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型投影的短焦物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710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5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用于微型投影的短焦物镜系统,第一群组透镜位于光阑之前,第一群组的第一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1,第二部分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单透镜G2,第三部分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P3,第四部分为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G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微型投影的短焦物镜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镜头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微型投影的短焦物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水平的成熟,投影设备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使用,例如家庭影音、广告投影、工业投影检测等。其中小体积、高亮度、高分辨率的投影光机需求也愈加强烈。制造出尺寸更小、成像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投影光机镜头,是各大投影设备厂商的目标。
[0003]随着微型投影设备的普及,对微型投影设备物镜的指标也日益丰富:更小的投射比,更小的畸变,更均匀的光场分布,更清晰的画质,这都是市场对微型投影设备所提的需求。为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用于微型投影的短焦物镜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微型投影的短焦物镜系统,具有结构精简,使用两片非球面即可实现短焦的投射比系统,物镜系统稳定,易于制造,像差平衡优异,公差合理,成本低廉。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微型投影的短焦物镜系统,该物镜系统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群组透镜、光阑、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群组透镜、分光器件、保护玻璃以及成像面;
[0006]所述第一群组透镜位于光阑之前,第一群组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组;第一群组的第一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1,第二部分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单透镜G2,第三部分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P3,第四部分为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G4

G5,第五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6,第六部分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单透镜G7;
[0007]所述第二群组透镜位于光阑之后,第二群组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组;第二群组的第一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8,第二部分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G9

G10,第三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11,第四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12;
[0008]所述第二群组透镜之后依次设有致动器、分光器件、保护玻璃以及成像面。
[0009]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微型投影的短焦物镜系统中,所述该物镜系统使用光波段为0.460μm,0.515μm,0.613μm;F数为:1.8;像面高度为: 5.55mm;焦距为:5.17。
[0010]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微型投影的短焦物镜系统中,所述第一群组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0011]物镜系统第一群组透镜焦距f1与物镜系统焦距f之比约为

16.7;
[0012]单透镜G1的焦距fG1与物镜系统焦距f之比约为35.76;
[0013]单透镜G2的焦距fG2与物镜系统焦距f之比约为

6.32;
[0014]单透镜P3的焦距fP3与物镜系统焦距f之比约为

5.3;
[0015]双胶合透镜G4

G5的焦距fG4

G5与物镜系统焦距f之比约为

13;
[0016]单透镜G6的焦距fG6与物镜系统焦距f之比约为7.4;
[0017]单透镜G7的焦距fG7与物镜系统焦距f之比约为

18.4。
[0018]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微型投影的短焦物镜系统中,所述第二群组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0019]物镜系统第二群组透镜焦距f2与物镜系统焦距f之比约为3.6;
[0020]单镜片G8的焦距fG8与物镜系统焦距f之比约为6.6;
[0021]双胶合镜片G9

G10的焦距fG9G10与物镜系统焦距f之比约为

4.5;
[0022]G11镜片的焦距fG11与物镜系统焦距f之比约为8.9;
[0023]G12镜片的焦距fG12与物镜系统焦距f之比约为4.1。
[0024]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光学设计提高相对孔径值的同时,又能保证成像质量,对亮度有不少的提升;在保持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数值孔径越大,意味着入瞳直径越大,入瞳在光学里面代表光学的进光口,进光口越大,能接收到的光能就越大,所以亮度就越高,一般来说,相对孔径值越小,成像质量越容易满足,但是相对孔径值小,通过的光能就变小,导致投影亮度的下降。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附图为本技术的物镜系统的2D layout示意图。
[0027]图2附图为本技术的各个视场空间频率MTF图。
[0028]图3附图为本技术镜头的垂轴色差图。
[0029]图4附图为本技术镜头的场曲畸变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附图1

4,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微型投影的短焦物镜系统,该物镜系统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群组透镜、光阑、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群组透镜、分光器件、保护玻璃以及成像面;
[0032]所述第一群组透镜位于光阑之前,第一群组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组;第一群组的第一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1,第二部分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单透镜G2,第三部分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P3,第四部分为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G4

G5,第五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6,第六部分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单透镜G7;
[0033]所述第二群组透镜位于光阑之后,第二群组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组;第二群组
的第一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8,第二部分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G9

G10,第三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11,第四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12;
[0034]所述第二群组透镜之后依次设有致动器、分光器件、保护玻璃以及成像面。
[0035]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该物镜系统使用光波段为0.460μm, 0.515μm,0.613μm;F数为:1.8;像面高度为:5.55mm;焦距为:5.17。
[0036]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群组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0037]物镜系统第一群组透镜焦距f1与物镜系统焦距f之比约为

16.7;...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型投影的短焦物镜系统,该物镜系统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一个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群组透镜、光阑、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群组透镜、分光器件、保护玻璃以及成像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群组透镜位于光阑之前,第一群组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组;第一群组的第一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1,第二部分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单透镜G2,第三部分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P3,第四部分为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G4

G5,第五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6,第六部分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单透镜G7;所述第二群组透镜位于光阑之后,第二群组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组;第二群组的第一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8,第二部分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胶合透镜G9

G10,第三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11,第四部分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G12;所述第二群组透镜之后依次设有致动器、分光器件、保护玻璃以及成像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微型投影的短焦物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物镜系统使用光波段为0.460μm,0.515μm,0.613μm;F数为:1.8;像面高度为:5.55mm;焦距为:5.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微型投影的短焦物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威邹思源董俊林丰袁清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点睛创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