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502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边坡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育苗畦和多株芒萁;所述育苗畦包括用于铺设在边坡上的无纺土工布和平铺在所述无纺土工布上的基质层;多株所述芒萁分别种植于所述基质层内;所述基质层由25份至35份火烧土、25份至35份肥沃园土、15份至25份赤红壤心土,以及15份至25份河沙搅拌均匀的混合土壤加水搅拌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采用芒萁为主植物进行边坡修复,具有耐干旱和耐贫瘠等特点,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黑麦草、狗牙根、高羊茅、早熟禾、矮牵牛、波斯菊或马蔺等,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宜在植物生长环境恶劣的待修复边坡上生长,提高边坡生态修复的效果。提高边坡生态修复的效果。提高边坡生态修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边坡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边坡生态修复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对人为形成的边坡进行生态恢复的方法,也就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措施在边坡上成功种植特定的植物,改善边坡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边坡的生态恢复。
[0003]目前,用于边坡修复的特定植物一般为草籽、花籽等草本、藤本繁殖体,其中草籽多为黑麦草、狗牙根、高羊茅,或早熟禾等,花籽、藤本多为矮牵牛、波斯菊或马蔺等。
[0004]虽然,这些植物具有适应边坡生态修复的一般特性,但是,这些植物大多数种适宜在肥沃、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生长,耐干旱、耐贫瘠性能较差,而需要生态修复的边坡大多为坡度大、土壤干旱贫瘠、空气湿度小,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小环境恶劣,因此,试验研究出适应这一特殊环境的植物材料及其配套技术,非常必要,是目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能够将芒萁种植在边坡上以修复边坡,并能提高边坡修复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育苗畦和多株芒萁;所述育苗畦包括用于铺设在边坡上的无纺土工布和平铺在所述无纺土工布上的基质层;多株所述芒萁分别种植于所述基质层内;所述基质层由25份至35份火烧土、25份至35份肥沃园土、15份至25份赤红壤心土,以及15份至25份河沙搅拌均匀的混合土壤加水搅拌形成。
[0007]进一步地,多株所述芒萁在所述基质层上呈矩阵交错分布。
[0008]进一步地,所述育苗畦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育苗畦呈矩阵分布,在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育苗畦相接,在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育苗畦相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无纺土工布呈矩形,所述无纺土工布的边长为0.8m至1.2m;所述基质层的厚度为3cm至4cm。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育苗畦固定在所述边坡上的固定机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基质层上方的条形板和多个紧固件;多个所述紧固件延所述条形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能够穿过所述条形板和基质层以紧固件连接在边坡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条形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条形板平行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火烧土、肥沃园土、赤红壤心土以及河沙分别为灭菌土壤,且所述火烧土、肥沃园土、赤红壤心土以及河沙的粒径分别小于0.36cm。
[001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5]第一,本技术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采用芒萁为主植物进行边生态修复,具有耐干旱和耐贫瘠等特点,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黑麦草、狗牙根、高羊茅、早熟禾、矮牵牛、波斯菊或马蔺等,适应环境的能力强,适宜在环境恶劣的待修复边坡环境上成长,提高边坡的修复效果。
[0016]第二,本技术采用火烧土、肥沃园土、赤红壤心土以及河沙搅拌形成的混合基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如椰糠、泥炭土等材料,本技术的基质层材料更便于获取,能够就地取材,便捷地培育边坡修复植株,即芒萁。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的轴测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0019]图中,1、育苗畦;11、无纺土工布;12、基质层;2、芒萁;3、锁紧件;4、条形板;5、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5]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边坡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育苗畦1和多株芒萁2;所述育苗畦1包括用于铺设在边坡5上的无纺土工布11和平铺在所述无纺土
工布11上的基质层12;多株所述芒萁2分别种植于所述基质层12内;所述基质层12由25份至35份火烧土、25份至35份肥沃园土、15份至25份赤红壤心土,以及15份至25份河沙搅拌均匀的混合土壤加水搅拌形成。
[0026]第一,本技术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采用芒萁2为主要植物进行边坡5修复,具有耐干旱和耐瘠薄等特点,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黑麦草、狗牙根、高羊茅、早熟禾、矮牵牛、波斯菊或马蔺等,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宜在环境恶劣的待修复边坡5的环境下成长,提高边坡5的生态修复效果。
[0027]第二,本技术采用火烧土、肥沃园土、赤红壤心土以及河沙搅拌形成混合基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如椰糠、泥炭土等材料,本技术的基质层12材料更便于获取,能够就地取材,便捷地培育边坡5修复植株,即芒萁2。
[0028]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至图2,还包括架设在所述基质层12上方的遮荫网,以避免强光照射。
[0029]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至图2,所述遮荫网的透光度为50%至60%。优选地,选用透光度为55%的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育苗畦和多株芒萁;所述育苗畦包括用于铺设在边坡上的无纺土工布和平铺在所述无纺土工布上的基质层;多株所述芒萁分别种植于所述基质层内;所述基质层由25份至35份火烧土、25份至35份肥沃园土、15份至25份赤红壤心土,以及15份至25份河沙搅拌均匀的混合土壤加水搅拌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株所述芒萁在所述基质层上呈矩阵交错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畦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育苗畦呈矩阵分布,在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育苗畦相接,在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育苗畦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土工布呈矩形,所述无纺土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妮李水雄曾汉良王文杰黄思敏黄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