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器人的三维重建隧洞渗漏探测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7417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人的三维重建隧洞渗漏探测装置,主要包括装置主体和底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左侧设置有摄像头,且摄像头的右侧设置有旋转头,所述旋转头右侧连接有连接片,且连接片外侧设置有行星环,所述装置主体上方设置有声波雷达,且装置主体内部设置有定位器,所述装置主体上方连接有转盘,且转盘的上方设置有抬升杆。该基于机器人的三维重建隧洞渗漏探测装置及使用方法,利用设置的声波雷达可以实现对整个隧洞结构的建模,从而获得隧洞的三维数字模型,同时利用定位器与北斗卫星系统进行联动,从而获得该装置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的位置,并和测量轮测量数据进行矫正和匹配,从而获得隧洞渗透点的精准实际位置和相对具体位置。具体位置。具体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三维重建隧洞渗漏探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洞渗漏探测
,具体为一种基于机器人的三维重建隧洞渗漏探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隧洞是一种典型的水利工程建筑,主要是为了输水或是泄洪,一般是在山内进行开凿设置的,根据其承担的任务,隧洞一般分为放水隧洞或是泄洪隧洞,放水隧洞用来从水库中放出用于灌溉、发电和给水等所需的水量;泄水隧洞用于配合溢洪道泄放部分洪水、泄放水电站尾水、为检修枢纽建筑物或因战备等的需要而放空水库以及排沙等,因此为了保证隧洞的通常,需要对其进行维护检测,这样才能够保证水流通过的安全和稳定。由于隧洞内部环境复杂,隧洞大小不一且危险性较高,不利于人员进入,就需要使用到隧洞渗漏探测装置,但传统的隧洞渗漏探测装置在显著的问题亟待解决:1.现有的隧洞渗漏探测装置一般通过遥控小车上绑定一个摄像头进行隧洞内部的检测,而这种探测方式,只能够检测隧洞内是否有渗漏点,却不能够将渗漏点标注出来,导致后面维护需要对渗漏点位置进行再次探查确认,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2.现有的隧洞渗漏探测装置由于其自身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器人的三维重建隧洞渗漏探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和底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摄像头(2),且摄像头(2)的右侧设置有旋转头(24),所述旋转头(24)右侧连接有连接片(4),且连接片(4)外侧设置有行星环(5),所述装置主体(1)上方设置有声波雷达(23),且装置主体(1)内部设置有定位器(19),所述装置主体(1)上方连接有转盘(16),且转盘(16)的上方设置有抬升杆(27),所述抬升杆(27)两侧连接有联动块(28),并且联动块(28)下方设置有液压杆(25),所述抬升杆(27)内部设置有伸长杆(17),且伸长杆(17)一端设置有导液口(22),并且伸长杆(17)上方连接有储液盒(26),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设置有质块(10),且质块(10)右侧设置有测量板(13),并且测量板(13)下方连接有测量轮(11),所述底板(9)两侧设置有支撑台(32),且支撑台(32)内部连接有连接杆(35),并且连接杆(35)下方设置有移动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人的三维重建隧洞渗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2)与角度板(3)旋转连接,且角度板(3)与旋转头(24)固定连接,并且角度板(3)关于摄像头(2)横向中线对称设置,所述旋转头(24)与装置主体(1)旋转连接,且旋转头(24)旋转中心与连接片(4)的旋转中心同轴固定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人的三维重建隧洞渗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4)右侧设置有行星轮(21),且连接片(4)与行星轮(21)旋转连接,所述行星轮(21)与齿环(6)啮合连接,且行星轮(21)在齿环(6)内部呈环形矩阵设置,所述行星轮(21)与太阳轮(20)啮合连接,且行星轮(21)的齿数小于太阳轮(20)的齿数,所述行星环(5)与齿环(6)固定连接,且行星环(5)与装置主体(1)采用螺丝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人的三维重建隧洞渗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7)与轮座(12)旋转连接,且轮座(12)内部设置有电机结构,所述轮座(12)与连接杆(35)固定连接,且连接杆(35)与支撑台(32)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35)与顶板(34)一体化设置,且连接杆(35)通过顶板(34)与缓冲弹簧(36)构成弹簧复位结构,所述支撑台(32)与底板(9)固定连接,且支撑台(32)在底板(9)外围矩阵设置,所述底板(9)通过滑轨(37)与装置主体(1)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人的三维重建隧洞渗漏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质块(10)为高密度铅块制成,且质块(10)与导轨(14)滑动连接,所述导轨(14)与装置主体(1)一体化设置,且导轨(14)关于质块(10)竖直中线对称设置,所述质块(10)与阻尼器(38)构成阻尼缓冲结构,且阻尼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超庞庆庄陈家东甘晓洁郑飞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