯多糖、富硒魔芋葡甘聚糖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中分别加入碱性助磨剂后进行球磨,以对应获得富硒马铃薯多糖粉、富硒魔芋葡甘聚糖粉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粉;S3、分别取所述富硒马铃薯多糖粉30

50份、富硒魔芋葡甘聚糖粉20

30份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粉20

40份进行混合,以获得酶解原料,并且在向所述酶解原料中加入其重量3

5倍的蒸馏水后进行酶解,对酶解完成后的最终酶解体系进行过滤,除去滤液,保留固体残留物;S4、对所述固体残留物进行干燥后再进行微胶囊化包埋处理,以获得成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马铃薯多糖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1、制备液态菌种活化培养基;S12、将绿色木霉菌种接种于所述液态菌种活化培养基中,于25

35℃条件下摇瓶活化48

72h,以获得活化的绿色木霉菌种培养液;S13、再将活化的绿色木霉菌种培养液接种到发酵罐中的发酵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调节pH至5.0

6.0,扩大培养温度25

35℃,扩大培养时间为12

24h,以获得绿色木霉菌种悬浮液;S14、取富硒马铃薯全粉,加入其重量12

15%的绿色木霉菌种悬浮液以及富硒马铃薯全粉重量2

3倍的水后进行发酵培养,以获得发酵产物;S15、在所述发酵产物中按其重量的3%加入活性炭,搅拌均匀,在65℃下保温35min后离心,去沉渣后获得富硒马铃薯多糖粗提液;以及S16、对所述富硒马铃薯多糖粗提液进行真空浓缩及真空干燥,过筛后获得所述富硒马铃薯多糖。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液态菌种活化培养基包括:去离子水100份、葡萄糖50份、FeNaEDTA 2份、MgSO40.1份、NaCl 0.15份、酵母浸粉1.5份、(NH4)2SO40.15份、NaNO30.4份。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去离子水100份、麦芽提取物3份、玉米粉3份、KH2PO40.1份、(NH4)2SO40.1份、H3BO30.2份、ZnSO4.7H2O 0.1份、MgSO40.1份、KNO30.1份、MnSO4.H2O 0.15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S21、取富硒马铃薯多糖、富硒魔芋葡甘聚糖以及富硒玉米膳食纤维,分别加入其各自重量2

3%的碱性助磨剂后进行球磨,以对应获得富硒马铃薯多糖原料粉、富硒魔芋葡甘聚糖原料粉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静仁张瑞吴慕慈帅晓艳胡依黎陶雯江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