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角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及车辆称重装置。角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角度传感器、短连杆、长连杆和支座;所述角度传感器安装在安装座上,该角度传感器的输出轴上装有短连杆,该短连杆的另一端与长连杆的一端铰接,该长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支座上;所述长连杆与短连杆的长度比大于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连杆干涉以及角度传感器容易损坏的问题,具有耐冲击、免维护、长寿命的特点。长寿命的特点。长寿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及车辆称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角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及车辆称重装置,属于称重检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目前皮卡、货车、拖挂车、搅拌车等运输车辆的车身与车轮轴之间都采用板簧或者气囊等作为缓冲减振结构,如解放CA1091型汽车的前悬架结构。
[0003]根据不同悬挂结构,目前车辆采用的称重方式有很多种,很多人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案。
[0004]第一种方案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2849015A公开了一种智能车载称重装置的安装方法,其通过在板簧上粘贴应变片来测量板簧变形量,从而换算得到汽车载重。然而这种方案在车辆长期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颠簸致使板簧频繁变形,从而导致板簧上粘贴的应变片过早疲劳损坏,实用价值不高。
[0005]第二种方案是直接在货车箱体底部安装称重传感器,和电子秤差不多。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1874492A公开了一种车载称重传感器,这种称重传感器一直没有得到推广的原因,也是因为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颠簸,很容易使传感器过载损坏。传感器与称重传感器固定连接,会导致车辆的冲击、振动都会传递给传感器。传感器工作在一个非常恶劣的环境下,测量寿命不长,测量准确度不高。
[0006]第三种方案是通过测量车桥与车架之间的距离,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告号CN212482662U公开了一种高精度车载称重实时监控装置,这是一种间接测量方式,载货越重,板簧变形量越大,车桥与车架之间的距离就越小。板簧为弹性元件,板簧变形量与载重呈一定的线性关系。所以可以通过测量车桥与车架距离来换算载重。以及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4359541A公开了一种简易车辆称重装置及称重方法,根据载重变化导致车架与车桥间距变化,弹簧拉伸量随之变化,进而弹簧力变化,力传感器(电子秤)感知到力的变化从而换算得到载重。
[0007]第四种方案是通过测量板簧变形量,间接换算载重,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告号CN211468096U公开了一种挂车车载称重装置,通过传感器测量板簧的变形位移量来完成测量。
[0008]此外,中国技术专利CN206653981U公开了一种可拆装的车辆称重装置,载重增重时,车桥与车架间距会变小,第一根连杆会向上推动第二根连杆朝上旋转,角度传感器测量出第二根连杆的旋转角度从而换算得到车架车桥间距的变化,从而得到载重的变化。为了达到更好的减振效果,车架与车桥之间的缓冲距离非常大,缓冲距离大的可以达到70mm以上。第一根连杆的主要作用就是把这个距离传递给第二根连杆。通过第二根连杆的摆动将该直线距离转变为角度传感器可以测量的角度值。因为第一根连杆上下运动位移量可以达到70mm长,第二根连杆如果太短,会导致摆动角度过大,测量费线性也会随之恶化。第二根连杆如果太长,传感器整体结构不紧凑,安装空间需求大。同时因为第一根连杆的上下运动幅度大,同时第二连杆摆动幅度也大,需要考虑更多的活动空间,不同的车型和安装
位置需要考虑更多的的可能存在的干涉问题,这给安装增加了一定的麻烦。第一根连杆就是简单的把车桥车架距离传递给第二根连杆,通过第二根连杆摆动角度去折算这个距离。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该专利存在如下技术缺点:车桥与车架间距变化范围大(70mm以上),为了满足车桥车架间距大范围的变化,第二根连杆必须设置得较长一般也在70mm以上。由于车桥车架间距变化范围大,导致第二根连杆的摆动幅度很大。同时在安装时需要考虑第二根连杆的活动空间,避免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角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及车辆称重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连杆干涉以及角度传感器容易损坏的问题。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角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结构特点是,包括角度传感器、短连杆、长连杆和支座;所述角度传感器安装在安装座上,该角度传感器的输出轴上装有短连杆,该短连杆的另一端与长连杆的一端铰接或滑动连接,该长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支座上;所述长连杆与短连杆的长度比大于5。
[0012]由此,本技术采用长连杆和短连杆配合,且长连杆与短连杆的长度比较大,以板簧悬架为例,可以尽量保持长连杆横向布置,使得长连杆与板簧的横向面的夹角尽可能的小,这样悬架的变形更容易按近似三角形的结构进行处理,与角度传感器的输出轴连接的短连杆(即摆杆)就可以尽可能的短,便于使角度传感器本体采用紧凑型设计,方便安装。
[001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0014]为了进一步降减小横向布置的长连杆与悬架的横向面的夹角,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长连杆与短连杆的长度比大于10。
[0015]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角度传感器和短连杆为一体结构,由此方便销售和安装。
[0016]在其中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短连杆的外端设有滑块,所述长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滑块使得长连杆、短连杆和滑块之间形成摆动滑块机构。
[0017]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座装在车架远离车辆中心线的一端上,所述支座安装在悬架靠近车辆中心线的位置。本技术所述的车辆中心线是指穿过所述悬架中心的竖直向上的中心线。
[0018]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所述支座装在车架远离车辆中心线的一端上,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悬架靠近车辆中心线的位置。
[0019]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所述支座装在悬架远离车辆中心线的一端上,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悬架靠近车辆中心线的位置。
[0020]根据本技术的第四个实施例,所述安装座装在悬架远离车辆中心线的一端上,所述支座安装在悬架靠近车辆中心线的位置。
[0021]基于同一个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称重装置,其包括车架和悬架,在所述车架与悬架之间、或在悬架上安装有所述的角度传感器安装结构。
[0022]由此,本技术的技术原理是测量悬架变形量,然后采用连杆机构来传递变形
量。
[0023]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悬架为板簧悬架或空气悬架。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板簧悬架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座安装在车架远离车辆中心线的一端上,该板簧悬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和第二连接座安装在车架远离车辆中心线的另一端上。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技术的角度传感器耐冲击、免维护、长寿命、安装方便、所需空间小、不受车型限制。
[0026]现对于CN206653981U而言,CN206653981U是将第一连杆的位移传递给第二连杆,进而转换成第二连杆的摆动角度,而本技术是将第一连杆的摆动等效第二连杆的摆动,通过测量第二连杆及角度,得到第一连杆角度,从而换算得到距离。本技术将悬架的变形等效为三角形的旋转,传感器本体可以做得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现有车辆的板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角度传感器(5)、短连杆(8)、长连杆(7)和支座(6);所述角度传感器(5)安装在安装座上,该角度传感器(5)的输出轴上装有短连杆(8),该短连杆(8)的另一端与长连杆(7)的一端铰接或滑动连接,该长连杆(7)的另一端铰接在支座(6)上;所述长连杆(7)与短连杆(8)的长度比大于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连杆(7)与短连杆(8)的长度比大于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传感器(5)和短连杆(8)为一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连杆(8)的外端设有滑块(13),所述长连杆(7)的一端穿过所述滑块(13)使得长连杆(7)、短连杆(8)和滑块(13)之间形成摆动滑块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装在车架(1)远离车辆中心线的一端上,所述支座(6)安装在悬架靠近车辆中心线的位置;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侃,郭超,田景程,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九方湾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