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护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94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景观护栏结构,包括护栏立柱(1)、护栏杆(2)以及景观组件(3);栏立柱(1)包括底座(11)、立柱本体(12)与固定组件(13),固定组件(13)包括固定头部(131)、螺纹杆(132)与方形套(133),景观组件(3)包括景观花篮(31)、连接横杆(32)与支撑杆(33)。该结构实现了护栏结构的快速安装与固定以及景观花篮的快速安装与拆卸,从而便于后期更换以及维护;并且,该结构安装稳定,能有效避免景观花篮受外力影响掉落、造成交通拥堵或损害行人生命安全等情况的发生。安全等情况的发生。安全等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护栏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绿化工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景观护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为了隔绝行人与车辆、或区分正向与逆向车行道,通常在人行道路与行车道路之间、正向形成道路与逆向行车道路之间设置护栏结构,从而达到阻拦行人、车辆横穿的目的;同时,为了保证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防尘防砂、美化环境的目的,现有的护栏结构上还通常设置景观花篮来增添美化效果。
[0003]然而,现有技术的景观通常利用螺钉进行连接,不便于拆卸、更换,造成后期对花篮维护、更换困难,从而极大的增加了维护成本与更换成本、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观护栏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景观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
[0007]包括护栏立柱、护栏杆以及景观组件;所述护栏立柱包括底座、立柱本体以及固定组件,所述立柱本体为八棱柱结构、其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承载面且所述底座上端中部设置一螺纹孔,两根相邻的所述立柱本体相对侧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若干插孔,所述护栏杆两端分别插入其两侧对应的所述插孔内且所述护栏杆与所述立柱本体垂直连接,所述护栏杆两端位于所述立柱本体内的部分设置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螺纹孔的中轴线共线,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头部、螺纹杆以及方形套,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固定头部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方形套套接在所述螺纹杆外侧且所述方形套内壁与所述螺纹杆外壁螺纹连接,所述方形套与所述方形通孔对应且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孔对应;所述景观组件包括景观花篮、连接横杆以及支撑杆,所述连接横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景观花篮上端的两侧,所述支撑杆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横杆远离所述景观花篮的一端的底面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横杆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杆中部开设一滑动通槽且所述支撑杆对应所述护栏杆设置定位凸棱;每根所述护栏杆对应所述滑动通槽均固定连接一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远离所述护栏杆的一端端面且对应所述定位凸棱设置一滑动固定组件,通过活动定位组件与定位凸棱的配合实现对景观组件的固定与定位。
[0008]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的支撑面上均匀开设安装螺纹孔,通过螺钉与安装螺纹孔的配合实现底座在地面的固定。
[0009]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立柱本体的前后两个面(即与插孔相邻的两个非转角面)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若干LED灯,用于夜晚提示行人与车辆护栏所在的位置、同时照亮护栏附近的路面情况。
[0010]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护栏杆包括调节杆、左侧杆以及右侧杆,所述左侧杆与右侧杆
通过调节杆连接且所述左侧杆与右侧杆分别与所述调节杆螺纹连接。
[0011]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横杆的长度等于所述护栏杆宽度与支撑杆厚度之和。
[0012]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立柱本体的高度。
[0013]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滑动固定组件包括复位弹簧、滑动杆、滚动轴承以及固定杆,所述定位凸块远离所述护栏杆的一端端面开设一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固定设置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即远离弹簧槽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与所述弹簧槽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滚动轴承固定连接,所述滚动轴承嵌入所述固定杆内,所述固定杆初始位置与所述定位凸块接触。
[0014]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长度等于定位凸块宽度与两倍支撑杆宽度之和。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6]本申请通过螺纹孔、方形通孔、螺纹杆以及方形套的配合,实现了护栏结构的快速安装以及固定,安装简单、便捷,固定牢靠,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护栏结构的安装效率、节省安装的人力物力;同时,通过连接横杆、支撑杆、定位凸块以及滑动固定组件的配合,实现了景观花篮的快速拆卸,便于后期更换以及维护,同时稳固安装,能有效避免景观花篮受外力影响掉落、而造成的交通堵塞或损害行人生命安全等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景观护栏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A

A向局部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景观护栏结构的背视图。
[0020]图4为图3的B

B向剖视图。
[0021]图5为图4的C向局部放大图。
[0022]图6为图4的D向局部放大图。
[0023]其中,1、护栏立柱;11、底座;111、螺纹孔;112、安装螺纹孔;12、立柱本体;121、LED灯;122、插孔;13、固定组件;131、固定头部;132、螺纹杆;133、方形套;2、护栏杆;20、方形通孔;201、左侧杆;202、右侧杆;21、定位凸块;210、弹簧槽;22、滑动固定组件;221、复位弹簧;222、滑动杆;223、滚动轴承;224、固定杆;23、调节杆;3、景观组件;31、景观花篮;32、连接横杆;33、支撑杆;331、滑动通槽;332、定位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0025]如图1~6所示,一种景观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
[0026]包括护栏立柱1、护栏杆2以及景观组件3;护栏立柱1包括底座11、立柱本体12以及固定组件13,立柱本体12为八棱柱结构、其垂直设置于底座11承载面且底座11上端中部设置一螺纹孔111,两根相邻的立柱本体12相对侧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若干插孔122,护栏杆2两端分别插入其两侧对应的插孔122内且护栏杆2与立柱本体12垂直连接,护栏杆2两端位于立柱本体12内的部分设置方形通孔20,方形通孔20的中轴线与螺纹孔111的中轴线共线,
固定组件13包括固定头部131、螺纹杆132以及方形套133,螺纹杆132与固定头部131下端固定连接,方形套133套接在螺纹杆132外侧且方形套133内壁与螺纹杆132外壁螺纹连接,方形套133与方形通孔20对应且螺纹杆132与螺纹孔111对应;景观组件3包括景观花篮31、连接横杆32以及支撑杆33,连接横杆32固定设置在景观花篮31上端的两侧(如图4所示),支撑杆33固定设置在连接横杆32远离景观花篮31的一端的底面(如图3所示)且支撑杆33与连接横杆32垂直连接,支撑杆33中部开设一滑动通槽331且支撑杆33对应护栏杆2设置定位凸棱332(如图3所示);每根护栏杆2对应滑动通槽331均固定连接一定位凸块21,定位凸块21远离护栏杆2的一端端面且对应定位凸棱332设置一滑动固定组件22,通过活动定位组件22与定位凸棱332的配合实现对景观组件3的固定与定位。
[0027]底座11的支撑面上均匀开设安装螺纹孔112,通过螺钉与安装螺纹孔112的配合实现底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栏立柱(1)、护栏杆(2)以及景观组件(3);所述护栏立柱(1)包括底座(11)、立柱本体(12)以及固定组件(13),所述立柱本体(12)为八棱柱结构、其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11)承载面且所述底座(11)上端中部设置一螺纹孔(111),两根相邻的所述立柱本体(12)相对侧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若干插孔(122),所述护栏杆(2)两端分别插入其两侧对应的所述插孔(122)内且所述护栏杆(2)与所述立柱本体(12)垂直连接,所述护栏杆(2)两端位于所述立柱本体(12)内的部分设置方形通孔(20),所述方形通孔(20)的中轴线与所述螺纹孔(111)的中轴线共线,所述固定组件(13)包括固定头部(131)、螺纹杆(132)以及方形套(133),所述螺纹杆(132)与所述固定头部(131)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方形套(133)套接在所述螺纹杆(132)外侧且所述方形套(133)内壁与所述螺纹杆(132)外壁螺纹连接,所述方形套(133)与所述方形通孔(20)对应且所述螺纹杆(132)与所述螺纹孔(111)对应;所述景观组件(3)包括景观花篮(31)、连接横杆(32)以及支撑杆(33),所述连接横杆(32)固定设置在所述景观花篮(31)上端的两侧,所述支撑杆(33)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横杆(32)远离所述景观花篮(31)的一端的底面且所述支撑杆(33)与所述连接横杆(32)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杆(33)中部开设一滑动通槽(331)且所述支撑杆(33)对应所述护栏杆(2)设置定位凸棱(332);每根所述护栏杆(2)对应所述滑动通槽(331)均固定连接一定位凸块(21),所述定位凸块(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茜茜王怡杨舒舒吴祎晗赵丽莎方小桃罗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