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端盖板冷媒密封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68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端盖板冷媒密封舱结构,其包括焊接固定在壳管式换热器的圆柱壳管筒体上的端盖总成、与所述端盖总成对应设置的扇形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分流舱和扇形盖板之间的扇形冷媒均流板片;所述端盖总成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凸起焊接平台带,所述凸起焊接平台带以端盖总成的圆心为中心点向四周等角度设置;所述凸起焊接平台带以辐射线形式将端板总成隔成两个以上等份的独立扇形区;扇形凹槽周设有直角焊接密封边和弧形焊接密封边,扇形盖板和端盖板总成焊接平台带之间的直角边和弧形边采用焊接工艺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冷媒舱室结构件之间采用焊接密封,具有提高壳管式换热器冷媒分流舱/汇流舱端盖板密封效果和承压能力的特点。果和承压能力的特点。果和承压能力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端盖板冷媒密封舱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端盖板冷媒密封舱结构,属于暖通空调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壳管式换热器冷媒分流/汇流舱的密封一般是采用法兰、螺栓加法兰密封垫子对夹结构形式(法兰和端盖平面之间对夹四氟乙烯密封垫)。密封垫的密封带是结构件强行加压“勒”出小凸起密封面,仅仅依靠四氟乙烯垫子被“勒”出的小凸起密封,在高压情况下,密封的可靠性差,承压能力低。特别是新型环保冷媒替代传统R22,绝大部分经济环保冷媒的冷凝压力要远远高于传统的R22冷媒,这就对冷媒分流/汇流舱的密封效果、承压能力提出全新的要求。传统的法兰对夹密封垫的结构和做法,就显得密封承压能力不足。在高压下冷媒泄漏情况时有发生,包括舱室之间的内部相互渗漏以及冷媒向外的泄漏,严重时会造成水窜入冷媒系统引起的机器报废的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提升密封可靠性、承压能力的壳管式换热器端盖板冷媒密封舱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端盖板冷媒密封舱结构,其包括焊接固定在壳管式换热器的圆柱壳管筒体上的端盖总成、与所述端盖总成对应设置的冷媒分流/汇流舱室扇形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端盖总成和扇形盖板之间的扇形冷媒均流板片;
[0006]所述端盖总成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凸起焊接平台带,所述凸起焊接平台带以端盖总成的圆心为中心点向四周等角度设置,所述凸起焊接平台带辐射线将端板总成隔成两个以上等份的下沉独立扇形区,所述独立扇形区为扇形平面区,该区域密布直径比换热铜管外径稍微大点的通孔;
[0007]所述扇形盖板底面设置扇形凹槽,所述扇形凹槽周设有直角焊接边和弧形焊接边,所述扇形盖板中部设置冷媒管通孔;
[0008]所述扇形冷媒均流板片和独立扇形区、扇形凹槽的形状大小相匹配设置;
[0009]所述直角焊接边和凸起焊接平台带焊接密封,所述弧形焊接边和端盖总成的外圆边焊接密封,端盖总成和扇形盖板之间形成一个以上独立舱室,所述扇形冷媒均流板片设置在端盖总成的分流舱扇形下沉平面内;
[0010]所述扇形冷媒均流板片上设置蜂窝状通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扇形凹槽的深度为10~20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冷媒管通孔的通孔直径比配套焊接的铜管外径稍大并和铜管焊接,铜管的端面和扇形凹槽内部平面持平。
[0013]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焊接平台带凸起高度为3~25mm,宽度为5~18mm。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扇形冷媒均流板片的厚度为1~3mm。
[0015]进一步的,所述蜂窝状通孔的内径为0.5~2.5mm。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涉及壳管式换热器端盖冷媒分流/汇流舱的焊接密封结构,其由若干独立扇型盖板和端盖总成之间焊接成相互独立的若干冷媒分流/汇流密封舱室,扇型盖板内部有扇形凹槽,扇形凹槽中间位置开有冷媒管通孔,冷媒铜管焊接在冷媒管通孔上;端盖总成上设置凸起焊接平台带,焊接平台带是以端盖圆心为中心点辐射分割出若干等份的扇形密封焊接条带;扇型盖板的直角焊接边和凸起焊接平台带焊接密封固定,所述扇型盖板弧形焊接边和端盖总成的外圆边焊接固定,形成若干独立的冷媒分流舱/汇流舱焊接密封结构,可以有效提升密封可靠性、冷媒分流舱/汇流舱承压能力,从源头上杜绝冷媒泄漏的可能性。
[0018]本技术通过在分流舱/汇流舱中设置有扇形冷媒均流板片,起到对制冷剂分流均布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扇形盖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扇形盖板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扇形冷媒均流板片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端板总成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扇形盖板,101、直角焊接边,102、扇形凹槽,103、冷媒管通孔,104、弧形焊接边,2、端盖总成,201、凸起焊接平台带,202、独立扇形区,203、通孔,3、扇形冷媒均流板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5]如附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端盖板冷媒密封舱结构,其包括焊接固定在壳管式换热器的圆柱壳管筒体上的端盖总成2、与所述端盖总成2对应设置的扇形盖板1以及设置在所述端盖总成2和扇形盖板1之间的扇形冷媒均流板片3,若干独立扇型盖板1和端盖总成2焊接成相互独立的若干密封舱室,扇形冷媒均流板片3设置在密封舱室内,焊接密封形成若干独立的分流舱/汇流舱焊接密封结构,可以有效提升密封效果、承压能力;
[0026]所述端盖总成2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凸起焊接平台带201,所述凸起焊接平台带201凸起高度为3~25mm,宽度为5~18mm,所述凸起焊接平台带201以端盖总成2的圆心为中心点向四周等角度设置,所述凸起焊接平台带201辐射线将端板总成2隔成两个以上等份的独立扇形区202,所述独立扇形区202为扇形平面区,该区域密布直径比换热铜管外径稍微大点的通孔203,通孔203便于安装换热铜管管束;
[0027]所述扇形盖板1底面设置扇形凹槽102,扇形凹槽102为在扇形盖板1上中间部位机加工形成,其下沉深度为10~20mm,所述扇形凹槽102周设有直角焊接边101和弧形焊接边104,所述扇形盖板1中部设置冷媒管通孔103,冷媒铜管焊接在冷媒管通孔103上,所述冷媒管通孔103的通孔直径比配套焊接的铜管外径稍大并和铜管焊接,铜管的端面和扇形凹槽
102内部平面持平;
[0028]所述扇形冷媒均流板片3和独立扇形区202、扇形凹槽102的形状大小相匹配设置;
[0029]所述直角焊接边101和凸起焊接平台带201焊接固定,所述弧形焊接边104和端盖总成2的外圆边焊接固定,端盖总成2和扇形盖板1之间形成独立舱室,所述扇形冷媒均流板片3设置在独立舱室内;
[0030]所述扇形冷媒均流板片3的材质为耐高温四氟乙烯或钢板,厚度为1~3mm,其设置蜂窝状通孔,所述蜂窝状通孔的内径为0.5~2.5mm,起到对制冷剂分流的作用。
[0031]扇形冷媒均流板片3安装于分流舱下凹的独立扇形区202内,其厚度,大小、形状与独立扇形区202匹配。
[0032]具体加工组装工作过程和原理如下:
[0033]首先将换热铜管管束安装在通孔203内,然后将端盖总成2的圆周背面和壳管式换热器的圆柱壳管筒体焊接固定,对端盖总成2进行焊接固定,将扇形冷媒均流板片3放置到端盖总成2和扇形盖板1之间形成冷媒分流舱室内,将直角焊接边101和凸起焊接平台带201焊接密封固定,弧形焊接边104和端盖总成2的外圆边焊接密封固定,扇形盖板1和端盖总成2之间形成若干分流舱室和汇流舱室,扇形冷媒均流板片3位于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管式换热器端盖板冷媒密封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焊接固定在壳管式换热器的圆柱壳管筒体上的端盖总成(2)、与所述端盖总成(2)对应设置的冷媒分流/汇流舱室扇形盖板(1)以及设置在所述端盖总成(2)和扇形盖板(1)之间的扇形冷媒均流板片(3);所述端盖总成(2)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凸起焊接平台带(201),所述凸起焊接平台带(201)以端盖总成(2)的圆心为中心点向四周等角度设置,所述凸起焊接平台带(201)辐射线将端板总成(2)隔成两个以上等份的下沉独立扇形区(202),所述独立扇形区(202)为扇形平面区,该区域密布直径比换热铜管外径稍微大点的通孔(203);所述扇形盖板(1)底面设置扇形凹槽(102),所述扇形凹槽(102)周设有直角焊接边(101)和弧形焊接边(104),所述扇形盖板(1)中部设置冷媒管通孔(103);所述扇形冷媒均流板片(3)和独立扇形区(202)、扇形凹槽(102)的形状大小相匹配设置;所述直角焊接边(101)和凸起焊接平台带(201)焊接密封,所述弧形焊接边(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仁君张建符真愿王文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佩高环境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