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707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器,设有钳体;所述钳体包括右钳柄、左钳柄、右钳头和左钳头;所述右钳柄和左钳柄由钳体上的四颗固定螺钉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所述固定螺钉控制着左右钳头的活动;所述左右钳柄上均设有弹片和手把,所述弹片通过固定连接块连接在钳柄上;所述左右钳头上均设有半侧胸管放置槽、半侧咬剪式胸管侧壁开孔装置和半侧凹陷槽,在左右钳头闭合后可组成完整的装置结构;所述右半侧胸管放置槽后内面设有弧形胸管挡板槽;所述左钳头上设有弧形胸管挡板。其优点表现在:开出的胸管侧壁孔形状规则、大小相同;剪开后的残片不会弹跳丢失,不干扰手术进程;能够反复消毒使用,便于临床工作。便于临床工作。便于临床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血气胸、脓胸、胸外科手术中,医生在为患者关胸前,需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通过放置胸管的手段,让胸腔内气体及血液排出从而使肺部张开,促进呼吸、循环功能通畅,并能及时观察术后出血量的情况。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时需要使用以一次性胸管、连接管、延长管和胸瓶组成的装置。因为胸管的一端在胸腔里面,另一端在胸腔外面,有时手术中需要在胸管侧壁上手工开孔。一次性胸管顶端通常有3个孔,孔的形状为四边形,上下相对称的两边呈直线,左右相对称的两边为弧线,孔与孔之间相互直线距离为2.5cm,有孔的部分总长度大约为8cm左右。有时根据手术要求需再次剪开胸管侧壁孔,最多需要再开3—4孔,孔与孔之间相互直线距离为2.5cm。胸管顶端到达胸腔顶端时,胸腔内胸管的长度最长达到20cm,故临床上经常使用普通线剪剪开胸管侧壁孔。采用此方法剪开胸管侧壁孔,剪开的侧孔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相同、数量也不可控,有时剪下的胸管侧壁残片还会弹跳出来,在开胸手术时跳入手术切口,找不到该残片就会给关胸带来一定的麻烦。临床上目前还未规定有能在手术中使用的可统一开口标准的装置,所以为解决此难题,需要设计一种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器。
[0003]专利文献CN213406193U,公告日2021.06.11,公开了一种咬骨钳,包括两个钳头和两个钳臂;所述两个钳臂之间设置有弹片;所述右侧的钳头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截面为T型,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档杆;所述档杆与滑槽相互垂直设置,档杆可沿滑槽移动,档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档杆的外螺纹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其优点在于:能防止在咬合时左右晃动、方便判断和固定插入深度及角度,可以实现手动与电动咬合,功能全面、使用方便。但该咬骨钳只在结构上与本技术有相似之处,并不适用于手术中给胸管侧壁统一开孔。
[0004]专利文献CN211633466U,公告日2020.10.09,公开了一种咬骨钳,包括左钳头、右钳头、左钳柄和右钳柄;所述左钳头与所述左钳柄连接,所述右钳头与所述右钳柄连接,所述左钳柄与所述右钳柄铰接连接;所述左钳头与所述右钳头的前端分别设有侧面为“V”形的尖头部,所述尖头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形成15~20
°
的夹角,所述尖头部的轴向长度为≥12mm。其优点在于:不会发生门轴断裂或位置偏移等,开门后两侧骨面能完全接触,术后门轴侧骨容易融合;术中无需借助其它工具即可完成门轴制作,且不同厚度的椎板均适用,降低了椎板门轴的制作难度及颈椎椎板成形术的风险。但此装置同样无法达到给胸管侧壁开孔的目的。
[0005]综上所述,需要一种能在胸管侧壁上规则开孔,剪开的胸管残片不会弹跳丢失,可反复消毒使用的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胸管侧壁上规则开孔,剪开的胸管残片不会
弹跳丢失,可反复消毒使用的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器,设有钳体;所述钳体包括右钳柄、左钳柄、右钳头和左钳头;所述右钳柄和左钳柄由钳体上的四颗固定螺钉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所述固定螺钉远程控制右钳头和左钳头的活动;所述右钳柄上设有第一弹片和第一手把,所述左钳柄上设有第二弹片和第二手把,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各通过一个固定连接块分别连接在所述右钳柄和左钳柄上;所述右钳头上设有右半侧胸管放置槽、右半侧咬剪式胸管侧壁开孔装置和右半侧凹陷槽,所述右半侧胸管放置槽的后内面设有胸管挡板槽,所述胸管挡板槽为弧形;所述左钳头上设有左半侧胸管放置槽、左半侧咬剪式胸管侧壁开孔装置和左半侧凹陷槽,所述左钳头还设有胸管挡板,所述胸管挡板为弧形挡板;所述右钳头和左钳头夹闭后,可组成完整结构的胸管放置槽、咬剪式胸管侧壁开孔装置和凹陷槽,所述咬剪式胸管侧壁开孔装置形状为四边形,上下相对称的两边为直线,形状是锋利的刀状,左右相对称的两边是弧形;所述凹陷槽为凹陷形结构。
[0009]作为一个优选例,所述咬剪式胸管侧壁开孔装置上下相对称的两边宽度为8mm,左右相对称的两边长度为8mm。
[0010]作为另一优选例,所述右钳头上的右半侧凹陷槽和左钳头上的左半侧凹陷槽是由右半侧咬剪式胸管侧壁开孔装置和左半侧咬剪式胸管侧壁开孔装置的边缘向斜下方延伸至5mm深度处形成的凹陷形结构。
[0011]更优选地,右钳头和左钳头夹闭后形成的完整凹陷槽直径为1cm。
[0012]作为另一优选例,所述右钳柄和左钳柄上均设置了防滑垫。
[0013]更优选地,所述防滑垫的材质为医用硅胶。
[0014]作为另一优选例,所述右钳柄和左钳柄的长度为12cm,厚度为1cm,边缘均呈直行。
[0015]作为另一优选例,所述第一手把和第二手把左右对称,两手把尺寸长约1.5cm,宽为5mm。
[0016]作为另一优选例,所述四颗固定螺钉在钳体上由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中间两颗并排平行设置在钳体上,两两之间垂直距离均为1.5cm。
[0017]作为另一优选例,所述胸管挡板表面光滑,长约6mm,宽约8mm,厚度为2mm。
[0018]作为另一优选例,所述胸管挡板槽为弧形,长约9mm,深度约6mm,宽3mm。
[0019]更优选地,所述胸管挡板槽与右半侧胸管放置槽的前壁、后壁挡板区域以1.5mm钢板连接。
[0020]作为另一优选例,所述右半侧胸管放置槽和左半侧胸管放置槽在撑开时,长为1cm,宽为1.2cm,直径1.2cm。
[0021]本技术优点在于:
[0022]1、能够在胸腔引流管侧壁上开孔,且所开出的孔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的,能够统一手术中给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的标准。
[0023]2、剪开胸腔引流管侧壁后,该残片不会弹跳消失,不会影响手术进程。
[0024]3、本技术不是一次性医疗器械,可以反复消毒使用,给胸外科医生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0025]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2是本技术另一种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8]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29][0030][0031]实施例1
[0032]请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一种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器,设有钳体1;所述钳体1包括右钳柄2、左钳柄3、右钳头15和左钳头16;所述右钳柄2和左钳柄3由钳体1上的四颗固定螺钉9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所述固定螺钉9远程控制右钳头15和左钳头16的活动。所述右钳柄2上设有第一弹片5和第一手把7,所述左钳柄3上设有第二弹片6和第二手把8,所述第一弹片5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器,其特征在于,设有钳体(1);所述钳体(1)包括右钳柄(2)、左钳柄(3)、右钳头(15)和左钳头(16);所述右钳柄(2)和左钳柄(3)由钳体(1)上的四颗固定螺钉(9)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所述固定螺钉(9)远程控制右钳头(15)和左钳头(16)的活动;所述右钳柄(2)上设有第一弹片(5)和第一手把(7),所述左钳柄(3)上设有第二弹片(6)和第二手把(8),所述第一弹片(5)和第二弹片(6)各通过一个固定连接块(4)分别连接在所述右钳柄(2)和左钳柄(3)上;所述右钳头(15)上设有右半侧胸管放置槽(121)、右半侧咬剪式胸管侧壁开孔装置(131)和右半侧凹陷槽(141),所述右半侧胸管放置槽(121)的后内面设有胸管挡板槽(11),所述胸管挡板槽(11)为弧形;所述左钳头(16)上设有左半侧胸管放置槽(122)、左半侧咬剪式胸管侧壁开孔装置(132)和左半侧凹陷槽(142),所述左钳头(16)还设有胸管挡板(10),所述胸管挡板(10)为弧形挡板;所述右钳头(15)和左钳头(16)夹闭后,可组成完整结构的胸管放置槽(12)、咬剪式胸管侧壁开孔装置(13)和凹陷槽(14),所述咬剪式胸管侧壁开孔装置(13)形状为四边形,上下相对称的两边为直线,形状是锋利的刀状,左右相对称的两边是弧形;所述凹陷槽(14)为凹陷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剪式胸管侧壁开孔装置(13)上下相对称的两边宽度为8mm,左右相对称的两边长度为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管侧壁开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钳头(15)上的右半侧凹陷槽(141)和左钳头(16)上的左半侧凹陷槽(142)是由右半侧咬剪式胸管侧壁开孔装置(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卜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