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裂解炉烟气脱硫、除尘与除焦油一体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325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6
一种垃圾裂解炉烟气脱硫、除尘与除焦油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进烟气装置(2)、筒体(1)、喷淋装置(3)、排放装置(4)和收集装置(5);排放装置(4)、筒体(1)和收集装置(5)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筒体(1)设有夹层空间,进烟气装置(2)通过夹层空间与筒体(1)内部连通,喷淋装置(3)的工作端竖直设置在筒体(1)内。垃圾裂解炉的烟气经石灰水喷淋去除硫化物后切向进入烟道,烟气高速旋转,借助离心力的作用,颗粒物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烟气再经过喷淋装置后温度下降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裂解炉烟气脱硫、除尘与除焦油一体化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烟气净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裂解炉烟气脱硫、除尘与除焦油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垃圾经热解、裂解处理所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水蒸汽、焦油和颗粒物,需经净化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0003]垃圾裂解炉通常接有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属于过滤式除尘装置,除尘效果好,但对于垃圾裂解炉产生的烟气中的硫化物、焦油和水蒸气就显得疲于应付。
[0004]布袋除尘器是易损设备,除尘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垃圾裂解炉运行稳定性和烟气排放水平,除尘器故障也将大大降低垃圾裂解炉的使用年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裂解炉烟气脱硫、除尘与除焦油一体化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现有除尘器不适用除焦油、水蒸气和硫化物的问题以及除尘器故障降低裂解炉运行稳定性和烟气排放水平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垃圾裂解炉烟气脱硫、除尘与除焦油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进烟气装置、筒体、喷淋装置、排放装置和收集装置;排放装置、筒体和收集装置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筒体设有夹层空间,进烟气装置通过夹层空间与筒体内部连通,进烟气装置设有脱硫喷淋管,喷淋装置的工作端竖直设置在筒体内。
[0007]进一步的,筒体包括内筒、外筒、水冷壁进水管和水冷壁出水管;内筒套接在外筒之内,夹层空间是内筒和外筒之间的间隙即烟道,内筒和外筒都是中空的腔体,水冷壁进水管分别与内筒底端和外筒底端连通,水冷壁出水管分别与内筒顶端和外筒顶端连通。
[0008]进一步的,内筒包括第一内管、第一外管、内筒进水口和内筒出水口;第一内管和第一外管套接且两端封口形成第一中空腔体,第一中空腔体顶端通过内筒出水口与水冷壁出水管连通,第一中空腔体底端通过内筒进水口与水冷壁进水管连通。
[0009]进一步的,外筒包括第二内管、第二外管、外筒进水口和外筒出水口;第二内管和第二外管套接且两端封口形成第二中空腔体,第二中空腔体顶端通过内筒出水口与水冷壁出水管连通,第二中空腔体底端通过内筒进水口与水冷壁进水管连通。
[0010]进一步的,进烟气装置包括烟气进口、脱硫室,脱硫喷淋管和烟气管道;烟气进口和烟气管道分别与脱硫室相对的两侧连通,脱硫喷淋管的工作端设置在脱硫室内且在烟气进口和烟气管道入口的上方,脱硫喷淋管内设有20%浓度的石灰水。
[0011]进一步的,烟气管道呈涡线形缠绕在内筒之外,烟气管道与外筒上端连接将烟道顶端封堵,烟气管道与烟道连通。
[0012]进一步的,脱硫室是上部呈长方体下部为斗形的中空腔体,脱硫室下端设有引流管。
[0013]进一步的,喷淋装置包括给水管、喷嘴、淋水内盘和淋水外盘;给水管由筒体外进入到内筒内侧,给水管位于内筒内侧一端竖直设置,喷嘴设置在给水管顶端,若干淋水外盘与若干淋水内盘交错设置在喷嘴下端,淋水内盘内径端与给水管连接,淋水外盘外径端与内筒连接,淋水外盘的内径小于淋水内盘的外径,内筒和给水管之间形成波形烟气通道。
[0014]进一步的,给水管另一端供冷水。
[0015]进一步的,淋水外盘的内径端设有存水边沿。
[0016]进一步的,淋水内盘的外径端设有存水边沿。
[0017]进一步的,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斗、脱硫接漏斗和阀门;收集斗顶端与外筒可拆卸连接,收集斗与外筒之间通过橡胶板密封,阀门设在收集斗底端出口,脱硫接漏斗通过接管与收集斗侧壁连通,脱硫接漏斗承接引流管。
[0018]进一步的,排放装置包括上盖、烟气挡板和烟气出口;上盖向上凸起呈碟形,上盖下端与内筒连接,上盖顶端的缺口与烟气出口连通,烟气挡板设置在烟气出口下方,烟气挡板通过若干钢条与上盖连接。
[0019]进一步的,烟气挡板向下凸起呈锥形,烟气挡板直径大于烟气出口直径且小于内筒内径。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具有脱硫、除尘、除水蒸气与除焦油一体化处理功能,处理效率高,装置无过滤布袋这种易损耗件,运行平稳持久,经处理后的垃圾裂解炉烟气可达到直接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3是筒体示意图,
[0025]图4是进烟气装置示意图,
[0026]图5是图4的A

A剖视图,
[0027]图6是喷淋装置示意图,
[0028]图7是排放装置示意图,
[0029]图8是收集装置示意图,
[0030]图中:1

筒体、11

外筒、12

内筒、13

水冷壁进水管、14

水冷壁出水管、15

烟道、2

进烟气装置、21

烟气管道、22

脱硫室、23

烟气进口、24

脱硫喷淋管、25

引流管、3

喷淋装置、31

给水管、32

喷嘴、33

淋水内盘、34

淋水外盘、4

排放装置、41

上盖、42

烟气出口、43

烟气挡板、5

收集装置、51

收集斗、52

阀门、53

脱硫接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32]本技术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
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可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螺栓连接。
[003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图中箭头表示烟气流动路径。
[0034]如图所示,一种垃圾裂解炉烟气脱硫、除尘与除焦油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进烟气装置2、筒体1、喷淋装置3、排放装置4和收集装置5;排放装置4、筒体1和收集装置5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筒体1设有夹层空间,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裂解炉烟气脱硫、除尘与除焦油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烟气装置(2)、筒体(1)、喷淋装置(3)、排放装置(4)和收集装置(5);排放装置(4)、筒体(1)和收集装置(5)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筒体(1)设有夹层空间,进烟气装置(2)通过夹层空间与筒体(1)内部连通,喷淋装置(3)的工作端竖直设置在筒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裂解炉烟气脱硫、除尘与除焦油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包括内筒(12)、外筒(11)、水冷壁进水管(13)和水冷壁出水管(14);内筒(12)套接在外筒(11)之内,夹层空间是内筒(12)和外筒(11)之间的间隙即烟道(15),内筒(12)和外筒(11)都是中空的腔体,水冷壁进水管(13)分别与内筒(12)底端和外筒(11)底端连通,水冷壁出水管(14)分别与内筒(12)顶端和外筒(11)顶端连通,内筒(12)和外筒(11)中设有冷却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裂解炉烟气脱硫、除尘与除焦油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烟气装置(2)包括烟气进口(23)、脱硫室(22),脱硫喷淋管(24)和烟气管道(21);烟气进口(23)和烟气管道(21)分别与脱硫室(22)相对的两侧连通,脱硫喷淋管(24)的工作端设置在脱硫室(22)内且在烟气进口(23)和烟气管道(21)入口的上方,脱硫喷淋管(24)内设有20%浓度的石灰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裂解炉烟气脱硫、除尘与除焦油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道(21)呈涡线形缠绕在内筒(12)之外,烟气管道(21)与外筒(11)上端连接将烟道(15)顶端封堵,烟气管道(21)与烟道(15)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垃圾裂解炉烟气脱硫、除尘与除焦油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室(22)是上部呈长方体下部为斗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闫亮郭振航赵奉仪赵纪涛贾英琦姜子俊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市环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