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旭峰专利>正文

一种可折叠应急待援救生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84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应急待援救生舱,涉及救生舱领域,展开状态纵截面呈三角形,包括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底板,第一折叠板顶部与第二折叠板顶部铰接,底板一端与第一折叠板底部铰接,底板另一端与第二折叠板底部卡接。平时用户将该救生舱结构处于折叠状态:底板与第二折叠板解开卡接,底板与第一折叠板贴合在一起,第一折叠板与第二折叠板贴合在一起,此时该救生舱结构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收纳,对日常工作生活影响小。地震时用户将该救生舱打开成为展开状态,底板与第二折叠板卡接后该救生舱结构稳定下来,救生舱内部形成稳定的救生空间,人员可进入避险以等待救援。人员可进入避险以等待救援。人员可进入避险以等待救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应急待援救生舱


[0001]本技术属于救生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应急待援救生舱。

技术介绍

[0002]地震、矿井塌方等灾难作为一种不可抗力的灾难杀手,一旦发生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对于绝大多数的遇灾者,遇到地震、矿井塌方等灾难来不及逃生,会因建筑物倒塌被重物砸伤,甚至身亡。所以制造一种应急待援救生舱来解决以上问题很有必要。
[0003]现有专利“一种地震救生舱”公开一种地震救生舱,该救生舱的截面呈三角形,内部设有多处加强筋,舱内设置有多种生存食物和逃生工具,可最大限度的保证舱内人员的安全。平时可将其放在屋中一角,紧急时刻人员可打开舱门进入避难。但是,该救生舱占用空间大,对于室内面积较小的家庭或者人员较为聚集的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场所,放置与人员数目相应的救生舱会对日常工作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该救生舱对普通用户来说并不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应急待援救生舱,平时处于折叠状态,占用空间小,便于收纳,对日常工作生活影响小;灾难发生时将其展开使之处于展开状态,形成救生空间,人员可进入避险以等待救援。
[000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应急待援救生舱,结构简单,便于生产,适合批量生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应急待援救生舱,展开状态纵截面呈三角形,包括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底板,第一折叠板顶部与第二折叠板顶部铰接,底板一端与第一折叠板底部铰接,底板另一端与第二折叠板底部卡接。平时用户将该救生舱结构处于折叠状态:底板与第二折叠板解开卡接,底板与第一折叠板贴合在一起,第一折叠板与第二折叠板贴合在一起,此时该救生舱结构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收纳,对日常工作生活影响小。地震时用户将该救生舱打开成为展开状态,底板与第二折叠板卡接后该救生舱结构稳定下来,救生舱内部形成稳定的救生空间,人员可进入避险以等待救援。
[0008]进一步地,底板另一端设置有卡块,第二折叠板底部对应设置有卡孔,卡块卡入卡孔。如此设置方便用户迅速完成卡接,地震来临时用户可快速将底板与第二折叠板卡接,从而使该救生舱形成稳定的救生空间。
[0009]进一步地,第一折叠板从中部横向断开分为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铰接;第二折叠板从中部横向断开分为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铰接,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上均设置有固定连接结构,展开状态时固定连接结构分别固定连接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折叠状态时固定连接结构断开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的固定连接。折叠状态时,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贴合在
一起,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贴合在一起,底板和第一下板贴合在一起,第一折叠板再与第二折叠板贴合在一起,如此设置使该救生舱结构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收纳,对用户的日常工作生活影响小;展开状态时,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打开形成一个平面,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打开形成一个平面,固定连接结构使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的连接关系、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的连接关系均固定而不可相对转动,底板与第二下板卡接后使第一折叠板与第二折叠板不可相互转动,如此设置使该救生舱结构稳定不易变形,救生舱内部形成稳固的救生空间。
[0010]进一步地,固定连接结构包括滑块、滑动腔、插销、通孔,第一上板、第二上板中部均设置有上滑动腔,上滑动腔长度不小于滑块长度,通孔开设在上滑动腔侧壁,插销插入通孔内,滑块位于上滑动腔时插销阻止滑块向下滑动;第一下板、第二下板中部均对应设置有下滑动腔,下滑动腔长度小于滑块长度,展开状态时下滑动腔与上滑动腔对接形成滑动腔,滑块滑动连接在滑动腔内。折叠状态时,可将通孔穿过滑块,滑块位于上滑动腔时,插销贯穿通孔从而贯穿上滑动腔、滑块,使滑块不能相对上滑动腔滑动;也可使上滑动腔长度略长于滑块长度,通孔设置在上滑动腔下部,插销穿过通孔且与滑块底部抵持,从而使滑块不能相对上滑动腔滑动。展开状态时,用户将第一折叠板与第二折叠板展开,再拔出插销,滑块因为重力沿上滑动腔向下滑动至下滑动腔,此时滑块一部分位于上滑动腔内,另一部分位于下滑动腔内,从而使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的连接关系、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的连接关系均固定而不会相对转动,使该救生舱结构内部形成稳固的救生空间。
[0011]进一步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在对应位置内部掏空形成滑动腔,滑动腔竖直设置,滑块位于上滑动腔时插销与滑块底部抵持。展开状态时用户拔出插销,滑块可快速沿滑动腔向下滑动至下滑动腔,从而使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结构稳固。
[0012]进一步地,下滑动腔长度为滑块长度的一半。展开状态时滑块沿滑动腔向下滑动至下滑动腔后,滑块一半位于上滑动腔内,一半位于下滑动腔内,如此设置使该固定连接结构受力均匀,结构更加稳固。
[0013]进一步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底板均为石墨烯合金板。石墨烯合金板抗压性能好,如此增强该可折叠应急待援救生舱抗压能力,使得该救生舱在受到较大压力时不会严重变形,避免对舱内人员造成伤害。
[0014]进一步地,第一折叠板在相应位置掏空,折叠状态时底板恰好嵌入第一折叠板。如此设置使该救生舱结构在折叠状态时占用空间小,便于用户收纳。
[0015]进一步地,第二折叠板上设置有求救信号发射装置、手摇发电机与应急氧气包,求救信号发射装置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手摇发电机对可充电电池充电。灾难发生时用户将该救生舱展开,躲入救生空间后可通过求救信号发射装置向外界发射求救信号,使外界救援人员根据对应的求救信号判断伤情及紧急情况,做出对应的救援安排。如果用户缺氧可打开应急氧气包吸氧补充氧气。如果该求救信号发射装置内的可充电电池电量不足,该救生舱外部电源不可用,则用户可通过手摇发电机发电,为可充电电池充电,确保求救信号发射装置有充足的能源供应。
[0016]进一步地,第二折叠板上对应位置设置有三个避让孔,三个避让孔分别与求救信号发射装置、手摇发电机与应急氧气包的外廓形状适应,且折叠状态时求救信号发射装置、手摇发电机与应急氧气包分别嵌入三个避让孔。设置避让孔使该救生舱折叠后结构更加紧凑,便于收纳。
[0017]本技术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技术当中,用户将该救生舱结构处于折叠状态时该救生舱结构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收纳,对日常工作生活影响小。地震时用户将该救生舱打开成为展开状态,底板与第二折叠板卡接后该救生舱结构稳定下来,救生舱内部形成稳定的救生空间,人员可进入避险以等待救援。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固定连接结构放大图。
[0020]图3是图1中A部位放大图。
[0021]图4是第一折叠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4中B部位放大图。
[0023]图6是第二折叠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应急待援救生舱,其特征在于:展开状态纵截面呈三角形,包括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底板,第一折叠板顶部与第二折叠板顶部铰接,底板一端与第一折叠板底部铰接,底板另一端与第二折叠板底部卡接;第一折叠板从中部横向断开分为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铰接;第二折叠板从中部横向断开分为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铰接,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上均设置有固定连接结构,展开状态时固定连接结构分别固定连接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折叠状态时固定连接结构断开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的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应急待援救生舱,其特征在于:底板另一端设置有卡块,第二折叠板底部对应设置有卡孔,卡块卡入卡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应急待援救生舱,其特征在于:固定连接结构包括滑块、滑动腔、插销、通孔,第一上板、第二上板中部均设置有上滑动腔,上滑动腔长度不小于滑块长度,通孔开设在上滑动腔侧壁,插销插入通孔内,滑块位于上滑动腔时插销阻止滑块向下滑动;第一下板、第二下板中部均对应设置有下滑动腔,下滑动腔长度小于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旭峰钟仁超
申请(专利权)人:韩旭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