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燕尾式上颌超声骨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52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燕尾式上颌超声骨刀,包括刀体和刀头,刀头固定安装在刀体上,其远离刀体的一端呈燕尾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可有效减少在使用过程中上颌窦外侧壁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降低上颌骨游离端骨坏死风险,并利用阻流凸缘来对伤口处的血液进行阻挡引流,避免血液向骨刀的后方位置处流动而对医护人员造成影响,方便医护人员手持或超声设备夹持,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燕尾式上颌超声骨刀


[0001]本技术涉及超声骨刀
,具体涉及一种燕尾式上颌超声骨刀。

技术介绍

[0002]超声骨刀是项创新技术,具有许多传统手动和电动骨科手术器械所不能比拟的特点和优势,该刀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通过换能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经高频超声震荡,使所接触的组织细胞内水汽化,蛋白氢键断裂,从而将手术中需要切割的骨组织彻底破坏。
[0003]目前,在进行上颌骨Lefort I型截骨手术时,在进行上颌窦外侧壁截骨时,需将粘骨膜大范围地从骨面剥离开,以便能为外侧壁截骨器械提供空间。无论是传统的往复锯,还是超声骨刀均需在上颌窦外侧壁及粘骨膜之间向内侧截骨,不仅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很大,而且为避免器械对周围组织的直接损伤,术者往往会最大限度地牵拉剥离开的粘骨膜导致牵拉伤等副损伤导致患者出血过多,及上颌骨游离端骨坏死风险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燕尾式上颌超声骨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燕尾式上颌超声骨刀,包括刀体和刀头,所述刀头固定安装在所述刀体上,其远离所述刀体的一端呈燕尾状结构。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燕尾状的结构刀头可实现上颌骨的快速切割,且可有效减少在使用过程中上颌窦外侧壁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降低上颌骨游离端骨坏死风险,提高手术的效果,使用方便。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进一步,所述刀头的另一端与所述刀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刀体一端的一侧或两侧上分别设有阻流凸缘。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阻流凸缘来对伤口处的血液进行阻挡引流,避免血液向骨刀的后方位置处流动而对医护人员造成影响,提高了其实用性。
[0011]进一步,每个所述阻流凸缘均呈锥状结构,且其尖锥端靠近所述刀头。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形状设计合理,提高引流的效果。
[0013]进一步,还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刀体并连接超声设备。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过程中,通过夹持机构可夹持住刀体,并连接超声设备或供医护人员手持,方便进行上颌骨的切割手术。
[0015]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卡板、固定夹板和活动夹板所述固定夹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卡板上;所述活动夹板可移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卡板上,并与所述固定夹板相对设
置;移动所述活动夹板使其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夹板并定位,以夹住或松开所述刀体。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移动活动夹板使其靠近或远离固定夹板并定位,以夹住或松开刀体,刀体组装方便。
[0017]进一步,所述固定夹板和所述活动夹板上相对设有夹持槽,两个所述夹持槽远离所述卡板的一端均敞口,且其槽底分别设有防滑齿纹。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夹持槽夹持刀体的两侧,方便对刀体进行限位;另外,通过防滑齿纹可提高卡紧时的防滑效果,防止刀体脱落。
[0019]进一步,所述活动夹板的一侧或两侧分别通过导向组件与所述固定夹板传动连接。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导向组件对活动夹板进行导向,增加活动夹板移动的稳定性,从而实现刀体的快速夹持。
[0021]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持杆,所述持杆的一端与所述卡板固定连接,并用于连接所述超声设备。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持杆可连接超声设备,或供医护人员手持,使用更为方便。
[0023]进一步,所述卡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活动夹板通过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00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活动夹板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增加活动夹板移动的稳定性。
[0025]进一步,所述卡板上安装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夹板移动。
[002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通过驱动件驱动活动夹板移动,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
[0028]图2为本技术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固定夹板、活动夹板、固定座、活动座以及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2]1、刀体;2、刀头;3、卡板;4、持杆;5、固定夹板;6、活动夹板;7、固定座;8、活动座;9、限位板;10、固定板;11、调节螺钉;12、夹持槽;13、防滑齿纹;31、限位孔;61、滑块;62、滑槽;71、限位槽;14、阻流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4]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燕尾式上颌超声骨刀,包括刀体1和刀头2,刀头2固定安装在刀体1上,其远离刀体1的一端呈燕尾状结构;刀体1和刀头2一体成型,结构简单。采用燕尾状的结构刀头2可实现上颌骨的快速切割,且可有效减少在使用过程中上颌窦外侧壁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降低上颌骨游离端骨坏死风险,提高手术的效果,使用方
便。
[0035]上述刀头2的具体结构为:刀头2包括平板,平板的两端分别向内凹陷形成两侧均敞口凹槽,每个凹槽两侧的槽壁向其中心处倾斜以形成截面呈梯形的槽体。
[0036]实施例1
[0037]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刀头2的另一端与刀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刀体1一端的一侧或两侧上分别设有阻流凸缘14,每个阻流凸缘14均与刀体1一体成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阻流凸缘14来对伤口处的血液进行阻挡引流,避免血液向刀体1的后方位置处流动而对医护人员造成影响,提高了其实用性。
[0038]实施例2
[003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阻流凸缘14均呈锥状结构,且其尖锥端靠近刀头2,结构简单,形状设计合理,提高引流的效果。
[0040]每个阻流凸缘14可以采用锥状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宜的几何形状,例如圆弧形,圆弧形的阻流凸缘14的导流效果不如锥状的阻流凸缘14的导流效果好。
[0041]基于上述方案,刀体1的一端呈与刀头2另一端上凹槽匹配的圆台状,并延伸至刀头2另一端的凹槽内,且刀体1的一端与刀头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0042]另外,每个阻流凸缘14位于刀体1一端的对应侧,其由刀体1一端对应侧的表面凸起形成。
[0043]实施例3
[004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刀体1一端的任意一侧设置阻流凸缘14,也可以是在刀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燕尾式上颌超声骨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体(1)和刀头(2),所述刀头(2)固定安装在所述刀体(1)上,其远离所述刀体(1)的一端呈燕尾状结构;所述刀头(2)的另一端与所述刀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刀体(1)一端的一侧或两侧上分别设有阻流凸缘(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燕尾式上颌超声骨刀,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阻流凸缘(14)均呈锥状结构,且其尖锥端靠近所述刀头(2)。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燕尾式上颌超声骨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刀体(1)并连接超声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燕尾式上颌超声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卡板(3)、固定夹板(5)和活动夹板(6),所述固定夹板(5)固定安装在所述卡板(3)上;所述活动夹板(6)可移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卡板(3)上,并与所述固定夹板(5)相对设置;移动所述活动夹板(6)使其靠近或远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铁成杨斌黄庆华李秉航麻恒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