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酸响应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24672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酸响应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纳米胶束以焦脱镁叶绿酸a为光敏剂主体,修饰N,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酸响应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具体涉及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酸响应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光动力治疗(PDT)由于其较小的侵袭性和特定的时空选择性,成为各种癌症治疗的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在传统的PDT中,光敏剂被外界光激活后产生活性氧(ROS),其直接或间接导致癌细胞死亡。然而,由于外部光照射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深度有限,会导致PDT效率降低,对于深部肿瘤则效果更差。这一缺陷阻碍了PDT在临床应用中的广泛发展。
[0003]目前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提升光源的穿透性,例如开发近红外光激发的光敏剂、光敏剂与上转换材料联用、使用X射线激发光敏剂;或直接设计和使用内光源,例如使用生物发光或化学发光激发光敏剂以及使用切伦科夫发光激发光敏剂。
[0004]核医学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诊断工具之一。放射性核素作为可视化示踪剂,能够无创、高灵敏和定量地在体内进行生物过程的示踪。其相关的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在临床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酸响应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胶束以焦脱镁叶绿酸a为光敏剂主体,所述光敏剂主体上修饰N,N

二异丙基氨为酸响应敏感基团,
131
I标记酪氨酸或
68
Ga、
177
Lu、
89
Zr任一标记的四氮杂环十二烷四乙酸为切伦科夫光供体基团,聚乙二醇为亲水基团,并通过N

Alpha

芴甲氧羰基

N

Epsilon

叔丁氧羰基

L

赖氨酸作为上述功能基团的连接体。2.一种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酸响应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胶束以焦脱镁叶绿酸a为光敏剂主体,所述光敏剂主体上修饰N,N

二异丙基氨为酸响应敏感基团,
131
I标记酪氨酸为切伦科夫光供体基团,聚乙二醇为亲水基团,并通过N

Alpha

芴甲氧羰基

N

Epsilon

叔丁氧羰基

L

赖氨酸作为上述功能基团的连接体。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酸响应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胶束单体结构式如下sPS或者sPS

2中任一所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酸响应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胶束为两亲性纳米胶束,直径在100

200nm。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酸响应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酸响应基团的修饰:取N

Alpha

芴甲氧羰基

N

Epsilon

叔丁氧羰基

L

赖氨酸和2

(7

氮杂苯并三氮唑)

N,N,N',N'

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HATU)溶于二氯甲烷中,室温氮气保护搅拌,随后加入N,N

二异丙基乙二胺(DPA)和N,N

二异丙基乙胺(DIPEA),氮气保护条件下室温过夜反应完毕后洗涤,干燥后提纯得到化合物1;(2)光敏剂基团的修饰:取三氟乙酸和无水二氯甲烷将化合物1加入其中,室温搅拌得到化合物2,取焦脱镁叶绿酸a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随后加入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和N

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氮气保护条件下避光室温搅拌,随后加入化合物2,过夜反应,洗涤干燥后提纯得化合物3;(3)修饰核素可标记基团:取哌啶和无水二氯甲烷将化合物3加入其中,室温搅拌得到化合物4,取N

叔丁氧羰基

L

酪氨酸、NHS、EDC.HCl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室温搅拌后加入化合物4及DIEPA反应过夜洗涤干燥提纯得到化合物5,取三氟乙酸和无水二氯甲烷将化合物5加入其中,室温搅拌得到化合物6;或者取化合物4,羟基琥珀酰亚胺

四氮杂环十二烷四乙酸、DIPEA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室温搅拌后反应过夜洗涤干燥提纯得到化合物5

;(4)优化材料亲疏水性:取羧基聚乙二醇、EDC.HCl和NHS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氮气保
护下室温搅拌,随后加入化合物6,室温避光搅拌过夜,即得sPS;或者取化合物5

、EDC.HCl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莲郭敬儒冯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