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部提拉钩针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635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部提拉钩针器械,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提拉针头,所述提拉针头的内壁与套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环内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端与挤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的下表面与两个第一调节杆的上表面搭接。该面部提拉钩针器械,通过设置挤压板、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挂钩,降低了对患者脸部肌肉的损伤,同时降低了患者所需的恢复周期,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的使用该器械,由于在到达指定的位置后只需按压挤压杆即可实现对提拉线进行放置的效果,降低了在放置提拉线时提拉线出现错位的情况,进而保障了使用该器械时对患者面部的提拉效果,提高了该器械的适用性。高了该器械的适用性。高了该器械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部提拉钩针器械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面部提拉钩针器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人体面部的皮肤的会不断衰老,最能体现的就是面部皱纹的不断加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始采用各种方法对皮肤进行保养,以减少皱纹的产生,在各种保养皮肤的方法中,面部提升术由于其能够较好地减少皱纹的产生,因此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应用,面部提升术通常采用面部提升操作器械将特制的提拉线埋入面部皮肤,利用提拉线对面部的皮肤进行提拉以此改善面部的皮肤,减少面部皱纹的产生,提拉线一般要先穿在面部提升操作器械穿线孔里再将面部提升操作器械刺入面部皮肤,然而现有的提拉针为了保障提拉线可以深入脸部皮肤内部往往需要挂钩结构,然而在提拉线到达指定的位置后则容易被挂钩固定住难以脱落,导致提拉线容易持续出现错位的情况,导致对使用者面部的提拉效果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面部提拉钩针器械,解决了现有的提拉针为了保障提拉线可以深入脸部皮肤内部往往需要挂钩结构,然而在提拉线到达指定的位置后则容易被挂钩固定住难以脱落,导致提拉线容易持续出现错位的情况,导致对使用者面部提拉效果大大降低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部提拉钩针器械,包括提拉针头,所述提拉针头的内壁与套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环内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端与挤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的下表面与两个第一调节杆的上表面搭接,且两个第一调节杆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二调节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左端和第二调节杆的左侧面通过销轴与提拉针头的内壁铰接,且两个第二调节杆相对面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挂钩的相远离的一面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销轴的外表面套接有卷簧,且两个卷簧的两端分别与销轴的外表面和提拉针头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杆的顶端与挤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挂钩的相对面相互搭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提拉针头的顶端与连接头的底端相连通,所述连接头的顶端与针筒的底端相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针筒的内壁与密封圈的外表面搭接,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与挤压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杆的底端设置有防滑板。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针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且两
个支撑板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路,所述提拉针头的底端设置为尖刺形。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该面部提拉钩针器械,通过设置挤压板、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挂钩,当工作人员使用该器械时,只需将提拉针头伸入患者的皮肤内部,由于提拉针头可以随着患者的皮下组织移动,进而降低了对患者脸部肌肉的损伤,降低了患者所需的恢复周期,当工作人员将提拉针头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只需再次挤压挤压杆,使得两侧的挂钩再次分离即可松离对提拉线的固定,此时工作人员即可通过皮肤内部组织的粘性以及自愈性将提拉线固定住即可,随后工作人员就可以将器械取出,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的使用该器械,由于在到达指定的位置后只需按压挤压杆即可实现对提拉线进行放置的效果,降低了在放置提拉线时提拉线出现错位的情况,进而保障了使用该器械时对患者面部的提拉效果,提高了该器械的适用性。
[0015]2、该面部提拉钩针器械,通过设置卷簧和挂钩,只需工作人员通过挤压挤压杆从而将针筒内的空气排入提拉针头内,由于提拉针头内部被活塞板堵塞,当气体进入提拉针头内时,活塞板就会带动滑杆向下移动,此时挤压板就会与第一调节杆接触,只需工作人员持续挤压挤压杆,两个第一调节杆就会沿销轴反向转动,此时工作人员就可以将提拉线放置在两个挂钩之间的部位,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的将提拉线安装该器械内部,同时在卷簧弹力的作用下,保障了该器械对提拉线固定时的稳定性,降低了在使用过程中提拉线出现脱落的情况。
[0016]3、该面部提拉钩针器械,通过设置支撑板,当工作人员需要挤压挤压杆时,只需通过食指和无名指将支撑板勾住,随后通过拇指挤压挤压杆即可,降低了该器械的使用难度,同时降低了在挤压挤压杆时出现滑脱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拉针头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提拉针头、2套环、3滑杆、4挤压板、5第一调节杆、6销轴、7第二调节杆、8卷簧、9挂钩、10活塞板、11连接头、12密封圈、13针筒、14挤压杆、15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面部提拉钩针器械,包括提拉针头1,提拉针头1的内壁与套环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套环2内设置有滑杆3,滑杆3的底端与挤压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挤压板4的下表面与两个第一调节杆5的上表面搭接,且两个第一调节杆5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二调节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杆5的左端和第二调节杆7的左侧面通过销轴6与提拉针头1的内壁铰接,且两个第二调节杆7相对面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挂钩9的相远离的一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挤压板4、第一调节杆5、第二调节杆7和
挂钩9,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的使用该器械,由于在到达指定的位置后只需按压挤压杆14即可实现对提拉线进行放置的效果,降低了在放置提拉线时提拉线出现错位的情况,进而保障了使用该器械时对患者面部的提拉效果,提高了该器械的适用性。
[0024]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销轴6的外表面套接有卷簧8,且两个卷簧8的两端分别与销轴6的外表面和提拉针头1的内壁固定连接,因设置有卷簧8,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的将提拉线安装该器械内部,同时在卷簧8弹力的作用下,保障了该器械对提拉线固定时的稳定性,降低了在使用过程中提拉线出现脱落的情况,滑杆3的顶端与挤压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挂钩9的相对面相互搭接。
[0025]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提拉针头1的顶端与连接头11的底端相连通,连接头11的顶端与针筒13的底端相连通,因设置有提拉针头1,使得工作人他只需将提拉针头1伸入患者的皮肤内部,由于提拉针头1可以随着患者的皮下组织移动,进而降低了对患者脸部肌肉的损伤,降低了患者所需的恢复周期,针筒13的内壁与密封圈12的外表面搭接,密封圈12的内壁与挤压杆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挤压杆14的底端设置有防滑板,针筒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15,因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部提拉钩针器械,包括提拉针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针头(1)的内壁与套环(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环(2)内设置有滑杆(3),所述滑杆(3)的底端与挤压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4)的下表面与两个第一调节杆(5)的上表面搭接,且两个第一调节杆(5)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二调节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5)的左端和第二调节杆(7)的左侧面通过销轴(6)与提拉针头(1)的内壁铰接,且两个第二调节杆(7)相对面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挂钩(9)的相远离的一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提拉钩针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6)的外表面套接有卷簧(8),且两个卷簧(8)的两端分别与销轴(6)的外表面和提拉针头(1)的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斯頔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星美域医疗美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