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窑炉用对开式窑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3555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窑炉用对开式窑门,包括对开设置的左门体及右门体,且中央开设固定孔,左门体及右门体分别在固定孔上固定设有左管箍及右管箍,左门体及右门体上分别上下交错设有下铰链座及上铰链座,下铰链座及上铰链座分别铰接设有加长连杆,两个加长连杆的末端分别铰接设有半圆弧的下箍体及上箍体,下箍体及上箍体的两自由端均固定设有连接座,下箍体及上箍体能够从左管箍和右管箍上下接缝处抱紧,并通过连接座相互对接并紧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回转窑窑门技术领域,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封闭效果好、使用简便。使用简便。使用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窑炉用对开式窑门


[0001]本技术涉及回转窑窑门
,具体是指一种回转窑炉用对开式窑门。

技术介绍

[0002]回转窑的窑门是设置在窑头窑口的可开启的密封门,窑门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防止窑内的高温外逸,从而保证窑内正常烧制。现在,多数窑门选用上下轨道的形式,因此是横拉状开启,但是这种形式的密封性较差,容易漏风,而且对于轨道和滑轮来说其内部易被积料而导致卡死,因此就会使开启较为麻烦。目前也有采用对开式的窑门,但是对喷煤管进行紧固的管箍由结构限制为左右闭合的形式,而门中缝处受压强、密封性差,因此密封效果不佳。
[0003]为此申请人提出一种针对喷煤管管箍进行加强密封、不易漏料且使用简单的对开式窑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封闭效果好、使用简便的回转窑炉用对开式窑门。
[0005]本设计提出一种回转窑炉用对开式窑门,包括分别铰接窑头并设置在窑口的左门体和右门体,所述左门体及右门体呈对开设置,且中央开设固定孔,所述左门体及右门体分别在所述固定孔上固定设有左管箍及右管箍,所述左管箍及右管箍均为半圆筒状结构且能够相互闭合形成固定通道,所述左门体及右门体上分别上下交错设有下铰链座及上铰链座,所述下铰链座及上铰链座分别铰接设有加长连杆,两个所述加长连杆的末端分别铰接设有半圆弧的下箍体及上箍体,所述下箍体及上箍体的两自由端均固定设有连接座,所述下箍体及上箍体能够从所述左管箍和右管箍上下接缝处抱紧,并通过所述连接座相互对接并紧固。
[0006]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连接座之间被同一根螺栓贯通并通过螺母进行紧固。
[0007]进一步地,所述左门体及右门体的上沿及下沿分别设有若干门体压紧装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门体压紧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窑口墙壁上的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左门体或右门体上的压紧座、铰接设置在所述压紧座上的压紧块和压紧手柄,其中,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供所述压紧块插入的压紧腔,所述压紧手柄可通过在所述压紧座上旋转并利用杠杆作用使所述压紧块与所述压紧座相互抵接,并且向左门体或右门体的外侧向窑口施压。
[0009]进一步地,位于同一门体的上沿或下沿的若干所述门体压紧装置的若干压紧手柄皆固定连接有一根横梁。
[0010]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提出一种回转窑炉用对开式窑门,在左管箍和右管箍的基础上增加可活动的上下箍体,从而加强窑门中最薄弱的环节,保持窑门不漏风、不漏料;由于上下箍体的铰接形式,使用者可以
快速进行上下箍体的安装和定位,方便准确配合及使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一种回转窑炉用对开式窑门的密封状态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一种回转窑炉用对开式窑门的解锁状态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一种回转窑炉用对开式窑门的门体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如图所示:1、左门体,2、右门体,3、固定孔,4、左管箍,5、右管箍,6、上铰链座,7、下铰链座,8、加长连杆,9、上箍体,10、下箍体,11、连接座,12、螺栓,13、螺母,14、门体压紧装置,15、固定座,16、压紧块,17、压紧手柄,18、压紧座,19、压紧连杆,20、观察窗,21、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实施例1,见图1

3所示:本装置一种回转窑炉用对开式窑门,包括左门体1及右门体2。左门体1和右门体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铰接窑头并设置在窑口,左门体1和右门体2接采用高强度耐火合金制作,并在内侧进行淬火处理,左门体1上还设有观察窗20。本实施例中采用单自由度的铰接形式,门轴和门套皆使用耐热合金钢。而左门体1和右门体2分别在中央开设半圆形的固定孔3,固定孔3用于固定喷煤管。为了保证喷煤管与窑门的连接处保持密封,在所述固定孔3上固定设有左管箍4及右管箍5,所述左管箍4及右管箍5均为半圆筒状结构且能够相互闭合形成固定通道。
[0017]相互分离的左管箍4和右管箍5在进行连接时,上下接缝处会最先由于压力作用分离,因此为了应对窑内产生内爆的突然压力。还需要设置第二层的抱箍结构。而为了方便上下抱箍结构的安装、定位和拆卸,在所述左门体1及右门体2上分别上下交错设有下铰链座7及上铰链座6。所述下铰链座7及上铰链座6分别铰接设有加长连杆8。两个所述加长连杆8的末端分别铰接设有半圆弧的下箍体10及上箍体9。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增加上箍体9和下箍体10的活动范围,并使两者固定后稳定性提高。而所述下箍体10及上箍体9的抱紧是依靠在两自由端固定设置连接座11,连接座11上开设连接孔,上下对应的一对连接座11通过螺栓12螺母13作为紧固件来进行紧固。因此所述下箍体10及上箍体9能够从所述左管箍4和右管箍5上下接缝处抱紧,并进行紧固。
[0018]而门体的密封则还要依靠在所述左门体1及右门体2的上沿及下沿分别设置门体压紧装置14。具体地每扇门体的上下沿设置两个门体压紧装置14。具体的,所述门体压紧装置14包括固定安装在窑口墙壁上的固定座15、固定设置在所述左门体1或右门体2上的压紧座18、铰接设置在所述压紧座18上的压紧块16和压紧手柄17,其中,所述固定座15上开设有供所述压紧块16插入的压紧腔,所述压紧手柄17通过一个压紧连杆19与压紧块16铰接,因此压紧手柄17在沿自身的铰接轴旋转时,会通过压紧连杆19作为杠杆来拉动压紧块16旋转,在压紧手柄17下压时,所述压紧块16与所述压紧座18插接并且向外紧密抵接压紧座18,此时压紧座18会向内压紧门体。而为了方便拉动压紧手柄17,位于同一门体的上沿或下沿的若干所述门体压紧装置14的若干压紧手柄17皆固定连接有一根横梁21。
[0019]具体使用时,可参见图1、2的两种状态,在密闭状态时,左门体1和右门体2闭合,左
管箍4和右管箍5同时闭合并固定喷煤管,上箍体9和下箍体10从上下抱紧左管箍4和右管箍5,而门体压紧装置14则处于压紧手柄17下压的锁定状态。需要进行解锁时,则首先接触门体压紧装置14的锁定,再拆除螺栓12螺母13,使下箍体10分离下落、上箍体9向上拨开,可以快速实现窑门解锁。
[0020]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窑炉用对开式窑门,包括分别铰接窑头并设置在窑口的左门体(1)和右门体(2),所述左门体(1)及右门体(2)呈对开设置,且中央开设固定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门体(1)及右门体(2)分别在所述固定孔(3)上固定设有左管箍(4)及右管箍(5),所述左管箍(4)及右管箍(5)均为半圆筒状结构且能够相互闭合形成固定通道,所述左门体(1)及右门体(2)上分别上下交错设有下铰链座(7)及上铰链座(6),所述下铰链座(7)及上铰链座(6)分别铰接设有加长连杆(8),两个所述加长连杆(8)的末端分别铰接设有半圆弧的下箍体(10)及上箍体(9),所述下箍体(10)及上箍体(9)的两自由端均固定设有连接座(11),所述下箍体(10)及上箍体(9)能够从所述左管箍(4)和右管箍(5)上下接缝处抱紧,并通过所述连接座(11)相互对接并紧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窑炉用对开式窑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座(11)之间被同一根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明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汉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