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8592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干燥机,其内部设置有进风通道与分流通道,干燥机连接有烘干箱,分流通道连通于烘干箱;废气回收装置,其包括第一机壳,第一机壳内设置有第一风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蒸发器、第三换热器、第一收集器与第二收集器,第一风机使得第一机壳内形成沿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蒸发器与第三换热器依次流动的气流回收方向,第一换热器具有进风侧与出风侧,位于首端的分流通道通过管路连通于进风侧,位于首端的进风通道通过管路连通于出风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干燥后气流内的水和乙醇进行重复回收利用,并且在整个回收处理过程中可形成相对密封的系统,更加节能环保。更加节能环保。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供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利用热风进行干燥时,通常是将气流导入到加热机构中,通过加热机构对气流加热后,再导入至烘干箱内对物品进行加热,如需要干燥软包装水墨印刷后的物品时,干燥后的气体中会含有水和乙醇,传统的处理方法只会将干燥后气体进行简单处理后即排到空气中,并没有进行回收处理,并且在气体处理时同样需要较高的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干燥机,其内部设置有相互平行的进风通道与分流通道,所述干燥机连接有烘干箱,所述分流通道连通于所述烘干箱,所述干燥机沿直线方向排列有多个,所有的所述进风通道沿直线方向依次连接,所有的所述分流通道沿直线方向依次连接,位于末端的所述进风通道连通于位于末端的所述分流通道;废气回收装置,其包括第一机壳,所述第一机壳内设置有第一风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蒸发器、第三换热器、第一收集器与第二收集器,所述第一风机使得所述第一机壳内形成沿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三换热器依次流动的气流回收方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进风侧与出风侧,位于首端的所述分流通道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进风侧,气流从所述进风侧穿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后沿所述气流回收方向流动,经过所述第三换热器后的气流穿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后从所述出风侧流出,所述分流通道与所述位于首端的所述进风通道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出风侧,分流通道与进风侧的管路连接处和/或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侧的管路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通过管路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一冷媒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连接有制冷组件,所述第一收集器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换热器析出冷凝液,所述第二收集器用于收集所述蒸发器析出冷凝液。
[0005]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第二风机的作用下往进风通道内送入干燥气流,干燥气流经过全部的进风通道后,从位于末端的进风通道处折返并进入分流通道,从一个分流通道内进入烘干箱内烘干,然后回流到分流通道内继续输送至下一个分流通道,如此直至最后从末端的分流通道处排出废气,从进风侧进入第一换热器后,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沿着气流回收方向,依次流经第二换热器、蒸发器与第三换热器,然后再经过第一换热器后从出风侧流出,制冷组件制冷可对蒸发器降温,气流可将蒸发器的冷量带至第三换热器,第三换热器通过与第二换热器形成的第一冷媒循环回路可将冷量传导至第二换热器,而与第三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再穿过第一换热器后从出风侧流出,如此第一换热器的温度高于第二换热器的温度,使得后续进入的高温废气先经过第一换热器的初步冷却,然
后再经过第二换热器进一步冷却,在第二换热器中可析出冷凝水,利用第一收集器回收水,气流再经过蒸发器进一步冷却,在蒸发器中进一步降温并冷凝出乙醇,利用第二收集器回收乙醇,经过回收处理后的气体水含量与乙醇含量较少,可重复回流至首个干燥机的进风通道处,形成一个气路循环,如此可对干燥后气流内的水和乙醇进行重复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在整个回收处理过程中可形成相对密封的系统,减少外界干扰影响,降低能耗,更加节能环保。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干燥机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通风腔室与收纳腔室,所述通风腔室内设置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分流通道,所述收纳腔室内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收纳腔室正对于所述分流通道的顶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可使得所述进风口打开或关闭,所述收纳腔室的侧壁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加热机构通过管路分别连接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所述收纳腔室正对所述分流通道的位置设置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内设置有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回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回风口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烘干箱。当多个排列拼接使用时,可直接将第一机壳相互连接,每个每机壳的进风通道相互连通,每个第一机壳的分流通道相互连通,将气流通入到排列于首个的进风通道,气流流过所有的进风通道后,从位于末端的进风通道折返至位于末端的分流通道内,气流每经过一个进风口时,如该进风口内的第一开关阀打开,气流则可流入该加热机构内加热,并从出风口排出使用,最后再从烘干箱回流至分流通道内继续输送,当该进风口内的第二开关阀关闭时,该回风口亦同样关闭,气流不流入到该加热机构内,如此利用机壳自身的结构形成气流的通道,并且可按照使用需要设计成单个或多个组合使用,使用灵活,通用性强。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关阀包括连接于所述通风腔室顶侧的第一伸缩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上的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位于所述分流通道内,所述进风口的顶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板靠近或远离所述进风口并使得所述进风口打开或关闭。通过第一伸缩气缸带动第一密封板向下运动并盖合至进风口上,可加紧对进风口的贴合,减少气流从进风口四周进入,提高气密性,当第一密封板盖合至进风口时与第一密封垫圈相抵,利用第一密封垫圈产生的形变可进一步填充第一密封板与进风口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气密性。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纳腔室的顶侧向上凸起形成有连接台,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连接台的顶侧,所述连接台的侧壁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烘干箱,所述第二开关阀包括连接于所述通风腔室顶侧的第二伸缩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二伸缩气缸上的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位于所述分流通道内,所述回风口的顶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垫圈,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二密封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回风口并使得所述回风口打开或关闭。烘干箱内回流的气体通过管路送入至连接台内,从回风口处可回流至分流通道内,而第二密封板则可对回风口打开或关闭,具体的,通过第二伸缩气缸带动第二密封板向下运动并盖合至回风口上,可加紧对回风口的贴合,减少气流从回风口四周进入,提高气密性,当第一密封板盖合至回风口时与第二密封垫圈相抵,利用第二密封垫圈产生的形变可进一步填充第二密封板与回风口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气密性。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腔室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通风腔室内部分隔形成进风通道与分流通道,其中:位于末端的所述干燥机中,所述分
隔板与所述通风腔室位于末侧的侧壁之间具有通风间隙,所述进风通道通过所述通风间隙与所述分流通道相互连通;位于首端的所述干燥机中,所述通风腔室首侧的侧壁正对所述进风通道的位置设置有主进气口,所述通风腔室首侧的侧壁正对所述分流通道的位置设置有主出气口,所述主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进风侧,所述主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出风侧。通风腔室内利用分隔板将其自身空间分隔出进风通道与分流通道,位于末端的干燥机内利用通风腔室位于末向的侧壁对气流阻挡,实现气流转向,气流可从通风间隙流入到分流通道内,当多个干燥机相互拼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机(100),其内部设置有相互平行的进风通道(111)与分流通道(112),所述干燥机(100)连接有烘干箱(160),所述分流通道(112)连通于所述烘干箱(160),所述干燥机(100)沿直线方向排列有多个,所有的所述进风通道(111)沿直线方向依次连接,所有的所述分流通道(112)沿直线方向依次连接,位于末端的所述进风通道(111)连通于位于末端的所述分流通道(112);废气回收装置,其包括第一机壳(610),所述第一机壳(610)内设置有第一风机(620)、第一换热器(630)、第二换热器(640)、蒸发器(650)、第三换热器(670)、第一收集器与第二收集器(680),所述第一风机(620)使得所述第一机壳(610)内形成沿所述第一换热器(630)、所述第二换热器(640)、所述蒸发器(650)与所述第三换热器(670)依次流动的气流回收方向,所述第一换热器(630)具有进风侧与出风侧,位于首端的所述分流通道(112)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进风侧,气流从所述进风侧穿过所述第一换热器(630)后沿所述气流回收方向流动,经过所述第三换热器(670)后的气流穿过所述第一换热器(630)后从所述出风侧流出,所述分流通道(112)与所述位于首端的所述进风通道(111)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出风侧,分流通道(112)与进风侧的管路连接处和/或所述进风通道(111)与所述出风侧的管路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风机(170),所述第二换热器(640)与所述第三换热器(670)之间通过管路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一冷媒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650)连接有制冷组件,所述第一收集器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换热器(640)析出冷凝液,所述第二收集器(680)用于收集所述蒸发器(650)析出冷凝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机(100)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通风腔室与收纳腔室(120),所述通风腔室内设置所述进风通道(111)与所述分流通道(112),所述收纳腔室(120)内设置有加热机构(200),所述收纳腔室(120)正对于所述分流通道(112)的顶侧设置有进风口(300),所述进风口(300)内设置有第一开关阀(310),所述第一开关阀(310)可使得所述进风口(300)打开或关闭,所述收纳腔室(120)的侧壁设置有出风口(400),所述加热机构(200)通过管路分别连接于所述进风口(300)与所述出风口(400),所述收纳腔室(120)正对所述分流通道(112)的位置设置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内设置有第二开关阀(500),所述第二开关阀(500)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回风口,所述出风口(400)与所述回风口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烘干箱(16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阀(310)包括连接于所述通风腔室顶侧的第一伸缩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上的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位于所述分流通道(112)内,所述进风口(300)的顶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板靠近或远离所述进风口(300)并使得所述进风口(300)打开或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腔室(120)的顶侧向上凸起形成有连接台(510),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连接台(510)的顶侧,所述连接台(510)的侧壁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清城段元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环葆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