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通道腔的多功能导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4403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诊断领域的一种带通道腔的多功能导管系统;包括:导管、第二腔体和锐角连接部;其中导管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一体构成的第一腔体、导丝开口部和共用腔,第一腔体的一侧设有与其并排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通过锐角连接部与导丝开口部上的条状开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合并管腔,使得导丝和血管腔内影像能交替使用共用腔,避免两个管腔贯穿导管系统始终而导致的较大的导管横截面积,使得导管能适用于更狭窄的病变血管。得导管能适用于更狭窄的病变血管。得导管能适用于更狭窄的病变血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通道腔的多功能导管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诊断
,具体为一种带通道腔的多功能导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通常将指引导管送至待扩张的冠状动脉口,再将相应大小的球囊沿导丝送到狭窄的节段,根据病变的特点用适当的压力和时间进行扩张,达到解除动脉狭窄的目的。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放置。例如,医生可以通过往动脉放置一个可扩张球囊,向球囊加压可以扩张动脉的狭窄处。医生还可以根据需要放置支架以减少血管的再狭窄。然而,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增加手术即刻的并发症以及早期和晚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原因是钙化病变属于高阻力病变,球囊需要很高的压力(有时压力能达到10至15个标准大气压,甚至30个标准大气压)。这样的压力通常会导致血管的反弹狭窄、夹层、穿孔、破裂的概率明显增加。这样的手术事件在偏心型钙化病灶病例中尤为严重,这是因为球囊的压力均作用与没有钙化的软组织处。
[0003]同时,血管内冲击波碎石术是一种独立的治疗手段,需要依靠其他的方法来预先诊断钙化病灶和在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通道腔的多功能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00)、第二腔体(106)和锐角连接部(200);其中导管(100)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一体构成的第一腔体(104)、导丝开口部(115)和共用腔(105),第一腔体(104)的一侧设有与其并排的第二腔体(106),第二腔体(106)通过锐角连接部(200)与导丝开口部(115)上的条状开口(116)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通道腔的多功能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导丝(203)穿过所述共用腔(105)、所述导丝开口部(115)、所述锐角连接部(200)和所述第二腔体(106);所述第二腔体(106)的长度为30mm~1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通道腔的多功能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开口(116)的轴向长度的尺寸为3mm~10mm,宽度的尺寸为0.4mm~0.6mm,所述锐角连接部(200)与导管(100)的夹角为3~10
°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带通道腔的多功能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00)的近端安装有伸缩部(103),伸缩部(103)的近端安装有近端外壳(1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通道腔的多功能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外壳(101)上开有冲压口(118),冲压口(118)通过安装于导管(100)内侧的冲压通道(119)与安装于共用腔(105)的中部外的球囊(107)相连;共用腔(105)的中部外还设有两组远端电极(113),且球囊(107)覆盖在远端电极(113)外。6.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波康维候静波贾海波赵晨徐晨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