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56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9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动船,包括船体、甲板、驾驶舱、支撑骨架、篷布、防护装置、动力装置和控制装置。驾驶舱的周围设置有挡风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均为梯形,且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的大小形状相同。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固定件。通过在驾驶舱周围设置挡风板,挡风板由第一挡风板、第二挡风板和第三挡风板固定连接形成。根据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气动船相较于挡风板与甲板一体成型设计的气动船,加工更加简便,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小气动船的制造成本。能够有效减小气动船的制造成本。能够有效减小气动船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船


[0001]本公开涉及气动船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船。

技术介绍

[0002]气动船具有水路两栖的特点,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环境下使用,现已被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现有气动船的挡风板与甲板间多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挡风板为弧形结构,其工艺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气动船,工艺简单,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0004]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动船,包括船体、甲板、驾驶舱、支撑骨架、篷布、防护装置、动力装置和控制装置;
[0005]所述甲板固定连接所述船体,并与所述船体形成密封空腔;
[0006]所述驾驶舱位于所述甲板的中部位置;所述驾驶舱的周围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包括第一挡板、第所述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均为梯形,且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的大小形状相同;
[0007]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甲板上,其中,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驾驶舱的前端,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分别位于所述驾驶舱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另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板;
[0008]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均为弯折结构,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大小形状相同;
[0009]所述支撑骨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甲板上,且安装位置位于所述挡风板的后端,所述支撑骨架连接所述挡风板,所述篷布搭设在所述支撑骨架上,所述篷布、所述支撑骨架和所述挡风板围设所述驾驶舱;
[0010]所述动力装置位于所述支撑骨架的后端,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减速箱和动力桨;所述发动机通过发动机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甲板上;所述发动机、所述减速箱和所述动力桨依次连接;
[0011]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动力桨防护罩,所述动力桨防护罩呈拱形结构,所述动力桨防护罩固定安装在所述甲板的末端,并围设所述动力桨;
[0012]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舵叶和方向控制器,所述方向控制器位于所述驾驶舱内;所述舵叶安装在所述动力桨防护罩上,所述方向控制器连接所述舵叶。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骨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三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
[0014]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均为弓形,且大小形状均相同;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等间隔排列在所述驾驶舱的外围;其中,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挡风板;
[0015]所述第一连接杆为弧形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挡风板;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为直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
[0016]所述第三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同,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对称设置。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舵叶呈板状结构,所述舵叶的个数为2 个,2个所述舵叶对称设置在动力桨防护罩的后端;2个所述舵叶间设置有连动杆。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弯折形状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连接位置处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内板面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外板面及所述第二挡板的外板面紧密贴合;
[0019]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弯折形状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连接位置处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内板面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外板面及第三挡板的外板面紧密贴合。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发动机防护罩;所述发动机防护罩围设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减速箱;
[0021]所述发动机防护罩呈拱形结构,所述发动机防护罩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所述发动机防护罩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桨防护罩。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动机防护罩的顶端还设置有防雨棚。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驾驶舱内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的个数为4个,4个所述座椅在所述驾驶舱内呈矩形排布;
[0024]所述座椅的材质为聚氨酯或聚碳酸酯。
[00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气动船上还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包括水箱本体和散热器;
[0026]其中,所述散热器固定连接所述水箱本体;所述水箱与所述发动机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水箱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发动机。
[00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水箱本体与所述散热器一体成型。
[00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气动船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储物仓;所述储物仓的位置位于所述甲板的前端;
[0029]所述气动船上还设置有灯架,所述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甲板上邻近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位置处,所述灯架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位于所述挡风板的上端,适用于安装照明灯或探照灯;
[0030]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上还设置有船窗。
[0031]通过在驾驶舱周围设置挡风板,挡风板由第一挡风板、第二挡风板和第三挡风板固定连接形成,根据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气动船相较于挡风板与甲板一体成型设计的气动船,加工更加简便,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小气动船的制造成本。
[0032]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
清楚。
附图说明
[0033]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34]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气动船的主体结构图;
[0035]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气动船的侧视图;
[0036]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气动船前端的俯视图;
[0037]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气动船搭接篷布的示意图;
[0038]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水箱的主体结构图;
[0039]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方向控制器的主体结构图;
[0040]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舵叶的主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0042]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甲板、驾驶舱、支撑骨架、篷布、防护装置、动力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甲板固定连接所述船体,并与所述船体形成密封空腔;所述驾驶舱位于所述甲板的中部位置;所述驾驶舱的周围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均为梯形,且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的大小形状相同;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甲板上,其中,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驾驶舱的前端,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分别位于所述驾驶舱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另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均为弯折结构,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大小形状相同;所述支撑骨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甲板上,且安装位置位于所述挡风板的后端,所述支撑骨架连接所述挡风板,所述篷布搭设在所述支撑骨架上,所述篷布、所述支撑骨架和所述挡风板围设所述驾驶舱;所述动力装置位于所述支撑骨架的后端,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减速箱和动力桨;所述发动机通过发动机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甲板上;所述发动机、所述减速箱和所述动力桨依次连接;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动力桨防护罩,所述动力桨防护罩呈拱形结构,所述动力桨防护罩固定安装在所述甲板的末端,并围设所述动力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舵叶和方向控制器,所述方向控制器位于所述驾驶舱内;所述舵叶安装在所述动力桨防护罩上,所述方向控制器连接所述舵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均为弓形,且大小形状均相同;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等间隔排列在所述驾驶舱的外围;其中,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挡风板;所述第一连接杆为弧形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挡风板;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为直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冬花沈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宏佑天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