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低畸变扫码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69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低畸变扫码镜头,其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各自包括一物侧面以及一像侧面;第一透镜具正屈光率,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具正屈光率,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该扫码镜头具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三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镜片的数量少,结构简单,透镜的体积小;镜头的畸变控制在1%内,成像画面不会由于畸变过大而影响观感;成像质量好,且中心视场的解析度和边缘视场的差异很小。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低畸变扫码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镜头
,具体涉及一种微型低畸变扫码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二维码和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常运用于手机支付、身份核验、信息获取等方面,对二维码的扫描是通过安装在扫码终端上的扫码镜头来完成的,用户将移动终端显示的图形码置于扫码终端的扫描窗口,扫码终端扫描图形码完成对应的业务。
[0003]目前市场上的扫码镜头普遍存在镜片过多、结构复杂、镜头体积大、畸变大、边缘解析度和中心解析度相差较大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型低畸变扫码镜头。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微型低畸变扫码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0007]所述第一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0008]所述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0009]所述第三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0010]该扫码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三片。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均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0012]优选地,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
[0013]优选地,满足下列条件式:0.6<|f1/f|<0.9,0.9<|f2/f|<1.5,2.5<|f3/f|<3,其中,f为镜头的焦距值,f1、f2、f3分别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的焦距值。
[0014]优选地,满足下列条件式:1.5<nd1<1.6,1.6<nd2<1.7,1.6<nd3<1.7,其中,nd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d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d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
[0015]优选地,满足下列条件式:45<vd1<60,20<vd2<30,20<vd3<30,其中,vd1为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d2为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d3为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
[0016]优选地,满足下列条件式:TTL<4.8mm,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沿物侧至像侧方向采用三片透镜,镜片的数量少,结构简单,透镜的体积小。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各个透镜的屈光率以及面型的设计,使镜头的光学畸变控制在1%内,成像画面不会由于畸变过大而影响观感,无需后期图像算法矫正畸变,应用方便。
[0020]3、本专利技术在空间频率达150lp/mm时,全视场MTF值仍大于0.3,成像质量好,且各个视场的MTF数值比较集中,中心视场的解析度和边缘视场的差异很小,成像画质均匀性好,镜头的分辨率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施例一的光路图;
[0022]图2为实施例一中镜头在可见光470nm

650nm下的MTF曲线图;
[0023]图3为实施例一中镜头在可见光470nm

650nm下的场曲及畸变图;
[0024]图4为实施例一中镜头在可见光555nm下的横向色差曲线图;
[0025]图5为实施例二的光路图;
[0026]图6为实施例二中镜头在可见光470nm

650nm下的MTF曲线图;
[0027]图7为实施例二中镜头在可见光470nm

650nm下的场曲及畸变图;
[0028]图8为实施例二中镜头在可见光555nm下的横向色差曲线图;
[0029]图9为实施例三的光路图;
[0030]图10为实施例三中镜头在可见光470nm

650nm下的MTF曲线图;
[0031]图11为实施例三中镜头在可见光470nm

650nm下的场曲及畸变图;
[0032]图12为实施例三中镜头在可见光555nm下的横向色差曲线图;
[0033]图13为实施例四的光路图;
[0034]图14为实施例四中镜头在可见光470nm

650nm下的MTF曲线图;
[0035]图15为实施例四中镜头在可见光470nm

650nm下的场曲及畸变图;
[0036]图16为实施例四中镜头在可见光555nm下的横向色差曲线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光阑4、保护玻璃5。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40]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41]在本说明书中所说的「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该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的近轴屈光率为正(或为负)。所说的「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透镜表面的特定范围。透镜的面形凹凸判断可依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即通过曲率半径(简写为R值)的正负号来判断透镜面形的凹凸。R值可常见被使用于光学设计软件中,例如Zemax或CodeV。R值亦常见于光学设计软件的透镜资料表
(lensdatasheet)中。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物侧面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物侧面为凹面。反之,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像侧面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像侧面为凸面。
[004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低畸变扫码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0043]所述第一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0044]所述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0045]所述第三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0046]该扫码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低畸变扫码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所述第一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该扫码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三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低畸变扫码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均采用塑料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低畸变扫码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低畸变扫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智宇张荣曜李赐才陈嘉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