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生物标记物、方法和预警模型技术

技术编号:322599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生物标记物,其包括:二十碳五烯酸脂肪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葡萄糖(glucose)和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生物标记物、方法和预警模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生物标记物、方法和预警模型。

技术介绍

[0002]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随着生育年龄推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GDM发病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妊娠健康问题。GDM可增加母体及后代多种合并症风险,如流产、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先天缺陷、畸形、围产期死亡等,且有GDM病史的女性发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及其后代发生内分泌代谢紊乱、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风险明显增高。
[0003]流行病学研究发现,GDM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如高龄孕妇、种族、2型糖尿病家族史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等。GDM患者的代谢异常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增加和β细胞功能缺失,这些缺陷可能在孕前已经存在,但并未被发现和重视。由于胎盘分泌激素的影响,妊娠期的代谢适应性增加了胰岛素抵抗,需要胰岛β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胰腺代偿功能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抑制内源性葡萄糖作用降低,骨骼肌和脂肪对葡萄糖摄取减弱,从而造成高血糖。母体高血糖通过胎盘转运也会导致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并经过代谢重编程使胎儿肥胖,甚至成年后的代谢功能障碍。
[0004]目前多选择于孕晚期(24~28周)对GDM进行筛查,对诊断为GDM的孕妇进行饮食指导及药物(如胰岛素)干预以减少母体并发症及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然而此时已临近孕中晚期,干预时间较短,且检测方法费时、费力并增加潜在GDM孕妇的糖负荷,丧失了妊娠早期的干预机会,有一定的风险性。妊娠早期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暴露在宫内不良环境的胎儿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提前发现GDM风险并给予干预和治疗,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仍缺乏准确率高、特异性好的孕早期GDM筛查的特异生物标记物。探索GDM早期生物标记物并进行筛选,进一步阐述其发生机制,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GDM的关键靶点,从而改善母体和后代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6]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生物标记物,其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在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预警标记物,可用于在孕早期更加个体化、准确地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0007]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用于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生物标记物,其中,所述生物标记物选自:二十碳五烯酸脂肪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葡萄糖(glucose)和4

氨基丁醛(4

aminobutanal)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
生物标记物于孕早期在怀孕雌体和健康怀孕雌体之间发生含量差异倍数的改变。
[0008]优选的是,所述生物标记物还包括:氨基咪唑核苷酸(aminoimidazole ribotide)、甘油磷脂酰胆碱(肝代谢)(glycerophosphocholine)、L

丙氨酸(L

alanine)、1

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

phosphate)、苯丙酮酸(phenylpyruvate)、酪胺(tyramine)、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3α,7α,12α

三羟基



胆甾酸酯(3α,7α,12α

trihydroxy



cholestanoate)、4a

羟基四氢生物蝶呤(4a

hydroxytetrahydrobiopterin)、4

胍氨基丁酸酯(4

guanidinobutanoate)、苯乙醛(phenylacetaldehyde)、白三烯D4(leukotriene D4)、多巴胺(dopamine)、胆碱(choline)、4

羟基苯乙酸(4

hydroxyphenylacetate)、4

羟基苯丙酮酸(4

hydroxyphenylpyruvate)、亚麻酸(dihomo

gamma

linolenate)、5

甲氧基吲哚乙酸(5

methoxyindoleacetate)、N1

甲基

2/4吡啶
‑5‑
甲酰胺(N1

methyl

2/4

pyridone
‑5‑
carboxamide)、脂肪酸FA 10:1、鞘脂类ST24:1;O4、ST 32:2;O5和IPC 36:0;O2、溶血磷脂酰胆碱LPC 20:5、磷脂酰胆碱PC 34:0、磷脂酰乙醇胺PE O

38:7以及磷脂酰丝氨酸PS O

40:7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生物标记物于孕早期在怀孕雌体和健康怀孕雌体之间发生含量差异倍数的改变。
[0009]优选的是,所述含量差异倍数的改变为相较于健康怀孕雌体,所述生物标记物的含量差异倍数均上调。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所述生物标记物在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方法,其包括:测量获得怀孕雌体的生物样品中至少一种生物标记物的含量差异倍数,以预测所述怀孕雌体的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其中所述生物标记物选自:二十碳五烯酸脂肪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葡萄糖(glucose)、4

氨基丁醛(4

aminobutanal)、:氨基咪唑核苷酸(aminoimidazole ribotide)、甘油磷脂酰胆碱(肝代谢)(glycerophosphocholine)、L

丙氨酸(L

alanine)、1

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

phosphate)、苯丙酮酸(phenylpyruvate)、酪胺(tyramine)、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3α,7α,12α

三羟基



胆甾酸酯(3α,7α,12α

trihydroxy



cholestanoate)、4a...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生物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标记物选自:二十碳五烯酸脂肪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葡萄糖(glucose)和4

氨基丁醛(4

aminobutanal)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生物标记物于孕早期在怀孕雌体和健康怀孕雌体之间发生含量差异倍数的改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生物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标记物还包括:氨基咪唑核苷酸(aminoimidazole ribotide)、甘油磷脂酰胆碱(肝代谢)(glycerophosphocholine)、L

丙氨酸(L

alanine)、1

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

phosphate)、苯丙酮酸(phenylpyruvate)、酪胺(tyramine)、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3α,7α,12α

三羟基



胆甾酸酯(3α,7α,12α

trihydroxy



cholestanoate)、4a

羟基四氢生物蝶呤(4a

hydroxytetrahydrobiopterin)、4

胍氨基丁酸酯(4

guanidinobutanoate)、苯乙醛(phenylacetaldehyde)、白三烯D4(leukotriene D4)、多巴胺(dopamine)、胆碱(choline)、4

羟基苯乙酸(4

hydroxyphenylacetate)、4

羟基苯丙酮酸(4

hydroxyphenylpyruvate)、亚麻酸(dihomo

gamma

linolenate)、5

甲氧基吲哚乙酸(5

methoxyindoleacetate)、N1

甲基

2/4吡啶
‑5‑
甲酰胺(N1

methyl

2/4

pyridone
‑5‑
carboxamide)、脂肪酸FA 10:1、鞘脂类ST 24:1;O4、ST 32:2;O5和IPC 36:0;O2、溶血磷脂酰胆碱LPC 20:5、磷脂酰胆碱PC 34:0、磷脂酰乙醇胺PE O

38:7以及磷脂酰丝氨酸PS O

40:7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生物标记物于孕早期在怀孕雌体和健康怀孕雌体之间发生含量差异倍数的改变。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生物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量差异倍数的改变为相较于健康怀孕雌体,所述生物标记物的含量差异倍数均上调。4.基于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标记物在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获得怀孕雌体的生物样品中至少一种生物标记物的含量差异倍数,以预测所述怀孕雌体的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其中所述生物标记物选自:二十碳五烯酸脂肪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葡萄糖(glucose)、4

氨基丁醛(4

aminobutanal)、:氨基咪唑核苷酸(aminoimidazole ribotide)、甘油磷脂酰胆碱(肝代谢)(glycerophosphocholine)、L

丙氨酸(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宏安卓玲赵瑞刘燕萍马良坤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