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396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3
一种卷棉设备,包含:传动组件一,所述传动组件一具有气缸一以及固接在气缸一输出轴端的电机一;传动组件二,所述传动组件二具有电机三和位于电机三输出轴轴线上布置的夹合组件,所述夹合组件包括有位于下方的下夹合块以及位于其上方可沿竖直向移动的上夹合块,所述下夹合块上开设有供卷棉棒搭设并可径向限位的槽口;输送带组件,所述输送带组件具有用于输送卷棉带的输送轨道,所述卷棉本体位于相对于底带的下方铺设;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具有电机二和连接在电机二输出轴端的转轴二。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加工,通过将卷棉棒放置于夹合组件处便可自动完成卷棉操作,使用过程精度高,成品率得到显著提成,且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了生产效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棉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卷棉棒的卷棉生产加工
,具体为一种卷棉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于卷棉生产加工中,需要将片状棉花件粘连至卷棉棒表面,传统的卷棉方式多为人工卷棉,通过将卷棉带上的卷棉本体逐次撕下后再手工粘粘至卷棉棒上,该种卷棉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且由于工人的操作手法不同容易导致成品质量不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体为一种卷棉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卷棉设备,该卷棉设备用于将卷棉带上的卷棉本体自动地盘卷至卷棉棒上,所述卷棉带还具有与卷棉本体胶合后可拆分的底带,所述卷棉本体于底带上依次分离式地布置,包含:传动组件一,所述传动组件一具有气缸一以及固接在气缸一输出轴端的电机一,所述气缸一驱动电机一沿轴向可往复地移动,所述电机一具有转轴一;传动组件二,所述传动组件二具有电机三和位于电机三输出轴轴线上布置的夹合组件,所述夹合组件包括有位于下方的下夹合块以及位于其上方可沿竖直向移动的上夹合块,位于所述上夹合块和下夹合块之间形成有供卷棉本体盘卷至卷棉棒上的工作区间,所述下夹合块上开设有供卷棉棒搭设并可径向限位的槽口,该槽口同轴于电机三的输出轴布置;输送带组件,所述输送带组件具有用于输送卷棉带的输送轨道,所述卷棉本体位于相对于底带的下方铺设;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具有电机二和连接在电机二输出轴端的转轴二,所述转轴二连接至底带的一端并驱动其与所述卷棉本体分离;其中,所述输送轨道的一端指向并靠近于工作区间所在空间位置,所述转轴一贴合于底带上并在牵引组件的牵引力驱动下驱使底带与转轴一紧密贴合,所述卷棉棒的端部受限地连接在电机三的输出轴端,该卷棉棒通过电机三的驱动于所述槽口内转动。
[0005]还包括电机四,所述电机四设置在输送轨道的一侧,所述电机四的输出轴端连接有压合板,该压合板的底部可调节地压合于底带上端面处。
[0006]所述电机三的输出轴端同轴连接有限位端,所述限位端受限地与卷棉棒的端部连接。
[0007]所述卷棉棒水平搭设于槽口内。
[0008]所述槽口的底部与卷棉本体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0009]所述卷棉棒限位于槽口内后,该卷棉棒与所述转轴一平行。
[0010]还包括有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固设在输送轨道的一侧,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有支撑杆,以及连接在该支撑杆上的装配板,所述装配板的底部安装有装配支架,于所述装置支架上转动连接有转轴三,所述底带的端部自转轴一延伸贴合至转轴三后再经过转轴二连接。
[001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卷棉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加工,通过将卷棉棒放置于夹合组件处便可自动完成卷棉操作,使用过程精度高,成品率得到显著提成,且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夹合部与下夹合部未装夹卷棉棒时的状态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卷棉带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卷棉本体分布示意图;
[0017]图6为本专利技术卷棉棒的旋转卷棉状态图。
[0018]1基座、11装配台、2传动组件一、21底板一、211连接部一、212连接部二、22气缸一、221输出轴一、23连接块、24电机一、241转轴一、3牵引组件、31底板二、32支撑杆一、33装配板一、34电机二、35支撑架、36转轴二、4支架组件、41装配板二、42支撑杆二、43装配支架、44转轴三、5传动组件二、51支撑杆三、52连接板、53气缸二、531输出轴二、54上夹合块、541上夹合部一、5411第一槽口、542上夹合部二、5421第二槽口、55下夹合块、551下夹合部一、5511第三槽口、552下夹合部二、5521第四槽口、56工作区间、57电机三、571转轴三、58限位端、59支架、6输送带组件、61入料端口、62输送轨道、63支撑杆、64电机四、65压合板、7卷棉带、71底带、72卷棉本体、721胶合层、73分割线、8卷棉棒、81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0]请参见图1

6,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卷棉设备,可快速的将卷棉本体72旋转贴合在卷棉棒8上,为了便于理解,首先需要对卷棉带7和卷棉棒8进行说明;
[0021]卷棉带7:
[0022]所述的卷棉带7为胶合的长条带状物,其为上下分层结构,包括有底带71和与之胶合的卷棉本体72,在位于卷棉本体72的内侧面具有胶合层721,以实现与卷棉棒8的粘连,同时,底带71的内侧为光滑面,在经过受力后可方便的将其与卷棉本体72分离;另外,由于每次加工,需要在每个卷棉棒8上卷上相同大小的卷棉本体72,因此,该卷棉带7通过加工使得卷棉本体72之间形成有割裂的分割线73,于实作中,每卷完一根卷棉棒8,便消耗一片卷棉本体72,如此往复。
[0023]卷棉棒8:
[0024]所述卷棉棒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被使用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手动抓取该卷棉棒8的一端或使用机械手臂夹取该卷棉棒8的一端进行动作,以使其能放置在该卷棉设备的工位上,其上半部通过卷棉本体72盘卷,且需要说明的是,卷棉棒8在放置于工位上后,其为了适应性的可转动,端部需要相对固定,这里不限定卷棉棒8的端部结构或与之固定的具体结构,可以通过对其径向限位的键槽连接方式,或采用装夹的连接方式限位等。
[0025]下面,将结合卷棉带7和卷棉棒8详细的阐述该卷棉设备:
[0026]该种卷棉设备包括有如下;
[0027]传动组件一2:
[0028]所述传动组件一2具有气缸一22以及固接在气缸一22输出轴端的电机一24,所述气缸一22驱动电机一24沿轴向可往复的移动,所述电机一24具有转轴一241。
[0029]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所述的卷棉设备由多个组件协同装配完成,并同时安装在基座1上,所述基座1具有位于上端面的装配台11,所述传动组件一2通过底板21将气缸一22连接,所述底板21具有位于一端的连接部一211以及位于中间部的连接部二212,所述气缸一22的缸体前、后端分别通过连接部一211和连接部二212固接,所述气缸一22具有输出轴一221,该输出轴一221的端部固接有连接块23,所述电机一24安装在连接块23上,所述电机一24具有转轴一241,需要指出的是,所述转轴一241与电机一24的移动方向垂直,同时,转轴一241延伸至该传动组件一2的外侧,并用于连接在底带71上并对其位置限制。
[0030]传动组件二5:
[0031]所述传动组件二5具有电机三57和位于电机三57输出轴轴线上布置的夹合组件,所述夹合组件包括有位于下方的下夹合块55以及位于其上方可沿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棉设备,该卷棉设备用于将卷棉带上的卷棉本体自动地盘卷至卷棉棒上,所述卷棉带还具有与卷棉本体胶合后可拆分的底带,所述卷棉本体于底带上依次分离式地布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传动组件一,所述传动组件一具有气缸一以及固接在气缸一输出轴端的电机一,所述气缸一驱动电机一沿轴向可往复地移动,所述电机一具有转轴一;传动组件二,所述传动组件二具有电机三和位于电机三输出轴轴线上布置的夹合组件,所述夹合组件包括有位于下方的下夹合块以及位于其上方可沿竖直向移动的上夹合块,位于所述上夹合块和下夹合块之间形成有供卷棉本体盘卷至卷棉棒上的工作区间,所述下夹合块上开设有供卷棉棒搭设并可径向限位的槽口,该槽口同轴于电机三的输出轴布置;输送带组件,所述输送带组件具有用于输送卷棉带的输送轨道,所述卷棉本体位于相对于底带的下方铺设;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具有电机二和连接在电机二输出轴端的转轴二,所述转轴二连接至底带的一端并驱动其与所述卷棉本体分离;其中,所述输送轨道的一端指向并靠近于工作区间所在空间位置,所述转轴一贴合于底带上并在牵引组件的牵引力驱动下驱使底带与转轴一紧密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乐金王秀平许振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雷世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