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胸腹腔顺应性和气体交换效率的全小肠减压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363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胸腹腔顺应性和气体交换效率的全小肠减压管,涉及减压装置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小肠减压管缺乏清理阻塞的结构,在进入小肠后,若遇到食物残渣阻塞小肠,将使小肠减压管无法在小肠内继续前移,从而无法实现对全小肠的减压的问题,包括安装机构。当遇到肠道阻塞后,通过使用按压囊向气囊内吹气,使主管在肠道中固定,拉动牵引绳使触发件后移,将弹块A卡合到安装件上的透气孔中,将弹块B顶开,此时,限位槽上的弹性件推动套筒前移,并将阻塞顶开,这样就可疏通肠道,使本装置可以再全小肠内移动,能有效提高对全小肠的气体交换率。体交换率。体交换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胸腹腔顺应性和气体交换效率的全小肠减压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减压装置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提高胸腹腔顺应性和气体交换效率的全小肠减压管。

技术介绍

[0002]利用负压吸引装置,通过导管将积聚于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引出,降低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产胃肠壁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局部的炎症。
[0003]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小肠减压管缺乏控制侧孔进气的结构,当减压管经过胃部时,胃内存有食物残渣,而食物残渣会将侧孔堵塞,导致无法完成对小肠的减压,且现有的小肠减压管缺乏清理阻塞的结构,在进入小肠后,若遇到食物残渣阻塞小肠,将使小肠减压管无法在小肠内继续前移,从而无法实现对全小肠的减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胸腹腔顺应性和气体交换效率的全小肠减压管,以解决现有的小肠减压管缺乏控制侧孔进气的结构,当减压管经过胃部时,胃内存有食物残渣,而食物残渣会将侧孔堵塞,导致无法完成对小肠的减压,且现有的小肠减压管缺乏清理阻塞的结构,在进入小肠后,若遇到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胸腹腔顺应性和气体交换效率的全小肠减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机构(1);所述安装机构(1)上设有外部组件(2),且外部组件(2)的安装件(201)设在主管(101)的前端,安装件(201)与旋转件(104)螺纹连接,且安装件(201)外侧套接有套筒(203);套筒(203)滑动安装在限位槽(2011)上,且套筒(203)后端与限位槽(2011)上的弹性件相接触,套筒(203)外侧设有接触块(2031),套筒(203)内部设有弹块B(2032);接触块(2031)套接在套筒(203)前端的T形块上;弹块B(2032)共设有四组,且弹块B(2032)呈环形设在套筒(203)的内壁上,弹块B(2032)与套筒(203)之间设有弹性件,并且弹块B(2032)卡合到安装件(201)外侧的圆形通孔内;安装机构(1)上设有定位机构(3),且定位机构(3)的气囊(301)套接在主管(101)外侧的固定槽(1011)上,插管(3011)贯穿主管(101),且输气管(3021)设在主管(101)内部,且输气管(3021)贯穿主管(101)右侧安装有按压囊;安装机构(1)外侧设有固定组件(4),且固定件(401)套接在主管(101)外侧,且固定组件(4)内部的矩形凸块卡合到卡槽(103)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胸腹腔顺应性和气体交换效率的全小肠减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1)包括:主管(101),主管(101)为中空结构,且主管(101)为柔性材质,并且主管(101)前端等列设有透气孔,主管(101)后端通过连接轴安装有封盖;固定槽(1011),固定槽(1011)开设在主管(101)外侧中间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提高胸腹腔顺应性和气体交换效率的全小肠减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1)还包括:限位环(102),限位环(102)共设有两组,且限位环(102)设在主管(101)内侧前端;挡块(1021),挡块(1021)插接在主管(101)前侧内端,且挡块(1021)阻塞主管(101)前端透气孔,并且挡块(1021)处在两组限位环(102)之间,挡块(1021)后端系有牵引绳,牵引绳贯穿主管(101)。4.如权利要求2所述提高胸腹腔顺应性和气体交换效率的全小肠减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1)还包括:卡槽(103),卡槽(103)共设有四组,且卡槽(103)呈环形开设在主管(101)外侧中间位置;旋转件(104),旋转件(104)套接在主管(101)前侧,且旋转件(104)前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丽赵东楚刘冬彭晓玉唐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