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D图像转3D图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智能
,特别是涉及一种2D图像转3D图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观看图像或视频时,为了提高视觉感官体验,可以将2D图像转化为3D图像,3D图像由2D的左目视图和2D的右目视图通过预设图像处理方式形成。为了将2D图像转化为3D图像,需要首先获得单目摄像机采集的单目图像,作为2D图像,计算2D图像对应的视差图,然后利用上述视差图对上述2D图像进行视图转换处理,得到上述2D图像对应的另一侧视图,然后对上述2D图像和另一侧视图进行处理,得到3D图像。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由人工对上述2D图像进行处理,得到2D图像的视差图,这样获得视差图的方式效率低,进而导致2D图像转3D图像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D图像转3D图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提高2D图像转3D图像的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的第一方面,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D图像转3D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待进行3D转换的2D图像,作为第一单目视图,其中,所述第一单目视图为左目视图或右目视图;将所述第一单目视图输入到预先训练完成的视差图预测模型中,通过所述视差图预测模型预测所述第一单目视图对应的视差图;利用所述视差图对所述第一单目视图进行视图转换处理,得到第二单目视图,其中,所述第二单目视图为与所述第一单目视图的另一侧视图;通过预设图像处理方式对所述第一单目视图及所述第二单目视图进行处理,得到所述2D图像对应的3D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差图预测模型通过以下方法训练得到:获得用于进行模型训练的2D图像,作为样本图像,其中,所述样本图像为左目视图或右目视图;按照预设的视差图计算算法计算所述样本图像对应的视差图,作为视差标注图;将所述样本图像输入待训练的视差图预测模型,利用所述视差图预测模型预测输入的所述样本图像对应的视差图,得到视差预测图;按照预设的损失计算方式,计算所述视差预测图相对所述视差标注图的第一目标损失,其中,所述损失计算方式基于线形变化原则得到,所述线性变化原则为:不同的视差图之间,不同像素位置的视差值满足相同的线性变化规律;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损失对所述视差图预测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实现对所述视差图预测模型的训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的视差图计算算法计算所述样本图像对应的视差图,作为视差标注图,包括:分别利用不同的视差图计算算法计算所述样本图像的视差图,得到所述样本图像的多个视差图,作为多个候选视差图;针对所述多个候选视差图中的每一图像位置,在不同候选视差图中该图像位置的视差值之间的差异满足预设的差异条件的情况下,判断该图像位置为有效位置;基于不同的候选视差图中所述有效位置处的视差值,确定所述有效位置处的视差值,作为目标视差值,根据各个有效位置及有效位置处的目标视差值,获得所述样本图像对应的视差图,作为视差标注图。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所述多个候选视差图中的每一图像位置,在不同候选视差图中该图像位置的视差值之间的差异满足预设的差异条件的情况下,判断该图像位置为有效位置,包括:针对所述多个候选视差图中的每一图像位置,计算不同的候选视差图中该图像位置的视差值之间的差值,判断所计算的差值中的最大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若为是,判断该图像位置为有效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的损失计算方式,计算所述视差预测图相对所述视差标注图的第一目标损失,包括: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视差预测图相对所述视差标注图的第一目标损失L(d,d
*
):
h=(s,t)
T
,,,其中,所述M表示所述视差预测图的像素点数量,所述valid_mask表示所述有效位置的数量,所述d
i
表示所述视差预测图中第i个像素点的像素值,所述表示所述视差标注图中第i个像素点的像素值,所述s表示所述线性视差变化规律中的尺度参数,所述t表示所述线性视差变化规律中的平移参数,所述h
opt
表示所述h的最优解求取函数。6.根据权利要求2
‑
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的视差图计算算法计算所述样本图像对应的视差图,作为视差标注图,包括:按照预设的视差图计算算法计算所述样本图像对应的第一视差图;利用所述第一视差图对所述样本图像进行视图转换处理,得到所述样本图像对应的另一侧视图,作为第一目标图像;按照所述视差图计算算法计算所述第一目标图像对应的第二视差图,将所述第一视差图、第二视差图作为视差标注图;所述将所述样本图像输入待训练的视差图预测模型,利用所述视差图预测模型预测输入的所述样本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方印,陈平,杨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