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熔渣底滤池及高炉熔渣底滤法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394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炉熔渣底滤池及高炉熔渣底滤法过滤系统,涉及金属冶炼设备领域,所述高炉熔渣底滤池包括滤池本体,所述滤池本体内设有模块化过滤层,所述滤池本体通过所述模块化过滤层分为抓渣区和滤后沉淀区,所述滤后沉淀区内设有反冲洗管结构和排水结构,通过滤后沉淀区对过滤后的冲渣水进一步沉淀处理,降低水中粒渣用以减少渣粒对管道、阀门或泵体造成的磨损。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高炉熔渣底滤法过滤系统,所述高炉熔渣底滤法过滤系统包括冲洗管路和前述的高炉熔渣底滤池,其能够对排水结构进行反冲洗,通过底滤池和冲洗管路还实现了对冲渣水回收和利用,使得冲渣水能够循环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炉熔渣底滤池及高炉熔渣底滤法过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冶炼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炉熔渣底滤池及高炉熔渣底滤法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国内钢铁冶炼领域年粗钢产量约为10亿吨,每年用于生产粗钢的铁水约7亿吨,产生的高温液态熔渣约2.5亿吨。目前普遍采用水冲渣工艺对熔渣进行粒化处理。高炉水冲渣工艺有底滤法、转鼓法、轮法、搅拢水冲渣工艺系统设计法、拉萨法、圆盘法等,根据渣水分离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归为过滤法和机械法两种。国内外通常采用沉淀过滤法(常称底滤法)水渣工艺对熔渣进行处理。高炉炉渣经过水力冲渣,用水将炉渣击碎后,炉渣成为松散的渣水混合物,渣水混合物经过冲渣沟进入过滤池,液态水经过过滤池内的多层过滤层过滤,固态的渣粒沉积在过滤池底部,通过抓取机构将固态散装炉渣抓取、装车外运。经过水淬后的渣粒的粒径在0.2mm

3mm,主要用于水泥原料、隔热填料等,用途广泛。实际使用过程中,影响渣水分离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过滤层的过滤速率和分离效果:滤层太严密,导致过滤速度缓慢,渣水分离需要时间长,同时渣中水含量较高,无法实现合理回收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滤层太稀疏,导致细小的渣粒无法滤除,造成细小渣粒和液态水进入水循环系统,对水循环系统的管路、阀门、泵体均造成严重磨损,增加设备维护和检修成本,降低设备作业率,影响水渣系统的正常运行。
[0003]高炉冲渣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渣棉,在渣水分离的过程中,渣棉容易堵塞滤层内的过滤孔隙,造成渣层的板结,板结后的过滤层降低了过滤速度和效率,造成渣水系统生产不能顺利进行。生产实践表明,过滤层板结问题已经成为底滤法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冲渣水水质硬度较高,更增加了过滤层板结的可能性,一旦滤料板结,更换难度增大,严重的会影响高炉生产节奏。为了避免或减缓过滤层板结的难题,采用冲渣水进入过滤池底的底滤管对滤料进行反向冲洗,但因底滤管布置在过滤池底部,以集水为主要目的,反冲洗效果不太理想。同时现有底滤管多为长管结构,水压从底滤管上的过流孔中流出后会逐渐降低底滤管内的水压,使得底滤管存在反冲洗作用的盲区。由于盲区无法全方位得到冲洗,因此盲区是滤料发生板结的主要区域,滤料板结后如不及时处理会逐渐扩大甚至连接成片,进而严重影响过滤池的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高炉熔渣底滤池及高炉熔渣底滤法过滤系统,其能够对模块化过滤层及排水结构进行反向冲洗,极大减缓模块化过滤层的板结速度,延长模块化过滤层的使用寿命,降低水渣运行成本,并且能够提高排水结构的排水效果,通过滤后沉淀区还能够对过滤水进一步沉淀净化,避免细小渣粒进入管路进而对管道、阀门或泵体造成严重磨损,通过高炉熔渣底滤法过滤系统还实现了冲渣水的循环利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炉熔渣底滤池,所述高炉熔渣底滤池包括滤池本体,所述滤池本体内设有模块化过滤层,所述模块化过滤层与所述滤池本体的池底间隔设置,所述滤池本体通过所述模块化过滤层分为抓渣区和滤后沉淀区,所述滤后沉淀区中设有反冲洗管结构和排水结构,所述反冲洗管结构位于所述模块化过滤层与所述排水结构之间。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冲洗管结构包括多个独立分区进水管路,所述滤池本体的池底划分形成多个反冲分区,每个所述反冲分区中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独立分区进水管路。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独立分区进水管路包括相连接的分区进水主管和分区进水支管,所述分区进水支管的两端设有布水支管结构,所述布水支管结构上设有多个水流喷射孔。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水支管结构包括布水连接支管和连接在所述布水连接支管的两端的两根布水横向支管,所述分区进水支管与所述布水连接支管相连,在所述布水横向支管上间隔排列设有多根水流喷射管,多个所述水流喷射孔开设在多根所述水流喷射管上,所述水流喷射孔面向所述模块化过滤层设置。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流喷射孔沿所述水流喷射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列设置,所述水流喷射孔沿所述水流喷射管的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两个。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水流喷射管的长度方向,两两相邻的所述水流喷射孔的间距为100mm

400mm。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流喷射孔沿所述水流喷射管的圆周方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水流喷射孔关于所述水流喷射管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水流喷射孔绕所述水流喷射管轴线的夹角为30
°‑
180
°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流喷射孔的直径为5mm

30mm。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多个独立分区排水管路,所述滤池本体的池底划分形成多个排水分区,每个所述排水分区中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独立分区排水管路。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独立分区排水管路包括相连接的分区排水主管和分区排水支管,所述分区排水支管的两端设有排水支管结构,所述排水支管结构上设有多个排水孔。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支管结构包括排水连接支管和连接在所述排水连接支管的两端的两根排水横向支管,所述分区排水支管与所述排水连接支管相连,多个所述排水孔开设在多根所述排水横向支管上。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排水横向支管的长度方向,两两相邻的所述排水孔的间距为100mm

400mm。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孔沿所述排水横向支管的圆周方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排水孔关于所述排水横向支管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排水孔绕所述排水横向支管的轴线夹角为30
°‑
180
°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为10mm

50mm。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滤池本体上的排水
管和排污管,所述排水管和所述排污管均与所述滤后沉淀区相连通。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块化过滤层的底面贴合设有承重框架,所述承重框架的下部设有承重支架,所述承重框架通过所述承重支架支撑所述模块化过滤层。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承重框架包括多个第一格栅板和多个第二格栅板,多个所述第一格栅板和多个所述第二格栅板十字交叉排列相连,相邻的所述第一格栅板与所述第二格栅板之间的中空部分形成通水孔。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块化过滤层的顶面上设有过滤层保护结构。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层保护结构包括多根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熔渣底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熔渣底滤池包括滤池本体,所述滤池本体内设有模块化过滤层,所述模块化过滤层与所述滤池本体的池底间隔设置,所述滤池本体通过所述模块化过滤层分为抓渣区和滤后沉淀区,所述滤后沉淀区中设有反冲洗管结构和排水结构,所述反冲洗管结构位于所述模块化过滤层与所述排水结构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熔渣底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管结构包括多个独立分区进水管路,所述滤池本体的池底划分形成多个反冲分区,每个所述反冲分区中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独立分区进水管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熔渣底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分区进水管路包括相连接的分区进水主管和分区进水支管,所述分区进水支管的两端设有布水支管结构,所述布水支管结构上设有多个水流喷射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炉熔渣底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支管结构包括布水连接支管和连接在所述布水连接支管的两端的两根布水横向支管,所述分区进水支管与所述布水连接支管相连,在所述布水横向支管上间隔排列设有多根水流喷射管,多个所述水流喷射孔开设在多根所述水流喷射管上,所述水流喷射孔面向所述模块化过滤层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炉熔渣底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喷射孔沿所述水流喷射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列设置,所述水流喷射孔沿所述水流喷射管的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两个。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炉熔渣底滤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水流喷射管的长度方向,两两相邻的所述水流喷射孔的间距为100mm

400mm。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炉熔渣底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喷射孔沿所述水流喷射管的圆周方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水流喷射孔关于所述水流喷射管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水流喷射孔绕所述水流喷射管轴线的夹角为30
°‑
180
°
。8.如权利要求4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炉熔渣底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喷射孔的直径为5mm

30mm。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熔渣底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多个独立分区排水管路,所述滤池本体的池底划分形成多个排水分区,每个所述排水分区中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独立分区排水管路。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炉熔渣底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分区排水管路包括相连接的分区排水主管和分区排水支管,所述分区排水支管的两端设有排水支管结构,所述排水支管结构上设有多个排水孔。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炉熔渣底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支管结构包括排水连接支管和连接在所述排水连接支管的两端的两根排水横向支管,所述分区排水支管与所述排水连接支管相连,多个所述排水孔开设在多根所述排水横向支管上。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炉熔渣底滤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排水横向支管的长度方向,两两相邻的所述排水孔的间距为100mm

400mm。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炉熔渣底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沿所述排水横向支管的圆周方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排水孔关于所述排水横向支管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排水孔绕所述排水横向支管的轴线夹角为30
°‑
180
°
。14.如权利要求10

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炉熔渣底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的
直径为1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明山陈瑜王得刚郭戌段国建陈秀娟全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