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建筑土木工程道路粉尘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387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建筑土木工程道路粉尘吸收装置,涉及建筑土木工程技术领域,通过控制板控制抽风扇进行吸尘操作,通过喷头喷洒水进行湿润、沉降,并在风力作用下将粉尘吹入沉淀管内进行存储,并在转动机构的带动下更换不同的沉淀管储存粉尘,在压实机构的作用下将粉尘压实,增加沉淀管内存储的粉尘,并使粉尘紧密,并在重力传感器的测量下将重量达到预设重量的粉尘排出,如此循环,持续对粉尘进行吸收、处理。处理。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建筑土木工程道路粉尘吸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建筑土木工程道路粉尘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土木工程是指除房屋建筑以外,为新建、改建或扩建各类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相关配套设施等所进行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维护等各项技术工作及其完成的工程实体。
[0003]一些环境较为复杂的建筑土木道路施工中,还需要对于同一位置进行分部使用不同功能的运输车作业,实际效率较低,并且车辆长时间多次碾压地面还容易使本就扬尘较为大的路面灰尘更多;在将灰尘吸入吸尘装置后,处理吸尘装置内部的灰尘时容易造成二次扬尘,且在处理过程中飞扬的灰尘容易被操作者吸入体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多功能建筑土木工程道路粉尘吸收装置,对道路粉尘进行吸收,在吸收后对粉尘进行处理,避免二次扬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实现的:
[0006]一种多功能建筑土木工程道路粉尘吸收装置,包括壳体、吸尘机构、降尘机构、粉尘处理机构、控制板;所述壳体内部中空,壳体的底端上设有注水口、排风口;
[0007]所述吸尘机构包括第一吸尘管、第二吸尘管、第一吸尘罩、第二吸尘罩、抽风扇;所述第一吸尘罩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底端上,第一吸尘罩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吸尘罩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侧壁上,第二吸尘罩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吸尘管为U形管,第一吸尘管设置在壳体内,第一吸尘管的一端与第一吸尘罩连通;所述第二吸尘管的一端与第二吸尘罩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吸尘管连通;所述抽风扇设置在第一吸尘管内,抽风扇位于第二吸尘管与第一吸尘管远离第一吸尘罩的端头之间;所述第一吸尘管、第二吸尘管内均设有阀门机构;
[0008]所述降尘机构包括水箱、水泵、注水管、输水管、喷头;所述水箱设置在壳体内,水泵设置在水箱上,水泵与水箱之间设有吸水管,注水管的一端与注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水箱连通,输水管的一端与水泵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吸尘管远离风扇一端连通,喷头设置在第一吸尘管内并与输水管连通;
[0009]所述粉尘处理机构包括内筒、沉淀筒、沉淀管、转动机构、上移机构、排污管、下移加压机构、封盖机构、重力传感器;所述内筒设置在壳体内,内筒内部中空并设有隔板,隔板将内筒的内部分隔为设备区、工作区,隔板上设有上移孔、下移孔;所述沉淀筒转动设置在
工作区内,沉淀筒内设有若干沉淀通道,沉淀通道的内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沉淀管内部中空、外壁上设有卡环,沉淀筒设置在沉淀通道内,卡环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机构设置在设备区,转动机构穿过隔板与沉淀筒连接;所述上移机构设置在设备区内,上移机构的一端位于上移孔内;所述排污管与下移孔连通;所述下移加压机构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顶端,下移加压机构、上移机构均分别与上移孔、下移孔对应设置;所述上移孔、下移孔分别与沉淀通道对应设置;所述封盖机构铰接在下移孔内;所述重力传感器设置在封盖机构内控制封盖机构的开启与关闭;
[0010]所述第一吸尘管远离第一吸尘罩的端头位于上移孔的正上方,第一吸尘管远离第一吸尘罩的端头与沉淀通道的上端之间留有间距;
[0011]所述控制板与吸尘机构、降尘机构、粉尘处理机构、阀门机构电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阀门机构包括阀门板、转轴、扭簧、电磁铁、座体;所述阀门板为圆形,阀门板通过转轴分别设置在第一吸尘管、第二吸尘管内,扭簧设置在转轴上,电磁铁设置在阀门板远离转轴的端面上,座体设置在转轴对侧的第一吸尘管、第二吸尘管的内壁上,座体与电磁铁通过磁力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尘罩、第二吸尘罩均为长条形,第一吸尘罩、第二吸尘罩内设有长条形的进风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输水管上设有分水管,分水管与第一吸尘管远离第一吸尘罩的端头的弯管处连接,第一吸尘管远离第一吸尘罩的端头的弯管内设有与分水管连接的所述喷头。
[0015]进一步的,所述水箱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壳体上设有报警器。
[0016]进一步的,所述封盖机构包括封盖板、支座、连杆、连轴、齿轮、齿条、行程电磁阀;所述支座对称设置在隔板上,支座位于设备区,连轴转动设置在支座上,连杆与连轴连接,封盖板的边缘与连杆连接,封盖板位于下移孔的下方,封盖板上设有端盖,齿轮与连轴连接,齿条与齿轮啮合,行程电磁阀设置在沉淀筒内并与齿条连接;所述重力传感器设置在端盖内。
[0017]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第一吸尘管远离第一吸尘罩的端头与沉淀通道的上端之间的间距。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尘管的直径小于沉淀管的内径,第一吸尘管与沉淀管之间形成排风通道。
[0019]进一步的,所述沉淀通道呈环状设置在沉淀筒上;所述壳体的内部顶端上还设有压实机构;所述压实机构包括液压杆、压实盘,液压杆的一端与壳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压实盘连接,压实机构位于下移加压机构及第一吸尘管远离第一吸尘罩的端头之间,压实机构与沉淀通道对应设置;所述压实盘的边缘上设有减压孔。
[002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建筑土木工程道路粉尘吸收装置在道路粉尘吸收中的应用:
[0021]接通该多功能建筑土木工程道路粉尘吸收装置的电源,控制板控制水泵、抽风扇、上移机构工作,水泵将水箱内的水经输水管输送到喷头,喷头将水分散喷洒在第一吸尘管内,上移机构采用液压杆,上移机构推动位于上移孔处的沉淀管上移将第一吸尘管的端头包裹在内;抽风扇工作产生吸力将外部的粉尘吸入,通过控制第一吸尘管或第二吸尘管内
的阀门机构的开启与关闭控制抽风扇自第一抽风罩处或第二抽风罩处吸入粉尘,第一抽风罩处的粉尘来源与地面,第二抽风罩处的粉尘来源与飞扬在空气中的粉尘,粉尘进入抽风扇后经喷头喷淋进行湿润、沉降,在抽风扇的风力作用下吹入沉淀管内储存,抽风扇吹入的风力自第一吸尘管与沉淀管之间形成的排风通道、排风口排出;
[0022]在抽风扇将粉尘吹入沉淀管内进行储存时,通过控制板控制转动机构的工作时间间隔,在转动机构转动前,控制按控制上移机构下移回到原位,沉淀管随之下移使得沉淀管与第一吸尘管分离,转动机构带动沉淀筒转动,将在前使用的沉淀管相邻的沉淀管转动至第一吸尘管的下方,控制板在控制上移机构上移,将沉淀管推动上移包裹第一吸尘管,继续储存粉尘;同时压实机构下移将在前存储粉尘的沉淀管内的粉尘进行压实操作,如此反复对粉尘进行吸收、处理;
[0023]在转动机构带动沉淀筒转动的过程中,当沉淀筒内的沉淀管到达封盖板时,封盖板内的重力传感器对沉淀管进行称重操作,当重量到达预设值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建筑土木工程道路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吸尘机构、降尘机构、粉尘处理机构、控制板;所述壳体内部中空,壳体的底端上设有注水口、排风口;所述吸尘机构包括第一吸尘管、第二吸尘管、第一吸尘罩、第二吸尘罩、抽风扇;所述第一吸尘罩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底端上,第一吸尘罩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吸尘罩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侧壁上,第二吸尘罩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吸尘管为U形管,第一吸尘管设置在壳体内,第一吸尘管的一端与第一吸尘罩连通;所述第二吸尘管的一端与第二吸尘罩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吸尘管连通;所述抽风扇设置在第一吸尘管内,抽风扇位于第二吸尘管与第一吸尘管远离第一吸尘罩的端头之间;所述第一吸尘管、第二吸尘管内均设有阀门机构;所述降尘机构包括水箱、水泵、注水管、输水管、喷头;所述水箱设置在壳体内,水泵设置在水箱上,水泵与水箱之间设有吸水管,注水管的一端与注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水箱连通,输水管的一端与水泵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吸尘管远离风扇一端连通,喷头设置在第一吸尘管内并与输水管连通;所述粉尘处理机构包括内筒、沉淀筒、沉淀管、转动机构、上移机构、排污管、下移加压机构、封盖机构、重力传感器;所述内筒设置在壳体内,内筒内部中空并设有隔板,隔板将内筒的内部分隔为设备区、工作区,隔板上设有上移孔、下移孔;所述沉淀筒转动设置在工作区内,沉淀筒内设有若干沉淀通道,沉淀通道的内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沉淀管内部中空、外壁上设有卡环,沉淀筒设置在沉淀通道内,卡环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机构设置在设备区,转动机构穿过隔板与沉淀筒连接;所述上移机构设置在设备区内,上移机构的一端位于上移孔内;所述排污管与下移孔连通;所述下移加压机构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顶端,下移加压机构、上移机构均分别与上移孔、下移孔对应设置;所述上移孔、下移孔分别与沉淀通道对应设置;所述封盖机构铰接在下移孔内;所述重力传感器设置在封盖机构内控制封盖机构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第一吸尘管远离第一吸尘罩的端头位于上移孔的正上方,第一吸尘管远离第一吸尘罩的端头与沉淀通道的上端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控制板与吸尘机构、降尘机构、粉尘处理机构、阀门机构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建筑土木工程道路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机构包括阀门板、转轴、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强童怀峰郭力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