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形变能的自行车动能回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形变能的自行车动能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商产业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世界主要国家中,德国家庭自行车保有率最高,每百家庭拥有80辆;中国以每百家庭保有65辆位居世界第三。而目前由于节能减排趋势的带动,我国每年对自行车的需求量仍然在不断攀升。近年来我国国内两轮脚踏自行车年产量稳定在6000万辆左右,2015年我国两轮脚踏自行车产量为6202.4万辆,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15%。此外,加上最近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共享自行车,我国自行车数量将会远远大于统计数量。但是有些山地城市坡路较多,骑行过程比较费力,如重庆,不利于自行车的推广使用。另外,传统橡胶圈刹车片容易磨损,需要经常更换,而且不环保,不经济,不利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形变能的自行车动能回收装置,可以在刹车、或下坡时进行储能,在启动时或上坡时释放能力,不仅可以减少刹车片的更换还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形变能的自行车动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能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摩擦轮(2)、第二摩擦轮(3)、第三摩擦轮(5)、摩擦轮组、手轮(11)和抱死机构;所述第一摩擦轮(2)与车轮(1)同轴连接,所述第三摩擦轮(5)上设置有旋转弹簧(4),所述第二摩擦轮(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导线滑轮(10),所述摩擦轮组上方设置有第二导线滑轮(9),所述手轮(11)、第一导线滑轮(10)、第二导线滑轮(9)、摩擦轮组和第二摩擦轮(3)通过刹车线(12)连接;所述抱死机构通过报闸线(13)与手轮(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形变能的自行车动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能回收装置还包括过载保护机构,所述过载保护机构包括固定圈(16)、卡头(17)、导向轨道(20)、转轴(18)和第一弹簧(19),所述固定圈(16)与旋转弹簧(4)相连,所述导向轨道(20)与转轴(18)相连,所述第一弹簧(19)设置在转轴(18)与卡头(17)之间,动力由转轴(18)输入,当旋转弹簧(4)受力过大时,在卡头(17)上产生的阻力矩会升高,当转轴(18)提供的驱动力矩大于旋转弹簧(4)的阻力矩时,卡头(17)与固定圈(16)之间发生打滑,动力停止输入,旋转弹簧(4)得到过载保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形变能的自行车动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能回收装置还包括超越离合机构,所述超越离合机构包括棘轮外圈(21)、卡爪(24)、棘轮内圈(23)和传动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