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4063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包括呈横向由上至下相互平行设置的前壁板上横梁、机舱横梁和副车架前横梁,还包括一对固定于机舱横梁两端的单层塔座、一对固定于单层塔座底部的前轮罩总成和一对固定于副车架前横梁两端的前纵梁;每个单层塔座上均具有与前壁板上横梁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每个单层塔座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在单层塔座上分别形成U字形结构,该U字形结构解决了单层塔座在X向上连接布置尺寸受限的问题,分担了单层塔座所受到的冲击力,连接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即减轻了塔座的重量,又分担了冲击力,从而减少塔座开裂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框架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前机舱当中的减震器塔座作为直接的承受底盘力的车身结构,其结构的好坏和整车可靠性以及驾驶的平顺性、整车弯扭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现有的汽车前机舱框架结构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布置空间有限,导致前机舱框架结构不连贯、传力路径布置不合理;第二,单层的前减震器塔座受力复杂,受到弹簧、缓冲块以及活塞通过衬套传递至车身上的力,经常开裂,并且塔座机舱横梁连接板需要通过流水槽进行连接,导致Z向支撑不足以及车辆转弯时Y向支撑不足的缺点,因此为了能够解决前减震器塔座的受力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塔座的层板数量来提高其自身的受力,但是随着塔座层数的增加,又会导致塔座结构较重、加工工艺复杂、同时还容易出现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汽车的前机舱框架结构不连贯、传力路径布置不合理,单层塔座受力不足容易开裂,Z向和Y向支撑不足,多层塔座的结构较重、工艺复杂容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横向由上至下相互平行设置的前壁板上横梁、机舱横梁和副车架前横梁,还包括一对固定于所述机舱横梁两端的单层塔座、一对固定于所述单层塔座底部的前轮罩总成和一对固定于所述副车架前横梁两端的前纵梁;每个所述单层塔座上均具有与所述前壁板上横梁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焊接于所述单层塔座远离所述机舱横梁的一侧,另一端焊接于所述前壁板上横梁的端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焊接于所述单层塔座靠近所述机舱横梁的一侧,另一端螺接于所述前壁板上横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机舱横梁的中段的上连接支架,所述上连接支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机舱横梁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前壁板上横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通过机舱内连接加强板与所述机舱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前纵梁通过副车架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副车架前横梁的端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银超吕奉阳刘向征刘保公姜叶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