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及其支撑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3982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旋转杆、上螺纹、下螺纹、第一螺纹套、第二螺纹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固定块、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块、移动槽、限位槽、移动块、限位结构、支撑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进行支撑的时候能带动旋转杆旋转固定的圈数,从而对基坑的侧壁进行支撑;使得每次支撑的力是一样的,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同时支撑块能根据基坑的大小自动适应距离,从而提高了支撑的适应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及其支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坑支撑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及其支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传统的支撑装置的支撑稳定效果较差,支撑方式复杂,且无法根据基坑大小自动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及其支撑方法。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旋转杆、设于所述旋转杆上端的上螺纹、设于所述旋转杆下端的下螺纹、设于所述上螺纹上的第一螺纹套、设于所述下螺纹上的第二螺纹套、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套上的第一连杆、设于所述第二螺纹套上的第二连杆、设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的固定块、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的支撑块、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的移动槽、设于所述移动槽内壁上的多个限位槽、设于所述移动槽内的移动块、连接移动块和支撑块的限位结构、设于所述支撑块和固定块之间支撑结构;所述固定块设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且可转动的与固定块连接;所述支撑机构设于固定块上;所述支撑块纵截面为U字型,且支撑块的内顶壁横截面为圆弧形;可滑动的套设于固定块上;所述移动槽横截面为圆形,开设于固定块的底部;所述限位槽设有多个,沿移动槽的轴向方向环设与限位槽内壁上;所述移动块可移动的设于移动槽内;所述限位结构连接移动块和支撑块;所述支撑结构连接支撑块和固定块。
[0005]将底座安装在所要支撑基坑的底部;旋转旋转杆;在上螺纹和下螺纹的作用下,驱动第一螺纹套向下移动,驱动第二螺纹套向上移动;然后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慢慢翻转;带动固定块靠近基坑的两端侧壁;然后支撑块与侧壁相抵,开始驱动支撑块在固定块上移动;当个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移动到最大行程的时候,支撑限位结构启动对支撑块进行定位;同时支撑结构启动,使支撑块对侧壁进行支撑力;通过底座的设置能适应凹凸不平的地面,使支撑效果更好;通过旋转杆的设置能通过旋转驱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翻转,从而实现了在进行支撑的时候省力效果;通过上螺纹和下螺纹的设置能在进行支撑的时候,保证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同步相对移动,提高了的支撑的平稳性;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设置一方面能在支撑的时候对力的相互挤压,从而实现对侧壁进行支撑;另一方面能稳定的带动支撑块进行对侧壁的支撑,从而提高了支撑的效果;通过支撑块的设置一方面实现了对侧壁的支撑,另一方面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还在翻转的时候支撑块能与基坑侧壁相抵,从而再固定块上移动;因此能适应不同基坑的宽度,提高了装置的适配性;通过限位槽的设置实现了在支撑块移动后自动对支撑块进行限位,从而能保证支撑块的位
置始终在最好的位置上,提高了适应性。
[0006]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移动槽底部的旋转块、设于所述旋转块上的第一涡轮槽、设于所述第一涡轮槽上的多块限位块、设于所述移动块上的缓冲组件、设于所述旋转块底部的螺纹槽、设于所述限位槽底部的第一伸缩块、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侧壁上的相嵌球、设于所述固定块底部的伸缩槽、设于所述伸缩槽上的第二伸缩块、连接第一伸缩块和第二伸缩块的复位扭簧、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底部的伸缩弹簧、设于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一铰接杆、设于所述第二连杆上的第二铰接杆、设于所述伸缩槽内壁上的定位管、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侧壁上的定位槽、设于所述定位管内的第一定位塞、设于所述定位槽内的移动板、连接移动板和第一定位塞之间的交叉杆、设于所述定位槽底部的活塞块、设于所述第二连杆上的驱动槽;所述旋转块可旋转的设于移动槽的底部;所述第一涡轮槽为涡轮状,设于旋转块的上端面;所述限位块设有三块,沿旋转块的圆周方向均匀设于旋转块上端面,且与第一涡轮槽啮合;该限位块可横向移动的嵌在移动块内;所述限位块纵截面为T形;所述螺纹槽设有多根,沿旋转块圆周方向的均匀布置;所述第一伸缩块可移动的设于限位槽的底部;所述相嵌球设于第一伸缩块的侧壁上,与螺纹槽相嵌。
[0007]当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移动到最大行程的时候,驱动槽带动活塞块移动,然后气压会驱动移动板移动,在交叉杆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定位塞脱离定位槽;此时第一伸缩块解除限位,进一步的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驱动第一伸缩块移动;使相嵌球卡进螺纹槽内,驱动旋转块旋转;进一步的带动限位块横向移动,使限位块卡进限位槽内;通过旋转块的设置能带动第一涡轮旋转,然后驱动限位块同步移动,从而能带动限位块插进限位槽内;一方面实现了限位作用,提高了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带动防止在支撑板受到压力的作用下,限位块会错位,提高了限位的稳定性;通过第一伸缩块的设置能带动相嵌球与螺纹槽相嵌,从而能驱动旋转块的旋转;通过第二伸缩块的设置能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翻转的时候驱使复位扭簧蓄力,从而需要进行限位的时候能快速进行限位;提高了支撑时的稳定性;通过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的设置能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翻转下,自动带动第二伸缩块的移动,能保证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在移动到最大行程的时候再驱动旋转块的旋转,提高了驱动的稳定性;通过第一定位塞的设置能对第一伸缩块的限位,支撑块在移动的时候就限位,提高了稳定性;通过驱动槽的设置能保证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在移动到最大行程的时候带动第一伸缩块的移动,提高了限位的稳定性。
[0008]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移动块上端的圆弧块、设于所述圆弧块上的固定杆、设于所述固定杆上的滑套、设于所述移动块上的第一齿条、设于所述移动块内的第一齿轮、设于所述限位块上的第二齿条、设于所述第一齿条上的第一推杆、设于所述滑套上的第二推杆、设于所述固定杆上端的第三推杆、设于所述第三推杆顶端的支撑杆、设于所述支撑块内壁上的缓冲槽、设于所述支撑杆顶端的滑块;所述圆弧块横截面为圆弧形,固设于移动块的上端;所述滑套可上下移动的设于固定杆上;所述第一推杆一端与第一齿条铰接,另一端与滑套铰接;所述第二推杆一端与滑套铰接,位于第一推杆的上方;该第二推杆设有多根,沿滑套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三推杆一端铰接在固定杆的上端;所述第二推杆的另一端可滑动的设于第三推杆上;所述支撑杆与第三推杆的顶端铰接;所述缓冲槽纵截面为圆弧形,开设于支撑块的顶端;所述滑块可滑动的设于缓冲槽内,与支撑杆铰接。
[0009]当限位块移动的时候,会带动第二齿条移动,然后再第一齿轮的作用下安驱动第
一齿条移动;此时第一推杆开始翻转,同时托滑套向上移动;然后驱动第二推杆翻转,托举第三推杆向外举升;此时支撑杆托举滑块在缓冲槽内移动;当滑块移动到缓冲槽的内壁时对支撑块进行支撑;通过圆弧块的设置能提高受力的范围,从而能提高了对支撑块的支撑力;滑套的移动能带动支撑杆撑开,从而能带动滑块在缓冲槽内移动,因此能适应支撑块的移动距离;在支撑块移动停止后滑块能抵压支撑块的地面,因此能提高支撑效果;同时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的联动下,能增大对滑块的移动范围,提高了受力的效果,使支撑效果更好。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旋转杆(10)、设于所述旋转杆(10)上端的上螺纹(11)、设于所述旋转杆(10)下端的下螺纹(12)、设于所述上螺纹(11)上的第一螺纹套(13)、设于所述下螺纹(12)上的第二螺纹套(130)、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套(13)上的第一连杆(14)、设于所述第二螺纹套(130)上的第二连杆(15)、设于所述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上的固定块(16)、设于所述固定块(16)上的支撑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块(16)上的支撑块(20)、设于所述固定块(16)上的移动槽(21)、设于所述移动槽(21)内壁上的多个限位槽(22)、设于所述移动槽(21)内的移动块(23)、连接移动块(23)和支撑块(20)的限位结构(3)、设于所述支撑块(20)和固定块(16)之间支撑结构(4);所述固定块(16)设于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的另一端,且可转动的与固定块(16)连接;所述支撑机构(2)设于固定块(16)上;所述支撑块(20)纵截面为U字型,且支撑块(20)的内顶壁横截面为圆弧形;可滑动的套设于固定块(16)上;所述移动槽(21)横截面为圆形,开设于固定块(16)的底部;所述限位槽(22)设有多个,沿移动槽(21)的轴向方向环设与限位槽(22)内壁上;所述移动块(23)可移动的设于移动槽(21)内;所述限位结构(3)连接移动块(23)和支撑块(20);所述支撑结构(4)连接支撑块(20)和固定块(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包括设于所述移动槽(21)底部的旋转块(30)、设于所述旋转块(30)上的第一涡轮槽(31)、设于所述第一涡轮槽(31)上的多块限位块(32)、设于所述移动块(23)上的缓冲组件(5)、设于所述旋转块(30)底部的螺纹槽(34)、设于所述限位槽(22)底部的第一伸缩块(35)、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35)侧壁上的相嵌球(36)、设于所述固定块(16)底部的伸缩槽(37)、设于所述伸缩槽(37)上的第二伸缩块(38)、连接第一伸缩块(35)和第二伸缩块(38)的复位扭簧(39)、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35)底部的伸缩弹簧(301)、设于所述第一连杆(14)上的第一铰接杆(302)、设于所述第二连杆(15)上的第二铰接杆(303)、设于所述伸缩槽(37)内壁上的定位管(304)、设于所述第一伸缩块(35)侧壁上的定位槽(305)、设于所述定位管(304)内的第一定位塞(306)、设于所述定位槽(305)内的移动板(307)、连接移动板(307)和第一定位塞(306)之间的交叉杆(308)、设于所述定位槽(305)底部的活塞块(309)、设于所述第二连杆(15)上的驱动槽(310);所述旋转块(30)可旋转的设于移动槽(21)的底部;所述第一涡轮槽(31)为涡轮状,设于旋转块(30)的上端面;所述限位块(32)设有三块,沿旋转块(30)的圆周方向均匀设于旋转块(30)上端面,且与第一涡轮槽(31)啮合;该限位块(32)可横向移动的嵌在移动块(23)内;所述限位块(32)纵截面为T形;所述螺纹槽(34)设有多根,沿旋转块(30)圆周方向的均匀布置;所述第一伸缩块(35)可移动的设于限位槽(22)的底部;所述相嵌球(36)设于第一伸缩块(35)的侧壁上,与螺纹槽(34)相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5)包括设于所述移动块(23)上端的圆弧块(50)、设于所述圆弧块(50)上的固定杆(51)、设于所述固定杆(51)上的滑套(52)、设于所述移动块(23)上的第一齿条(53)、设于所述移动块(23)内的第一齿轮(54)、设于所述限位块(32)上的第二齿条(540)、设于所述第一齿条(53)上的第一推杆(55)、设于所述滑套(52)上的第二推杆(56)、设于所述固定杆(51)上端的第三推杆(57)、设于所述第三推杆(57)顶端的支撑杆(59)、设于所述支撑块(20)内壁上的缓冲槽(501)、设于所述支撑杆(59)顶端的滑块(502);所述圆弧块(50)横截面为圆弧形,固设
于移动块(23)的上端;所述滑套(52)可上下移动的设于固定杆(51)上;所述第一推杆(55)一端与第一齿条(53)铰接,另一端与滑套(52)铰接;所述第二推杆(56)一端与滑套(52)铰接,位于第一推杆(55)的上方;该第二推杆(56)设有多根,沿滑套(52)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三推杆(57)一端铰接在固定杆(51)的上端;所述第二推杆(56)的另一端可滑动的设于第三推杆(57)上;所述支撑杆(59)与第三推杆(57)的顶端铰接;所述缓冲槽(501)纵截面为圆弧形,开设于支撑块(20)的顶端;所述滑块(502)可滑动的设于缓冲槽(501)内,与支撑杆(59)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侧壁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块(16)内的限位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合全寿凌超王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明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