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及废气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132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过滤装置及废气处理系统,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过滤装置的脱附过程,使脱附的浓度可控,减少资源的浪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过滤装置,包括吸附轮、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排气管、循环管路、吸气机构以及加热装置;吸附轮夹设在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均与吸附轮相导通;第一腔室位于吸附轮的进气面,第二腔室位于吸附轮的排气面;循环管路的一端与第一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腔室相连通,加热装置及吸气机构均设置于循环管路上,排气管设置于第一腔室上;吸气机构将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吸入循环管路,加热后进入第二腔室,再穿过吸附轮进入第一腔室,从而对吸附轮进行脱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装置及废气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及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VOCs(VolatileOrganic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转轮吸附系统主要包括吸附VOCs转芯、气体过滤装置、转动装置以及风机等组成。吸附VOCs转芯是其核心部分。转芯通过隔板分为三个区域:吸附区、脱附区以及冷却区。为防止各区域之间串风,每个区域使用耐高温、耐腐蚀密封材料的隔板隔开,转芯在外力驱动下以一定的转速运行。转轮在转动过程中,含有VOCs的空气经过滤后由风机送至转轮吸附区,通过吸附剂的蜂窝孔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气体从蜂窝孔另一端排出。随着吸附的不断进行,转轮吸附剂中吸附接近饱和的部分转入脱附区,从而被从反方向吹扫的热空气脱附解吸,脱附下来的VOCs被收集起来进行集中处理,转轮吸附剂被脱附的部分进入冷却区经过冷却降温后,转入吸附区再次进行吸附操作。转轮吸附剂经历着吸附-脱附-冷却的重复过程。但现有的脱附过程中,由于气体无法进行多次循环脱附作业,从而导致了脱附的浓度不可控,进而使脱附后排出的气体浓度较低,造成了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轮、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排气管、循环管路、吸气机构以及加热装置;/n所述吸附轮夹设在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均与所述吸附轮相导通;/n所述吸附轮能够沿其轴线旋转,且一面为进气面,另一面为排气面,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吸附轮的所述进气面,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吸附轮的所述排气面;/n所述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加热装置及所述吸气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上,以将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吸入所述循环管路内加热,并使加热后的所述气体穿过所述吸附轮进入所述第一腔室,从而对所述吸附轮脱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轮、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排气管、循环管路、吸气机构以及加热装置;
所述吸附轮夹设在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均与所述吸附轮相导通;
所述吸附轮能够沿其轴线旋转,且一面为进气面,另一面为排气面,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吸附轮的所述进气面,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吸附轮的所述排气面;
所述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加热装置及所述吸气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循环管路上,以将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吸入所述循环管路内加热,并使加热后的所述气体穿过所述吸附轮进入所述第一腔室,从而对所述吸附轮脱附;
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以排出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所述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相对且固定设置于所述吸附轮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均为封闭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轮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均为扇形结构,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吸附轮同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机构为风机,且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
所述排气管处也设有风机,用于将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所述气体吸出;
所述第一腔室内还设有第一浓度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浓度检测机构与所述排气管处的风机电连接,以控制风机的开闭和排气量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覆盖所述吸附轮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腔室覆盖所述吸附轮的面积;
所述第二腔室包括脱附区和冷却区,所述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甦段元敏刘清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环葆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