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永君专利>正文

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554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它包括机架、拉秆摘穗机构组件、拨禾夹送机构组件、果穗输送机构和动力传动部件,拉秆摘穗机构组件包含至少两个拉秆摘穗机构,每个拉秆摘穗机构匹配一个拨禾夹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秆摘穗机构组件由大小辊式拉秆摘穗机构组成,所述拨禾夹送机构组件由联动式拨禾夹送机构组成,所述果穗输送机构由小绞龙式果穗输送机构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作业质量好,作业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


[0001]本技术涉及农作物收获机械,确切地说是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收割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尤其是立式玉米收割机尤为常用。现有的立式玉米收割机主要由割台、发动机,行走系统、液压系统、升运器、果穗箱等组成。其中,割台是玉米收获机的核心部件,主要功能是收割玉米秸秆,收获玉米果穗。现有的割台主要由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剪切机构、拨禾夹送机构组件、拉秆摘穗机构组件、果穗输送机构和动力传动部件组成。拉秆摘穗机构组件至少包含2个结构相同的拉秆摘穗机构,每个拉秆摘穗机构匹配一个拨禾夹送机构,拨禾夹送机构组件同样由结构相同的拨禾夹送机构组成。
[0003]所述拉秆摘穗机构均由主、副辊及其配用的传动轴和驱动齿轮组成。主、副辊分别通过其传动轴垂直铰接于机架上,并左右分布;主、副辊传动轴上分别安装驱动齿轮,并使之彼此啮合。所述主、副辊均为分体辊,主辊由上辊、动力链轮和下辊组成,副辊则由上辊和下辊组成。主、副辊的上、下辊的辊体均由基圆柱和自其柱面上制出的若干等高凸筋构成,所述凸筋均沿其所在辊体的轴向设置,并使主、副辊的外包容圆柱的直径相等。作业时,拉秆摘穗机构由所述动力传动部件驱动,并使其主、副辊转向相反,转速相同。
[0004]所述拨禾夹送机构结构形式较多,比如,“拨禾链+拨禾轮式”结构形式、“拨禾链+拨禾链式”结构形式等,无论何种形式的拨禾夹送机构均由左右分布的拨禾夹送部件A、B组合而成。典型的“拨禾链+拨禾链式”拨禾夹送机构这样构成:拨禾夹送部件A由俯视形状为折线形的支撑架和设置在其折点前部架体上的拨禾链C及其配用链轮组和链条张紧装置组成;拨禾夹送部件B由俯视形状为折线形的链夹架和设置在其折点前、后部架体上的拨禾链D及其配用链轮组和链条张紧装置组成,该配用链轮组中包括安装在所述拉秆摘穗机构主辊上的动力链轮。所述拨禾链C、拨禾链D分别构成拨禾夹送部件A、B的拨禾执行构件,并均由一根完整的链条构成,该链条上均带有间距设置的拨禾指,即用以拨带玉米秸秆的凸起件。组装拨禾夹送机构时,拨禾夹送部件A、B左右分布,两者组合后的俯视形状近似于“Y”形。由所述支撑架、链夹架的折点前部本体组成的“V”口构成该机构的秸秆拨入口,由平行间距设置的所述支撑架和链夹架的折点后部本体间形成的空隙构成该机构的秸秆夹送通道。
[0005]典型的“拨禾链+拨禾轮式”拨禾夹送机构与“拨禾链+拨禾链式”拨禾夹送机构的区别在于其拨禾夹送部件A的拨禾执行构件由带有若干拨禾径向叶片的“拨禾轮”构成,换言之,它是以“拨禾轮”替代“拨禾链+拨禾链式”拨禾夹送机构中的所述拨禾链C,并使“拨禾轮”的拨禾叶片与所述拨禾链D的拨禾指相啮合。
[0006]在实际应用中,“拨禾链+拨禾链式”拨禾夹送机构组件中的每一个所述拨禾夹送机构的拨禾链D均由与之相配用的所述拉秆摘穗机构的所述动力链轮驱动,拨禾链C均由所述动力传动部件,即由发动机至其驱动链轮的传动链驱动;“拨禾链+拨禾轮式”拨禾夹送机
构中的拨禾链D同样由所述动力链轮驱动,拨禾轮则通过其所述叶片由拨禾链D的拨禾指驱动。
[0007]所述果穗输送机构结构形式也很多,例如,“绞龙式”果穗输送机构,“传送带式”果穗输送机构等。其中,绞龙式果穗输送机构主要由集穗槽和绞龙部件组成,集穗槽由1个撮子状的构件构成;绞龙部件由1个大绞龙及其配用的驱动轴、轴座和驱动齿轮组成。集穗槽固定在机架上,其开口端位于所述升运器一侧;大绞龙位于集穗槽内,并通过其驱动轴两端及其配用的轴座铰接于机架上;驱动轴一端部安装驱动齿轮。作业时果穗输送机构由割台的所述动力传动部件驱动。
[0008]现有割台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业质量较差,作业效率较低,制造成本较高。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拉秆摘穗机构存在缺陷:一是受所述动力链轮的最小直径和所述拨禾链D的最高运行速度限制,拉秆摘穗机构的主、副辊转动线速度不高,以致其拉秆摘穗速度较慢,作业效率较低。二是在辊距一定条件下,受其主、副辊的最大直径和所述动力链轮最小直径限制,该主辊与动力链轮的半径差较小,以致所述拨禾夹送机构的拨禾链D在绕过该主辊的动力链轮时,其拨禾指总是不可避免地伸出主辊的辊体表面,引发挂带秸秆的现象,从而降低割台的作业质量。三是由于其主、副辊的凸筋均沿其基圆柱的轴向设置,不具有向上推举秸秆的功能,以致在作业过程中,一部分以倒伏状态进入其主、副辊之间的秸秆难免会堆积在主辊的所述动力链轮上,对后续秸秆拉入造成阻碍,影响割台的作业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四是主、副辊均采用分体结构形式,增加割台的制造成本。二、拨禾夹送机构存在缺陷:首先,对安装“拨禾链+拨禾链式”拨禾夹送机构组件的割台而言,一是由于该组件中的每一个所述拨禾链C均需所述动力传动部件为之提供独立的传动链,因而结构复杂,导致割台制造成本较高;二是按实际作业需要,所述拨禾夹送机构在拨入秸秆时,拨禾链应当拥有相对较低的线速度,这样有利于避免拨禾链与秸秆之间发生过大冲击,保证秸秆拨入平稳;而在夹送秸秆时,拨禾链则应当拥有相对较高的线速度,以便使秸秆在所述夹送通道内快速运行,避免出现拥挤堵塞现象。但现有的拨禾夹送机构的拨禾链D是一根完整的链条,作业时其各点位线速度相同,无法为秸秆拨入和夹送提供不同的线速度,只能两者兼顾,折中选择,因而割台作业效率较低;三是拨禾链D由整个链条构成,磨损快,同时容易松弛,以致割台的使用和维护成本较高。其次,对安装“拨禾链+拨禾轮式”拨禾夹送机构组件的割台而言,由于该组件中的每一个所述拨禾夹送部件A的拨禾执行构件,即所述拨禾轮均需要通过其拨禾叶片由所述拨禾链D的拨禾指驱动,这种原始粗糙的传动方式,难免使拨禾夹送部件A、B的拨禾执行构件,即拨禾链D、“拨禾轮”之间发生硬性冲击碰撞,加重其磨损,从而进一步提高割台使用和维护成本。三、果穗输送机构的缺陷:首先,对“绞龙式”果穗输送机构而言,为保证果穗即时输送需要,该绞龙必须拥有足够大的直径,但由于其距离地面的高度受限,其设置位置不能随意下移,以致这种大绞龙与其上方的拨禾夹送机构机体之间的距离不足,从而对所述拨禾夹送机构输送秸秆造成阻碍,影响割台的作业质量和效率。其次,对“带传动”式果穗输送机构而言,其使用和维护成本又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以便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作业质量差、作业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0010]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机架、拉秆摘穗机构组件、拨禾夹送机构组件、果穗输送机构和动力传动部件,拉秆摘穗机构组件包含至少两个拉秆摘穗机构,每个拉秆摘穗机构匹配一个拨禾夹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秆摘穗机构组件由大小辊式拉秆摘穗机构组成,所述拨禾夹送机构组件由联动式拨禾夹送机构组成,所述果穗输送机构由小绞龙式果穗输送机构构成。
[0011]所述大小辊式拉秆摘穗机构含有主、副辊,该主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大于副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并使主、副辊的转动线速度相匹配。
[0012]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它包括机架、拉秆摘穗机构组件、拨禾夹送机构组件、果穗输送机构和动力传动部件,拉秆摘穗机构组件包含至少两个拉秆摘穗机构,每个拉秆摘穗机构匹配一个拨禾夹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秆摘穗机构组件由大小辊式拉秆摘穗机构组成,所述拨禾夹送机构组件由联动式拨禾夹送机构组成,所述果穗输送机构由小绞龙式果穗输送机构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小辊式拉秆摘穗机构含有主、副辊,该主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大于副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并使主、副辊的转动线速度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辊由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上辊、动力链轮、下辊组成,所述副辊由上、下辊构成,该主、副辊的上、下辊均由基圆柱和自其柱面上制出的若干凸筋构成,所述副辊的上、下辊的基圆柱制成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辊的上、下辊凸筋均沿其所在的基圆柱的轴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辊的上、下辊凸筋和所述主辊的下辊凸筋均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所述主辊的上辊凸筋这样设置:每条凸筋均由上、下部本体构成,所述上部本体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所述下部本体沿螺旋方向设置,并使其旋向与所述主辊的转向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辊的上、下辊凸筋和所述副辊的下辊凸筋均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所述副辊的上辊凸筋这样设置:每条凸筋均由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永君
申请(专利权)人:宋永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