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真空烧结炉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391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真空烧结炉,包括设有出气口A的真空烧结炉、与出气口A连通的冷却装置以及与冷却装置相连通并且设置有进气口A的真空泵,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方的进气口B、设置在壳体下方的出气口B、设置在壳体右端的进水口、设置在壳体左端的出水口、设置在壳体内部左侧并且与壳体左端之间具有左间隙的分隔板A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右侧且与壳体右端之间具有右间隙的分隔板B,冷却水的水流方向与真空烧结炉排出的气体方向相对,可使气体进行充分的冷却,分隔板A和分隔板B可防止壳体中真空烧结炉排出的气体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散发到空气中,进而得不到冷却并且使真空泵失去作用。冷却并且使真空泵失去作用。冷却并且使真空泵失去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真空烧结炉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真空烧结炉。

技术介绍

[0002]真空烧结和真空热处理应用广泛,在真空热处理或烧结时候,材料受热或通过反应时可能生成副作用气体,所以需要连续抽真空,然而一般真空泵不允许气体温度高于60度,这样就限制了真空烧结炉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将真空烧结炉内气体进行降温抽取的带冷却装置的真空烧结炉。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包括设有出气口A的真空烧结炉、与出气口A连通的冷却装置以及与冷却装置相连通并且设置有进气口A的真空泵,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方的进气口B、设置在壳体下方的出气口B、设置在壳体右端的进水口、设置在壳体左端的出水口、设置在壳体内部左侧并且与壳体左端之间具有左间隙的分隔板A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右侧且与壳体右端之间具有右间隙的分隔板B,所述分隔板A和分隔板B之间设置若干个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连通左间隙和右间隙,所述进气口B和出气口B位于分隔板A和分隔板B之间,所述出气口A与进气口B相连通,所述出气口B与进气口A相连通。
[0006]本技术所述分隔板A和分隔板B之间依次设置有折流板A、折流板B、折流板C、折流板D、折流板E、折流板F、折流板G以及折流板H,所述折流板A、折流板C、折流板E以及折流板G与壳体的内侧顶面固定连接并且与壳体的内侧底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折流板B、折流板D、折流板F以及折流板H与壳体的内侧底面固定连接并且与壳体的内侧顶面之间具有间隙,折流板A、折流板B、折流板C、折流板D、折流板E、折流板F、折流板G以及折流板H的两两之间具有间隙。
[0007]本技术所述冷却管在壳体内呈7*7矩阵等距分布。
[0008]本技术所述进气口B位于分隔板A和折流板A之间,所述出气口B位于分隔板B和折流板H之间。
[0009]本技术积极效果如下:
[0010]1、本技术冷却装置可将真空烧结炉内的气体进行降温,再通过真空泵进行抽取,冷却管内从右向左输送冷却水,冷却水的水流方向与真空烧结炉排出的气体方向相对,可使气体进行充分的冷却,分隔板A和分隔板B可防止壳体中真空烧结炉排出的气体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散发到空气中,进而得不到冷却并且使真空泵失去作用。
[0011]2、本技术折流板A、折流板B、折流板C、折流板D、折流板E、折流板F、折流板G以及折流板H可使真空烧结炉排出的气体与冷却管多次接触,从而增强冷却效果。
[0012]3、本技术冷却管在壳体内呈7*7矩阵等距分布,可使真空烧结炉排出的气体
与冷却管充分接触,从而增强冷却效果。
[0013]4、本技术进气口B位于分隔板A和折流板A之间,所述出气口B位于分隔板B和折流板H之间,可使加大真空烧结炉排出气体与冷却管接触的面积,从而增强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分隔板A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折流板A结构示意图。
[0018]在附图中:1、出气口A;2、真空烧结炉;3、进气口A;4、真空泵;5、壳体;6、进气口B;7、出气口B;8、进水口;9、出水口;10、左间隙;11、分隔板A;12、右间隙;13、分隔板B;14、冷却管;15、折流板A;16、折流板B;17、折流板C;18、折流板D;19、折流板E;20、折流板F;21、折流板G;22、折流板H。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附图1—4所示,本技术包括设有出气口A1的真空烧结炉2、与出气口A1连通的冷却装置以及与冷却装置相连通并且设置有进气口A3的真空泵4,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壳体5、设置在壳体5上方的进气口B6、设置在壳体5下方的出气口B7、设置在壳体5右端的进水口8、设置在壳体5左端的出水口9、设置在壳体5内部左侧并且与壳体5左端之间具有左间隙10的分隔板A11以及设置在壳体5内部右侧且与壳体5右端之间具有右间隙12的分隔板B13,所述分隔板A11和分隔板B13之间设置若干个冷却管14,所述冷却管14连通左间隙10和右间隙12,所述进气口B6和出气口B7位于分隔板A11和分隔板B13之间,所述出气口A1与进气口B6相连通,所述出气口B7与进气口A3相连通。冷却装置可将真空烧结炉2内的气体进行降温,再通过真空泵4进行抽取,冷却管14内从右向左输送冷却水,冷却水的水流方向与真空烧结炉2排出的气体方向相对,可使气体进行充分的冷却,分隔板A11和分隔板B13可防止壳体5中真空烧结炉2排出的气体通过进水口8和出水口9散发到空气中,进而得不到冷却并且使真空泵4失去作用。
[0020]本技术所述分隔板A11和分隔板B13之间依次设置有折流板A15、折流板B16、折流板C17、折流板D18、折流板E19、折流板F20、折流板G21以及折流板H22,所述折流板A15、折流板C17、折流板E19以及折流板G21与壳体5的内侧顶面固定连接并且与壳体5的内侧底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折流板B16、折流板D18、折流板F20以及折流板H22与壳体5的内侧底面固定连接并且与壳体5的内侧顶面之间具有间隙,折流板A15、折流板B16、折流板C17、折流板D18、折流板E19、折流板F20、折流板G21以及折流板H22的两两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冷却管14依次贯穿折流板A15、折流板B16、折流板C17、折流板D18、折流板E19、折流板F20、折流板G21以及折流板H22。折流板A15、折流板B16、折流板C17、折流板D18、折流板E19、折流板F20、折流板G21以及折流板H22可使真空烧结炉2排出的气体与冷却管14多次接触,从而增强冷却效果。
[0021]本技术所述冷却管14在壳体5内呈7*7矩阵等距分布。冷却管14在壳体5内呈7*7矩阵等距分布,可使真空烧结炉2排出的气体与冷却管14充分接触,从而增强冷却效果。
[0022]本技术所述进气口B6位于分隔板A11和折流板A15之间,所述出气口B7位于分隔板B13和折流板H22之间,可使加大真空烧结炉2排出气体与冷却管14接触的面积,从而增强冷却效果。
[00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真空烧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出气口A(1)的真空烧结炉(2)、与出气口A(1)连通的冷却装置以及与冷却装置相连通并且设置有进气口A(3)的真空泵(4),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壳体(5)、设置在壳体(5)上方的进气口B(6)、设置在壳体(5)下方的出气口B(7)、设置在壳体(5)右端的进水口(8)、设置在壳体(5)左端的出水口(9)、设置在壳体(5)内部左侧并且与壳体(5)左端之间具有左间隙(10)的分隔板A(11)以及设置在壳体(5)内部右侧且与壳体(5)右端之间具有右间隙(12)的分隔板B(13),所述分隔板A(11)和分隔板B(13)之间设置若干个冷却管(14),所述冷却管(14)连通左间隙(10)和右间隙(12),所述进气口B(6)和出气口B(7)位于分隔板A(11)和分隔板B(13)之间,所述出气口A(1)与进气口B(6)相连通,所述出气口B(7)与进气口A(3)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真空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A(11)和分隔板B(13)之间依次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美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