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烟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66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吸烟舱。包括舱体,舱体内设置有抽烟空间、后风道、侧风道、顶风道和净化腔,净化腔中安装有净化组件,后风道中安装有滤网组件,净化组件的进气口朝向后风道、出气口朝向侧风道,侧风道中安装有PM2.5传感器和挡板机构。抽烟空间内的废气经废气进口进入后风道,经滤网组件过滤后进入净化腔中,净化后的气流进入侧风道中。PM2.5传感器检测值小于等于设定值时,挡板受控处于第一状态,侧风道中的气流经排放口排放至大气中。PM2.5传感器检测值大于设定值时,挡板受控处于第二状态,侧风道中的气流进入顶风道中,再经内循环出风口进入抽烟空间中以待再次被净化。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排放PM2.5含量超标的废气,使得吸烟舱更加环保。使得吸烟舱更加环保。使得吸烟舱更加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吸烟舱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吸烟舱。

技术介绍

[0002]吸烟影响人们健康,特别是二手烟,对人体危害极大。在开放式空间中抽烟时,不可避免会出现二手烟四处扩散、影响人群的问题。现有技术有公开一种可供吸烟者进入其内抽烟的吸烟舱,抽烟过程中产生的二手烟气经抽风机抽吸送入净化组件中,再经净化组件处理后实现清洁排放,不仅避免二手烟四处扩散、影响人群,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二手烟对吸烟者的危害。但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缺少对排放气体的检测措施,PM2.5含量超标的废气不能被拦截,不能满足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吸烟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PM2.5含量超标的废气会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吸烟舱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吸烟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内设置有抽烟空间,所述舱体的后端设置有后风道、舱体的侧面设置有侧风道,舱体的顶部设置有顶风道,所述舱体的下端开设有净化腔,所述后风道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抽烟空间连通的废气进口,所述净化腔与所述后风道和所述侧风道连通,所述侧风道的上端开设有排放口,所述顶风道上开设有与所述抽烟空间连通的内循环出风口,所述净化腔中安装有净化组件,所述后风道中安装有滤网组件,所述净化组件的进气口朝向所述后风道、出气口朝向所述侧风道,所述侧风道中安装有PM2.5传感器;所述侧风道内安装有挡板机构,所述挡板机构包括挡板和驱动件,所述挡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侧风道上、另一端悬空,所述驱动件包括铰接在所述挡板上以带动所述挡板转动的直线位移输出端,所述挡板包括封堵所述侧风道和所述顶风道连通口的第一状态和封堵所述排放口的第二状态;舱体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PM2.5传感器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口,所述驱动件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口。
[0006]所述舱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所述侧风道,所述净化腔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侧风道的下端相连通,所述净化组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出气口,所述顶风道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侧风道的上端相连通,每个所述侧风道中均安装有所述侧风道。
[0007]所述驱动件为电动推杆,所述挡板上端铰接在所述侧风道上,所述电动推杆的直线位移输出端铰接在所述挡板的中部。
[0008]第二状态下所述挡板的自由端倾斜向下,所述挡板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挡板吻合的孔口,所述挡板处于第二状态时封堵所述孔口。
[0009]所述舱体上设置有新风腔室,所述新风腔室中安装有风机,新风腔室上于所述风机的不同侧分别开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
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抽烟空间连通。
[0010]所述新风进风口处设有初效过滤网。
[0011]所述新风进风口位于所述新风腔室的下端。
[0012]所述舱体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口,所述风机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口以根据红外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风机的工作状态。
[0013]所述新风腔室位于所述后风道的下方,所述新风腔室与所述后风道一体成型后使用隔板分隔开。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在侧风道与顶风道之间设置挡板机构,在侧风道中设置PM2.5传感器,抽烟空间内的废气经废气进口进入后风道,经滤网组件过滤后进入净化腔中,被净化组件净化后的气流进入侧风道中。PM2.5传感器检测值小于等于设定值时,挡板受控处于第一状态,侧风道中的气流经排放口排放至大气中。PM2.5传感器检测值大于设定值时,挡板受控处于第二状态,侧风道中的气流进入顶风道中,再经内循环出风口进入抽烟空间中以待再次被净化。使用本技术可避免排放PM2.5含量超标的废气,使得吸烟舱更加环保。
[0015]同时,使用挡板切换排放口的启闭状态和顶风道与侧风道之间连通口的启闭状态,无论是第一状态下还是第二状态下,均不会出现气流的流通通道截面积突然减小而致气流流通不顺畅的情况,可保证气流的顺畅流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吸烟舱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横向剖视图;
[0018]图3是图1的纵向剖视图;
[0019]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5是图1除去顶盖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吸烟舱的实施例:
[0022]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吸烟舱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舱体,舱体中部设置有供人进入其中抽烟的抽烟空间1,舱体的后端开设有后风道2,舱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侧风道3,舱体的顶部开设有顶风道4,舱体的下方开设有净化腔5。后风道2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抽烟空间1连通的废气进口21,所述后风道2的下端与所述净化腔5的上端连通,所述净化腔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侧的侧风道3下端连通,所述顶风道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侧的侧风道3上端连通。所述侧风道3的上端开设有与大气连通的排放口31,所述顶风道4上开设有与所述抽烟空间1连通的内循环出风口41。
[0023]所述后风道2中设置有滤网组件22,净化腔5中设置有净化组件51,所述侧风道3上于靠近顶风道处安装有用于检测PM2.5含量的PM2.5传感器8。所述净化组件51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中部,净化组件51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出气口,净化组件51的进气口朝上。
[0024]所述侧风道3内于上端设置有挡板机构6,挡板机构6包括挡板61和电动推杆62,所
述挡板61的上端铰接在所述侧风道3靠近所述顶风道4的侧壁上,挡板61的下端悬空。所述电动推杆62的固定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侧风道3远离顶风道4的侧壁上,所述电动推杆62的直线位移输出端铰接在所述挡板61的中部。电动推杆62运动时可推动所述挡板61以上端的铰点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而使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状态下挡板61封堵住侧风道3与顶风道4的连通口,使排放口31处于打开状态,处理后的废气可经排放口31排放至大气。第二状态下挡板61封堵在侧风道3的上端而关闭排放口31,使侧风道3与顶风道4之间的连通口处于打开状态,处理后的废气会进入顶风道4中,再经顶风道4上开设的内循环出风口41进入抽烟空间1中,以使其再次被抽入后风道2和净化腔5中进行二次净化。本实施例中,挡板61的上端铰接在舱体上,电动推杆62位于挡板61的上方,电动推杆62不会影响气流在通道内的流通,PM2.5含量超标的气流也不会接触电动推杆62。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电动推杆62安装在挡板61下方,也可以使挡板61的下端铰接在侧风道3靠近顶风道4的侧壁上。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风道3中固定有限位板63,所述限位板63的中部设置有与挡板61形状完全吻合的孔口,限位板63固定在第二状态时挡板61所对应的位置处,挡板61通过封堵限位板63上的孔口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吸烟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内设置有抽烟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后端设置有后风道、舱体的侧面设置有侧风道,舱体的顶部设置有顶风道,所述舱体的下端开设有净化腔,所述后风道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抽烟空间连通的废气进口,所述净化腔与所述后风道和所述侧风道连通,所述侧风道的上端开设有排放口,所述顶风道上开设有与所述抽烟空间连通的内循环出风口,所述净化腔中安装有净化组件,所述后风道中安装有滤网组件,所述净化组件的进气口朝向所述后风道、出气口朝向所述侧风道,所述侧风道中安装有PM2.5传感器;所述侧风道内安装有挡板机构,所述挡板机构包括挡板和驱动件,所述挡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侧风道上、另一端悬空,所述驱动件包括铰接在所述挡板上以带动所述挡板转动的直线位移输出端,所述挡板包括封堵所述侧风道和所述顶风道连通口的第一状态和封堵所述排放口的第二状态;舱体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PM2.5传感器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口,所述驱动件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所述侧风道,所述净化腔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侧风道的下端相连通,所述净化组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出气口,所述顶风道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侧风道的上端相连通,每个所述侧风道中均安装有所述侧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洪李细军蒲胤霖冯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康大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