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广适、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879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产、广适、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方法,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取两种中晚熟高产小麦品种进行杂交,收获得到F1代小麦种子;(2)将F1代小麦种子种植,得到F2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和F2代发白粉病的种子;(3)将F2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与F2代发白粉病的种子以间行种植的方式种植,收获F3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4)将F3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种植,收获F4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5)将F4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种植,收获F5代小麦种子;(6)将F5代小麦种子种植于年平均气温在8~10℃的地区中,收获得高产、广适、抗病小麦品种;所述选育方法获得的小麦品种具有推广性。麦品种具有推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产、广适、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高产、广适、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温度是影响小麦生长的关键因素,温度过低,小麦生长缓慢,甚至不生长;温度过高,对小麦的生长也不利。山西省南北狭长,横跨6个纬度,生态气候条件多样,温差大,有些小麦品种在山西省不同的条件下种植后,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这是由于在选育小麦品种时生态条件单一造成的。
[0003]面对山西省特殊的气候条件,选择出一种高产、广适、抗病的小麦品种极其重要。然而现有技术的选育方法得到的小麦品种并不能同时满足高产、广适和抗病的需求。因此急需一种可以筛选得到高产、广适、抗病的小麦品种的选育方法来满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产、广适、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产、广适、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在年平均气温为13.5~15℃的地区中,选取两种中晚熟高产小麦品种进行杂交,收获得到F1代小麦种子;
[0008](2)将F1代小麦种子种植于年平均气温在13.5~15℃的地区中,收获时,将未发白粉病的小麦种子与发白粉病的小麦种子分开收获,得到F2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和F2代发白粉病的种子;
[0009](3)将F2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与F2代发白粉病的种子以间行种植的方式种植于年平均气温在13.5~15℃的地区中,收获F3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
[0010](4)将F3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种植于年平均气温在13.5~15℃的地区中,收获F4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
[0011](5)将F4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种植于年平均气温在8~10℃的地区中,收获F5代小麦种子;
[0012](6)将F5代小麦种子种植于年平均气温在8~10℃的地区中,收获得到高产、广适、抗病小麦品种。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中晚熟高产小麦品种为周麦18和周麦26号。
[0014]作为优选,所述年平均气温在13.5~15℃的地区为山西运城。
[0015]作为优选,所述年平均气温在8~10℃的地区为山西太原。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产、广适、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选育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0017]本专利技术的选育方法是基于山西省不同的生态特点进行选育的。首先选择适宜山西
省种植的高产品种,将其在两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筛选,并对其抗病性进行筛选,可以筛选得到适宜整个山西地区种植的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筛选方法,筛选得到的小麦品种较周麦18和周麦26的平均产量增产4.1~4.8%,并且抗白粉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周麦18和周麦26。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产、广适、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1)在年平均气温为13.5~15℃的地区中,选取两种中晚熟高产小麦品种进行杂交,收获得到F1代小麦种子;
[0020](2)将F1代小麦种子种植于年平均气温在13.5~15℃的地区中,收获时,将未发白粉病的小麦种子与发白粉病的小麦种子分开收获,得到F2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和F2代发白粉病的种子;
[0021](3)将F2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与F2代发白粉病的种子以间行种植的方式种植于年平均气温在13.5~15℃的地区中,收获F3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
[0022](4)将F3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种植于年平均气温在13.5~15℃的地区中,收获F4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
[0023](5)将F4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种植于年平均气温在8~10℃的地区中,收获F5代小麦种子;
[0024](6)将F5代小麦种子种植于年平均气温在8~10℃的地区中,收获得到高产、广适、抗病小麦品种。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中晚熟高产小麦品种为周麦18和周麦26号。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年平均气温在13.5~15℃的地区为山西运城。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年平均气温在8~10℃的地区为山西太原。
[0028]所述年平均气温的13.5~15℃,优选为14~14.5℃,进一步优选为14.25℃;
[0029]所述年平均气温的8~10℃,优选为9℃。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山西运城的气候特点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350~400m,为小麦白粉病高发地区。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年平均气温在8~10℃的地区为山西太原。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山西太原的气候特点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750~850m。
[003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山西临汾的气候特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9~12.9℃,海拔为560~600m。
[003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周麦18、周麦26购自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003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山西太原的实验基地为太原市东阳实验基地;
[0037]山西运城的实验基地为运城棉花所实验基地;
[0038]山西临汾的实验基地为临汾小麦所实验基地。
[0039]所述每个实验基地的种植面积为6亩。
[004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的判断标准:
[0041]小麦发病面积占播种面积≥50%时为大发生;
[0042]小麦发病面积占播种面积的40~50%时为中度偏重;
[0043]小麦发病面积占播种面积的30~40%时为中度发生;
[0044]小麦发病面积占播种面积的20~30%时为中度偏轻;
[0045]小麦发病面积占播种面积≤20%时为轻发生。
[0046]实施例1
[0047]2013年10月03日将周麦18和周麦26在山西运城实验基地中进行杂交,收获后,得到F1代小麦种子;将F1代小麦种子在2014年种植于山西运城实验基地中,收获时将得白粉病的小麦种子和未得白粉病的小麦种子分开收获,分别得到F2代发白粉病的种子和F2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将F2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与F2代发白粉病的种子以间行种植的方式于2015年种植于运城实验基地中,收获F3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将F3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于2016年种植于运城实验基地中,收获F4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将F4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在2017年种植于太原实验基地中,收获得到F5代小麦种子;将F5代小麦种子于2018年种植于太原实验基地中,收获得到高产、广适、抗病小麦品种。
[0048]实施例2
[0049]2019年在运城实验基地中,分别种植实施例1得到的高产、广适、抗病小麦品种,周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产、广适、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年平均气温为13.5~15℃的地区中,选取两种中晚熟高产小麦品种进行杂交,收获得到F1代小麦种子;(2)将F1代小麦种子种植于年平均气温在13.5~15℃的地区中,收获时,将未发白粉病的小麦种子与发白粉病的小麦种子分开收获,得到F2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和F2代发白粉病的种子;(3)将F2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与F2代发白粉病的种子以间行种植的方式种植于年平均气温在13.5~15℃的地区中,收获F3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4)将F3代未发白粉病的种子种植于年平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华张定一裴磊解丽丽行翠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