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薄壁筒件双面抛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516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不锈钢薄壁筒件双面抛光设备,包括抛光滚筒、抛光件、一号转动轴、动力部件和机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动力部件使下面一个抛光滚筒和下面一个抛光件慢速转动,同时使上面一个抛光滚筒和上面一个抛光件快速转动,进而使薄壁筒件外壁受到的摩擦力小于内壁受到的摩擦力,进而薄壁筒件在下面一个抛光件的作用下转动,同时上面一个抛光件对薄壁筒件的外壁进行抛光,改变抛光滚筒的转动方向和转速,进而使薄壁筒件外壁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内壁受到的摩擦力,进而薄壁筒件在上面一个抛光件的作用下转动,同时下面一个抛光件对薄壁筒件的内壁进行抛光,进而实现薄壁筒件内壁和外壁的抛光。进而实现薄壁筒件内壁和外壁的抛光。进而实现薄壁筒件内壁和外壁的抛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薄壁筒件双面抛光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抛光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不锈钢薄壁筒件双面抛光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对零件的质量越来越高,很多零件加工之后需要通过抛光来改变表面的粗糙度,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零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抛光介质对零件表面进行的加工,是以得到光滑表面或镜面光泽为目的,有时也用以消除光泽,抛光工具按操作形式分为手持抛光机和自动抛光机,手持抛光机是指工作人员使用抛光机对零件的表面进行抛光,适用于小批量零件的抛光,自动抛光机是指将零件安装在设备上自动进行抛光,适用于大批量零件的抛光。
[0003]现有的自动抛光机大多将筒件装夹在机床上,使筒件转动起来,配合抛光轮对筒件进行抛光,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薄壁筒件,薄壁筒件受力时形状容易发生改变,无法对筒件进行准确固定,无法实现薄壁筒件的均匀抛光;且大多数的自动抛光机不能同时完成薄壁筒件内壁和外壁的抛光,需要采用两个自动抛光机对薄壁筒件的内壁和外壁分别进行抛光,不利于大批量薄壁筒件的抛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不锈钢薄壁筒件双面抛光设备。本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因现有的自动抛光机大多将筒件装夹在机床上,这种方法不适用于薄壁筒件,薄壁筒件受力时形状容易发生改变,无法对筒件进行准确固定,无法实现薄壁筒件的均匀抛光的问题,以及大多数的自动抛光机不能同时完成薄壁筒件内壁和外壁的抛光,需要采用两个自动抛光机对薄壁筒件的内壁和外壁分别进行抛光,不利于大批量薄壁筒件抛光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锈钢薄壁筒件双面抛光设备,包括抛光滚筒、抛光件、一号转动轴、动力部件和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两个所述一号转动轴;所述一号转动轴上套设所述抛光滚筒;所述抛光滚筒与所述一号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抛光滚筒的圆柱面上设置所述抛光件;所述抛光件的一端与所述抛光滚筒连接;所述抛光件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抛光件的一面为抛光面;所述抛光件的另一面为摩擦面;下面一个所述一号转动轴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上面一个所述一号转动轴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机架上设置所述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用于控制所述抛光滚筒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
[0006]工作时,将薄壁筒件安装在两个抛光滚筒之间,使薄壁筒件的外壁与上面一个抛光件的抛光面接触,同时使薄壁筒件的内壁与下面一个抛光件的摩擦面接触,动力部件使下面一个抛光滚筒慢速转动,进而带动下面一个抛光件慢速转动,进而下面一个抛光件的
摩擦面对薄壁筒件的内壁产生摩擦力,同时动力部件使上面一个抛光滚筒快速转动,进而带动上面一个抛光件快速转动,进而上面一个抛光件的抛光面对薄壁筒件的外壁产生摩擦力,且小于下面一个抛光件的摩擦面对薄壁筒件的摩擦力,进而薄壁筒件外壁受到的摩擦力小于内壁受到的摩擦力,进而薄壁筒件在下面一个抛光件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同时上面一个抛光件的抛光面对薄壁筒件的外壁进行抛光,进而实现薄壁筒件外壁的抛光,当薄壁筒件外壁抛光完成后,动力部件使下面一个抛光滚筒反向快速转动,进而带动下面一个抛光件反向快速转动,进而使下面一个抛光件的抛光面与薄壁筒件的内壁接触,进而下面一个抛光件的抛光面对薄壁筒件的内壁产生摩擦力,同时动力部件使上面一个抛光滚筒反向慢速转动,进而带动上面一个抛光件反向慢速转动,进而使上面一个抛光件的摩擦面与薄壁筒件的外壁接触,进而上面一个抛光件的摩擦面对薄壁筒件的外壁产生摩擦力,且大于下面一个抛光件的抛光面对薄壁筒件的摩擦力,进而薄壁筒件外壁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内壁受到的摩擦力,进而薄壁筒件在上面一个抛光件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同时下面一个抛光件的抛光面对薄壁筒件的内壁进行抛光,进而实现薄壁筒件内壁的抛光,进而实现薄壁筒件内壁和外壁的抛光;现有的自动抛光机大多将筒件装夹在机床上,使筒件转动起来对筒件进行抛光,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薄壁筒件,薄壁筒件受力时形状容易发生改变,无法对筒件进行准确固定,无法实现薄壁筒件的均匀抛光,而本双面抛光设备采用吊夹的方式安装薄壁筒件,上下两个抛光件只与薄壁筒件的局部接触,进而薄壁筒件的变形对安装和抛光没有影响,进而方便薄壁筒件的安装和抛光,进而实现薄壁筒件的均匀抛光;且大多数的自动抛光机不能同时完成薄壁筒件内壁和外壁的抛光,需要采用两个自动抛光机对薄壁筒件的内壁和外壁分别进行抛光,需要对薄壁筒件进行两次装夹,不利于大批量薄壁筒件内壁和外壁的抛光,而本双面抛光设备通过改变上下两个抛光滚筒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就能够完成内圈和外圈的抛光,进而减小抛光机的数量,进而节约资源,同时避免对薄壁筒件进行两次装夹,进而减少装夹的时间,进而有利于大批量薄壁筒件内壁和外壁的抛光。
[0007]作为本技术的第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抛光件为一号抛光布;所述一号抛光布的一端与所述抛光滚筒连接;所述一号抛光布的一面为抛光面;所述一号抛光布的另一面为摩擦面;所述一号抛光布的长度略小于所述抛光滚筒圆形截面的周长。
[0008]通过设置一号抛光布,进而在和动力部件以及抛光滚筒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薄壁筒件内壁和外壁的抛光,且因为一号抛光布的长度略小于抛光滚筒圆形截面的周长,进而增加了一号抛光布与薄壁筒件的持续接触时间,进而增加一号抛光布对薄壁筒件的持续抛光时间,进而对薄壁筒件进行稳定抛光,进而增加抛光的均匀性,进而提高薄壁筒件的抛光质量。
[0009]作为本技术的第二种优选方案,所述抛光件为二号抛光布;所述二号抛光布均匀间隔设置;所述二号抛光布的一面为抛光面;所述二号抛光布的另一面为摩擦面;所述二号抛光布的一端与所述抛光滚筒连接;所有所述二号抛光布的长度之和略小于所述抛光滚筒圆形截面的周长。
[0010]通过设置二号抛光布,进而在和动力部件以及抛光滚筒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薄壁筒件内壁和外壁的抛光,且二号抛光布均匀间隔设置,进而减小每块二号抛光布与薄壁筒件的持续接触时间,进而减小每块二号抛光布对薄壁筒件的持续抛光时间,进而防止每块二号抛光布因持续抛光时间过长造成温度升高过大,进而防止二号抛光布的温度过高,进而
防止二号抛光布因温度过高影响二号抛光布对薄壁筒件的抛光质量,进而提高薄壁筒件的抛光质量;二号抛光布跟随抛光滚筒转动时,进而带动二号抛光布外的空气快速流动,进而降低二号抛光布外空气的气压,进而使二号抛光布与抛光滚筒之间的气压大于二号抛光布外空气的气压,进而使二号抛光布的一端远离抛光滚筒移动,进而使二号抛光布不停的飘动,进而增加二号抛光布的降温速度,进而防止二号抛光布的温度过高,进而防止二号抛光布因温度过高影响二号抛光布对薄壁筒件的抛光质量,进而提高薄壁筒件的抛光质量;当抛光滚筒的转动方向改变时,二号抛光布能够快速改变与薄壁筒件接触的表面,进而快速改变薄壁筒件被抛光的面,进而快速完成薄壁筒件内壁和外壁的抛光,进而节约时间。
[0011]优选的,所述抛光件与所述抛光滚筒通过连接构件连接;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一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薄壁筒件双面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抛光滚筒(1)、抛光件(2)、一号转动轴(3)、动力部件(4)和机架(5);所述机架(5)上设置两个所述一号转动轴(3);所述一号转动轴(3)上套设所述抛光滚筒(1);所述抛光滚筒(1)与所述一号转动轴(3)固定连接;所述抛光滚筒(1)的圆柱面上设置所述抛光件(2);所述抛光件(2)的一端与所述抛光滚筒(1)连接;所述抛光件(2)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抛光件(2)的一面为抛光面;所述抛光件(2)的另一面为摩擦面;下面一个所述一号转动轴(3)与所述机架(5)转动连接;上面一个所述一号转动轴(3)与所述机架(5)连接;所述机架(5)上设置所述动力部件(4);所述动力部件(4)用于控制所述抛光滚筒(1)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薄壁筒件双面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件(2)为一号抛光布(21);所述一号抛光布(21)的一端与所述抛光滚筒(1)连接;所述一号抛光布(21)的一面为抛光面;所述一号抛光布(21)的另一面为摩擦面;所述一号抛光布(21)的长度略小于所述抛光滚筒(1)圆形截面的周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薄壁筒件双面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件(2)为二号抛光布(22);所述二号抛光布(22)均匀间隔设置;所述二号抛光布(22)的一面为抛光面;所述二号抛光布(22)的另一面为摩擦面;所述二号抛光布(22)的一端与所述抛光滚筒(1)连接;所有所述二号抛光布(22)的长度之和略小于所述抛光滚筒(1)圆形截面的周长。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不锈钢薄壁筒件双面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件(2)与所述抛光滚筒(1)通过连接构件(6)连接;所述连接构件(6)包括一号圆筒(61)和一号螺杆(62);所述一号圆筒(61)内中间设有螺纹孔;所述一号圆筒(61)上设有一号安装槽(611);所述抛光滚筒(1)对应所述一号圆筒(61)处设有圆形安装槽(612);所述圆形安装槽(612)侧壁上设有二号安装槽(613);所述二号安装槽(613)沿所述抛光滚筒(1)圆形截面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一号圆筒(61)设置在所述圆形安装槽(612)内;所述抛光件(2)的一端卡合在所述一号安装槽(611)内;所述抛光件(2)绕卷在所述一号圆筒(61)的外表面上;所述抛光件(2)绕卷在所述一号圆筒(61)上的长度略小于所述一号圆筒(61)圆形截面的周长;所述抛光件(2)从所述圆形安装槽(612)和所述一号圆筒(61)之间的间隙中穿过;所述抛光件(2)从所述二号安装槽(613)内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钦生陆勤强叶红辉黄勇邢杰华仁兵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