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永君专利>正文

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拉秆摘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552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拉秆摘穗机构,它包括主、副辊,所述主辊由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上辊、动力链轮、下辊组成,所述副辊由上、下辊组成,所述主、副辊的上、下辊均由基圆柱和自其柱面上制出的若干凸筋构成,其特征在于主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大于所述副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并使主、副辊的转动线速度相匹配。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作业效率高、质量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拉秆摘穗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收获机械,确切地说是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拉秆摘穗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立式玉米收割机主要由割台、发动机、行走系统、升运器、果穗箱等组成。其中,割台是玉米收获机的核心部件,主要功能是收割玉米秸秆,收获玉米果穗。现有的割台主要由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拉秆摘穗机构、拨禾夹送机构、剪切机构、果穗输送机构和动力传动部件等组成。拉秆摘穗机构的设置数量通常至少为2个,拨禾夹送机构的设置数量与拉秆摘穗机构的设置数量相匹配。所述拉秆摘穗机构主要由主、副辊及其配用的传动轴和驱动齿轮组成。主、副辊分别通过传动轴垂直铰接于机架上,并左右分布,主、副辊传动轴的上分别安装驱动齿轮,并使之彼此啮合。所述主、副辊均为分体辊,主辊分别由上辊、动力链轮和下辊组成,副辊则分别由上辊和下辊组成。主、副辊的上、下辊的辊体均由基圆柱和自其柱面上制出的若干等高凸筋构成,所述凸筋均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并使主、副辊的外包容圆柱的直径相等。作业时,拉秆摘穗机构的主、副辊由所述动力传动部件,即由所述发动机至其驱动齿轮的传动链驱动,并使其主、副辊转向相反,转速相同。组装割台时,所述主辊的动力链轮与所述拨禾夹送机构的拨禾链传动连接。现有的拉秆摘穗机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受所述动力链轮的最小直径和所述拨禾夹送机构拨禾链的最高运行速度限制,拉秆摘穗机构主、副辊的转动线速度不高,以致其拉秆摘穗速度较慢,作业效率较低。2、在辊距一定条件下,受所述主、副辊的最大直径和所述动力链轮最小直径限制,所述拨禾夹送机构的拨禾链在绕过所述主辊的动力链轮时,该拨禾链的拨禾指,即用以拨带玉米秸秆的凸起件总是不可避免地伸出该主辊的辊体表面,引发挂带秸秆的现象,从而降低其作业质量。3、由于拉秆摘穗机构主、副辊的凸筋均沿其基圆柱的轴向设置,不具有向上推升秸秆的功能,以致在作业过程中,一部分以倒伏状态进入主、副辊之间的秸秆总是堆积在所述主辊的动力链轮上,对后续秸秆拉入造成阻碍,影响其作业质量和效率的问题。4、拉秆摘穗机构的作业辊均采用分体结构形式,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拉秆摘穗机构,以便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作业质量差、作业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主、副辊,所述主辊由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上辊、动力链轮、下辊组成,所述副辊由上、下辊组成,所述主、副辊的上、下辊均由基圆柱和自其柱面上制出的若干凸筋构成,其特征在于主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大于所述副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并使主、副辊的转动线速度相匹配。所述副辊的上、下辊的基圆柱制成一体。所述主、副辊的上、下辊凸筋均沿其所在的基圆柱的轴向设置。所述副辊的上、下辊凸筋和所述主辊的下辊凸筋均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所述主辊的上辊凸筋这样设置:每条凸筋均由上、下部本体构成,所述上部本体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所述下部本体沿螺旋方向设置,并使其旋向与所述主辊的转向相匹配。所述主辊的上、下辊凸筋和所述副辊的下辊凸筋均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所述副辊的上辊凸筋这样设置:每条凸筋均由上、下部本体构成,所述上部本体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所述下部本体沿螺旋方向设置,并使其旋向与所述主辊的转向相匹配。所述凸筋的断面形状为下列任一种形状:(1)所述各部凸筋的两侧面的断面线均为等腰梯形腰线,顶面的断面线均为垂直于两条所述腰线对称轴线的直线。(2)所述各部凸筋的两侧面的断面线均为等腰梯形腰线,顶面的断面线均为圆弧线。(3)所述各部凸筋的断面线均为圆线。(4)所述各部凸筋两侧面的断面线均为弧线,顶面断面线均为圆弧线。(5)所述主辊的下辊凸筋和副辊的下辊凸筋的侧面形状均为锯条状。本专利技术实现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本专利技术的主、副辊设置成大、小辊,因而在主、副辊的辊距和主辊转速与现有技术相同条件下,可有效提高主辊外包容圆柱的转动线速度,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副辊外包容圆柱又拥有与主辊外包容圆柱一样的线速度,为此可显著提高拉秆摘穗速度,进而提高作业效率。2、由于本专利技术主辊的上、下辊的基圆柱直径较大,为此在所述动力链轮直径与现有技术相同条件下,可使所述拨禾夹送机构拨禾链的拨禾指不再伸出主辊的基圆柱表面或减少其伸出量,以致在作业过程中,可避免或减少出现所述拨禾指挂带秸秆的现象,从而提高其作业质量。3、由于拉秆摘穗机构的主辊或副辊上设置了螺旋筋,因而在作业过程中,可对以倒伏状态进入主、副辊之间的秸秆起到向上推起的作用,避免其堆积到所述动力链轮上,防止其阻碍后续秸秆拉入,从而进一步提高其作业质量和效率。4、由于所述副辊采用了整体式结构形式,从而有利于降低拉秆摘穗机构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形式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结构形式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结构形式示意图图4是主、副辊的第二种结构形式的断面示意图图5是主、副辊的第三种结构形式的断面示意图图6是主、副辊的第四种结构形式的断面示意图图7是主、副辊的第五种结构形式的断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中各序号名称:1-传动轴、2-传动轴、3-基圆柱、4-凸筋、5-下辊、6-动力链轮、7-凸筋、8-基圆柱、9-上辊、10-主辊、11-副辊、12-驱动齿轮、13-驱动齿轮、14-上辊、15-凸筋、16-基圆柱、17-下辊、18-基圆柱、19-凸筋、20-机架、21-整体式基圆柱、22-副辊的假想基圆柱、23-主辊的假想基圆柱、24-拉秆摘穗机构、25-拨禾夹送机构组件、26-拨禾链、27-剪切机构、28-果穗输送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应当申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图1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形式示意图。由图可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共同点在于:它同样由主、副辊10、11及其配用的传动轴2、1和驱动齿轮12、13组成。主、副辊均由分体辊构成。其中,主辊分别由上辊9、动力链轮6和下辊5同轴连接而成,副辊分别由上辊14和下辊17同轴连接而成。主辊的上、下辊和副辊的上、下辊均由外形为圆柱体状的基圆柱和自其外表面上制出的若干轴向凸筋构成。其中,主辊的上辊9由基圆柱8和凸筋7构成,下辊5由基圆柱3和凸筋4构成,副辊的上辊14由基圆柱16和凸筋15构成,下辊17由基圆柱18和凸筋19构成。并使主辊的上、下辊的基圆柱8、3直径相等,所述副辊的上、下辊的基圆柱16、18直径相等。本专利技术的创造点在于主辊10的外包容圆柱的直径大于副辊11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并使主、副辊的转动线速度相匹配。所说主、副辊的转动线速度相匹配的含义是:在主辊的外包容圆柱与其基圆柱之间的所有假想同轴圆柱中应当有一个圆柱的转动线速度与副辊的外包容圆柱与其基圆柱之间的所有假想同轴圆柱中的一个圆柱的转动线速度相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拉秆摘穗机构,包括主、副辊,所述主辊由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上辊、动力链轮、下辊组成,所述副辊由上、下辊组成,所述主、副辊的上、下辊均由基圆柱和自其柱面上制出的若干凸筋构成,其特征在于主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大于所述副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并使主、副辊的转动线速度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拉秆摘穗机构,包括主、副辊,所述主辊由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上辊、动力链轮、下辊组成,所述副辊由上、下辊组成,所述主、副辊的上、下辊均由基圆柱和自其柱面上制出的若干凸筋构成,其特征在于主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大于所述副辊的外包容圆柱直径,并使主、副辊的转动线速度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拉秆摘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辊的上、下辊的基圆柱制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拉秆摘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辊的上、下辊凸筋均沿其所在的基圆柱的轴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拉秆摘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辊的上、下辊凸筋和所述主辊的下辊凸筋均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所述主辊的上辊凸筋这样设置:每条凸筋均由上、下部本体构成,上部本体沿其所在基圆柱的轴向设置,下部本体沿螺旋方向设置,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永君
申请(专利权)人:宋永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