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内检潜油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355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9
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内检潜油机器人,包括有碟形壳体,碟形壳体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贯穿腔,贯穿腔内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螺旋桨和竖直设置的排油转套,排油转套的内腔与贯穿腔相联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检修流程,大大减轻了现场检修人员的工作量,不易碰撞变压器表面,很好的保护了变压器的内部结构,且位于机器人内部的摄像头能根据排油方向进行同步转动,保证始终位于行进方向的前端,视线方向和行进方向始终一致,内检行进过程及转向时不易丢失检修目标,保证了变压器内检的正常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消除了安全隐患。消除了安全隐患。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内检潜油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检修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内检潜油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特高压交流变压器是特高压变电站的核心设备,在处理变压器内部故障时,通常需要检修人员进入变压器内部进行检查,找出故障源,从而确定故障原因,制定解决方案,而特高压变压器内部结构复杂,空间狭小,人员在内部作业较为困难,很多部位人员难以到达,存在检查死角,因此内检结果往往很难找到内部故障根源,并且进入变压器内部检查之前,还需要进行排油、抽真空、真空注油、热油循环等复杂工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检修风险和难度,现有的解决办法是采用潜油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变压器内检,但潜油机器人普遍存在有转弯半径过大,在冷却油的阻力作用下会导致操控不精准,进行内检行进时,转动一定角度后容易丢失检修目标等缺点,不便于变压器内检的顺利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内检潜油机器人,机器人本体不需要进行转动,通过改变内部的排油方向能选择行进方向,且机器人内部的摄像头始终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内检潜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碟形壳体(1),碟形壳体(1)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贯穿腔(2),贯穿腔(2)内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螺旋桨(3)和竖直设置的排油转套(4),排油转套(4)的内腔与贯穿腔(2)相联通,在排油转套(4)的外周连接有轴流扇叶(5),排油转套(4)上安装有第一外齿圈(6),碟形壳体(1)内安装有与排油转套(4)相配合的行进方向转套(7),行进方向转套(7)套装在排油转套(4)外周,所述轴流扇叶(5)的外周连接有环形板(26),环形板(26)与行进方向转套(7)的内周表面相配合,所述环形板(26)上还设有密封圈(27),在行进方向转套(7)上安装有第二外齿圈(16),轴流扇叶(5)将行进方向转套(7)的内腔分为上下布置的第一腔室(8)和第二腔室(9),行进方向转套(7)上开设有与第一腔室(8)相联通的第一通孔(10)以及与第二腔室(9)相联通的第二通孔(11),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的中轴线在行进方向转套(7)圆形底面上的投影分别位于行进方向转套(7)底面直径的两端,对应于第一腔室(8)及第二腔室(9)的位置,在碟形壳体(1)内分别开设有圆周布置的八个第一走油腔(12)和第二走油腔(13),上下位置的第一走油腔(12)和第二走油腔(13)均能一一对应,其中第一通孔(10)能和第一走油腔(12)相联通,第二通孔(11)能和第二走油腔(13)相联通,轴流扇叶(5)转动时能使其中一组第一走油腔(12)和第二走油腔(13)相联通,碟形壳体(1)内安装有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5),第一电机(1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第一外齿圈(6)相配合的第一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海龙张达肖辉李厚芝张文佳吕婷婷王皓冀君韩玉涛宋建段立果孔祥国张世竞胡彦泉顾显华盛祯田晖卢志海崔勇陈健闫超史伟波石璐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