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4973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用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其包括侧壁部及、与侧壁部的顶部固定连接的入料部,入料部的内腔与侧壁部的内腔连通;入料部的内腔的横截面积,由上往下逐渐缩小。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重复使用,比较方便;能够确保或者辅助侧壁部内的混凝土不会漫过侧壁部的内腔;同时能够节省入料部的材料,还能够降低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的整体重心、提高安全性;便于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与桩台之间的定位。土漏斗装置与桩台之间的定位。土漏斗装置与桩台之间的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用工具
,特别涉及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管桩的桩芯砼浇筑采用的传统的料斗直接浇筑方法。具体的,在沿桩台(从地面凸出一部分的台状物,通常是由水泥浇筑并硬化后形成的圆形台状物;作为后续桩芯砼浇筑底部基础)搭建临时(通常为木制)的侧壁板后,向侧壁板内水泥。
[0003]综上,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4]第一,临时搭建无法回收再利用。
[0005]第二,临时搭建侧壁板费时费力、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或者缓解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采取的手段为,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其包括侧壁部及、与侧壁部的顶部固定连接的入料部,入料部的内腔与侧壁部的内腔连通;入料部的内腔的横截面积,由上往下逐渐缩小。
[0008]本技术达到的效果为,能够重复使用,比较方便。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入料部内腔的高度为入料部高度h;侧壁部内腔的高度为侧壁部高度H;入料部高度h小于侧壁部高度H。
[0010]能够确保或者辅助侧壁部内的混凝土不会漫过侧壁部的内腔;同时能够节省入料部的材料,还能够降低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的整体重心、提高安全性。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入料部固定设置有吊耳。
[0012]以便于通过吊机等移动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固定在支撑板上的底部件,底部件包括用于导向,和/或,密封的功能部。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功能部包括位于侧壁部的内腔外的定位部,定位部的内腔的横断面面积由下往上逐渐增大。
[0015]便于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与桩台之间的定位。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功能部包括具备弹性且位于侧壁部的内腔内的密封部,密封部的内腔的横断面面积由下往上逐渐缩小。
[0017]能够确保侧壁部底部的密封性。
[00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底部件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与侧壁部和/或入料部可拆连接。
[0019]能够确保将入料部及侧壁部与管桩分离时阻力不增加。
[00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连接部与侧壁部的外壁相抵,且与侧壁部可拆连接。
[002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底部件包括至少两个底部件的部分,所述底部件的部分相互分离时,底部件的内腔与外界连通。
[0022]便于从管桩拆卸底部件。
[0023]综上,本技术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0024]1}能够重复使用,比较方便。
[0025]2}能够确保或者辅助侧壁部内的混凝土不会漫过侧壁部的内腔;同时能够节省入料部的材料,还能够降低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的整体重心、提高安全性。
[0026]3}便于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与桩台之间的定位。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2是第二实施例的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使用时半剖的局部示意图;线条一LINE1表示桩台的假想边界;线条二LINE2表示基准面(比如地面)。
[0029]线条一LINE1;线条二LINE2;吊耳1;入料部2;入料部高度h;侧壁部3;侧壁部高度H;底部件4;功能部42;定位部421;密封部422;连接部43;紧固件5。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1]实施例一的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其包括侧壁部3及、与侧壁部3的顶部固定连接的入料部2,入料部2的内腔与侧壁部3的内腔连通。
[0032]入料部2的内腔的横截面积,由上往下逐渐缩小。
[0033]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侧壁部3的内腔的横断面为圆形,入料部2的内腔整体为圆台形。
[0034]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入料部2内腔的高度为入料部高度h;侧壁部3内腔的高度为侧壁部高度H;入料部高度h小于侧壁部高度H。由于入料部2的内腔的横断面的面积最小值与侧壁部3的内腔的横断面的面积相等,相同高度下,入料部2的内腔容积大于侧壁部3内腔容积。在假设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先进入入料部2、然后再进入侧壁部3的极限情况,入料部高度h小于侧壁部高度H,能够确保或者辅助侧壁部3内的混凝土不会漫过侧壁部3的内腔;同时能够节省入料部2的材料,还能够降低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的整体重心、提高安全性。
[0035]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入料部2固定设置有吊耳1。以便于通过吊机等移动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
[0036]工作原理为,使用前,将侧壁部3的底端套在桩台(通常有桩芯钢筋从妆台向上伸出)上,使得桩台的侧壁与侧壁部3的内壁贴合。
[0037]然后将混凝土从入料部2注入侧壁部3,并通过振捣机器应随灌随振;待混凝土凝固后、凝固后的混凝图与桩台构成管桩。
[0038]然后通过吊机等将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吊起,使得侧壁部3与管桩分离即可。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可以再次使用。侧壁部3与管桩分离时,所受到的摩擦力与侧壁部高度H相关,为保证常规的吊机能够使得侧壁部3与管桩分离,侧壁部高度H合理的高度控制在五十到七十厘米。
[0039]由上述可以看出,实施例一的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能够重复使用,比较方
便。
[0040]当然,作为另外的使用方法,可以将侧壁部3,插入从台桩伸出的多个桩芯钢筋之间,多个所述桩芯钢筋的顶端抵持入料部2的外壁使用。该使用方法通常适用于台桩半径较大的情形。
[0041]实施例二的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为在实施例一的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的基础上的改进。
[0042]实施例二的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支撑板上的底部件4,底部件4包括用于导向,和/或,密封的功能部42。
[0043]功能部42包括位于侧壁部3的内腔外(以侧壁部3的底端面区分内外)的定位部421,定位部421的内腔的横断面面积由下往上逐渐增大。便于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与桩台之间的定位。
[0044]功能部42包括具备弹性且位于侧壁部3的内腔内的密封部422,密封部422的内腔的横断面面积由下往上逐渐缩小。比如,密封部422为硬质橡胶等制成。侧壁部3套在桩台上时,密封部422与桩台的侧壁贴合,能够确保侧壁部3底部的密封性。
[0045]底部件4包括连接部43,连接部43与侧壁部3和/或入料部2可拆连接。管桩形成后,将连接部43与侧壁部3分离,即可将入料部2及侧壁部3与管桩分离。底部件4沿管桩移动至管桩的顶端后与管桩分离,将底部件4与侧壁部3和/或入料部2再次连接后,即可重复使用。能够确保将入料部2及侧壁部3与管桩分离时阻力不增加。
[0046]连接部43与侧壁部3的外壁相抵,且与侧壁部3可拆连接。比如通过螺栓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其特征是,其包括侧壁部(3)及、与侧壁部(3)的顶部固定连接的入料部(2),入料部(2)的内腔与侧壁部(3)的内腔连通;入料部(2)的内腔的横截面积,由上往下逐渐缩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其特征是,侧壁部(3)的内腔的横断面为圆形,入料部(2)的内腔整体为圆台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其特征是,入料部(2)内腔的高度为入料部高度h;侧壁部(3)内腔的高度为侧壁部高度H;入料部高度h小于侧壁部高度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其特征是,入料部(2)固定设置有吊耳(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灌注混凝土漏斗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固定在支撑板上的底部件(4),底部件(4)包括用于导向,和/或,密封的功能部(4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桩灌注混凝土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