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罩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97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温罩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其中,保温罩包括:保温罩本体,保温罩本体的底壁包括位于中部的内圈区和位于内圈区周向外侧的外圈区;加强结构,设置于外圈区上。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保温罩的成本高的问题。决相关技术中的保温罩的成本高的问题。决相关技术中的保温罩的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罩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保温罩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用于压力烹饪的烹饪器具一般包括内锅、发热盘和保温罩,保温罩内具有容纳空间,发热盘和内锅设置在保温罩的容纳空间内。其中,发热盘位于内锅的下方,用于给内锅加热。当烹饪器具上压时,内锅内的压力增加,会向下挤压发热盘,发热盘通过其底部的连接结构将挤压力传递给保温罩,使保温罩发生形变。压力开关设置于保温罩的下方,当内锅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保温罩产生预定量的形变,会触碰到压力开关,压力开关控制发热盘停止加热。但是,随着保温罩的承压次数变多,如果保温罩的强度过低将导致保温罩容易发生塑性形变,致使内锅内的压力还没有达到预定值,保温罩已经触碰到压力开关,使发热盘停止加热,从而造成食物的烹饪效果差。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提升保温罩的厚度来解决上述问题,但这种方式会增加保温罩的用料成本,进而导致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罩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保温罩的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保温罩,包括:保温罩本体,保温罩本体的底壁包括位于中部的内圈区和位于内圈区周向外侧的外圈区;加强结构,设置于外圈区上。
[000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保温罩本体上设置加强结构能够提升保温罩的整体强度,降低保温罩长期使用后发生塑性形变的概率。另外,将加强结构设置在外圈区是为了便于保温罩与压力开关配合。压力开关设置在保温罩本体的底壁的下方,压力开关与保温罩本体的底壁之间具有预定的配合间隙。只有当内锅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保温罩的形变量才能达到预设范围,从而能够实现与压力开关的配合。因此在设计保温罩时,需要使保温罩既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同时要避免保温罩发生塑性形变。将加强结构设置在外圈区内使得当发热盘向下挤压保温罩时,保温罩本体的底壁能够发生足够的弹性形变,但由于外圈区的加强结构提升了保温罩的整体强度,因此保温罩本体的底壁的形变量不会过大,从而降低了保温罩本体的底壁发生塑性形变的概率。上述结构通过在保温罩的局部区域设置加强结构,避免了通过增加保温罩的厚度的方式来提升保温罩的强度,从而降低了保温罩的生产成本。另外,将加强结构设置在外圈区上使得保温罩的形变量既能够满足于压力开关的配合需求,同时又降低了保温罩发生塑性形变的概率,保证了食物的烹饪效果。
[0006]进一步地,内圈区在保温罩本体的径向方向上的宽度为L1,外圈区在保温罩本体的径向方向上的宽度为L2,L1与L2之比在1至4之间。上述结构中,在保温罩本体的底壁的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如果L1与L2之比小于1,则容易导致内锅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保温罩不能触碰到压力开关,从而影响食物的烹饪效果;如果L1与L2之比大于4,则容易导致温罩
本体的底壁的强度较低,容易产生塑性变形。
[0007]进一步地,加强结构为加强筋,加强筋包括沿底壁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和/或,加强筋包括沿的底壁的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上述结构中,加强筋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加强筋沿底壁的周向方向和径向方向延伸能够提升保温罩的整体强度,延长保温罩的使用寿命。
[0008]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沿底壁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以及沿保温罩本体的底壁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从保温罩本体的底壁与侧壁的连接处延伸至第一加强筋处。上述结构中,由于保温罩本体上底壁与侧壁的连接处的强度最大,因此第二加强筋从底壁与侧壁的连接处延伸至第一加强筋处能够进一步提升保温罩的强度,降低保温罩发生塑性形变的概率。
[0009]进一步地,第二加强筋为多条,多条第二加强筋沿保温罩本体的底壁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上述的第二加强筋的分布方式能够形成等边三角形的结构,从而在第二加强筋的条数尽可能少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提升保温罩的强度。上述结构能够降低保温罩的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了保温罩的强度。
[0010]进一步地,加强结构为由底壁向上冲压形成。上述结构中,加强结构的生产成本低、加工方式简单,进一步降低了保温罩的生产成本。
[00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保温罩,设置于器具本体内,保温罩为上述的保温罩;压力开关,位于保温罩的下方以测量保温罩的底壁的形变量。上述结构中,由于保温罩具有不易发生塑性形变、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备上述优点。
[0012]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发热盘,位于保温罩内,发热盘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结构以及支撑结构,连接结构与内圈区连接,支撑结构位于外圈区上方,且支撑结构的下表面与外圈区的上表面之间具有距离H。上述结构中,保温罩经过连接柱和支撑柱的共同挤压最终发生的形变量既能够满足压力开关的配合需求,又不会使保温罩发生塑性形变,因此能够保证食物的烹饪效果。
[0013]进一步地,支撑结构在保温罩的保温罩本体的底壁上的投影与保温罩的加强结构至少部分重合。上述结构能够降低保温罩发生塑性形变的概率,提升保温罩的使用寿命。
[0014]进一步地,保温罩为上述的保温罩,支撑结构在保温罩本体的底壁上的投影与加强结构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连接处至少部分重合。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保温罩发生塑性形变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保温罩的使用寿命。
[0015]进一步地,支撑结构为多个,各支撑结构均与加强结构相对。上述结构进一步降低了保温罩发生塑性形变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保温罩的使用寿命。
[0016]进一步地,距离H在0.3mm至1mm之间。上述结构中,如果距离H的值过小,会导致当烹饪器具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保温罩不能触碰到压力开关,从而影响食物的烹饪效果。如果距离H过大,可能会造成保温罩的形变量过大,使得保温罩容易产生塑性形变。和/或,支撑结构为支撑柱,连接结构为连接柱,支撑柱到发热盘的中心点的距离为D1,连接柱到发热盘的中心点的距离为D2,D1与D2的差值在10mm至20mm之间。将D1与D2的差值控制在10mm至20mm之间,使得当烹饪器具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保温罩能够产生预定的形变量触碰到压力开关,从而保证了食物的烹饪效果。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保温罩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0019]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立体剖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盘的仰视图;以及
[0023]图6示出了图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罩本体(10),所述保温罩本体(10)的底壁包括位于中部的内圈区(1)和位于所述内圈区(1)周向外侧的外圈区(2);加强结构(20),设置于所述外圈区(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区(1)在所述保温罩本体(10)的径向方向上的宽度为L1,所述外圈区(2)在所述保温罩本体(10)的径向方向上的宽度为L2,L1与L2之比在1至4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0)为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沿所述底壁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21),和/或,所述加强筋包括沿所述的底壁的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0)包括沿所述底壁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21)以及沿所述底壁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加强筋(22),所述第二加强筋(22)从所述保温罩本体(10)的底壁与侧壁的连接处延伸至所述第一加强筋(21)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22)为多条,多条所述第二加强筋(22)沿所述保温罩本体(10)的底壁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0)为由所述底壁向上冲压形成。7.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保温罩(30),设置于所述器具本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30)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罩;压力开关,位于所述保温罩(30)的下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发热盘(40),位于所述保温罩(30)内,所述发热盘(40)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兵张汉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