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内检潜油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检修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内检潜油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特高压交流变压器是特高压变电站的核心设备,在处理变压器内部故障时,通常需要检修人员进入变压器内部进行检查,找出故障源,从而确定故障原因,制定解决方案,而特高压变压器内部结构复杂,空间狭小,人员在内部作业较为困难,很多部位人员难以到达,存在检查死角,因此内检结果往往很难找到内部故障根源,并且进入变压器内部检查之前,还需要进行排油、抽真空、真空注油、热油循环等复杂工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检修风险和难度,现有的解决办法是采用潜油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变压器内检,但潜油机器人普遍存在有转弯半径过大,在冷却油的阻力作用下会导致操控不精准,进行内检行进时,转动一定角度后容易丢失检修目标等缺点,不便于变压器内检的顺利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内检潜油机器人,机器人本体不需要进行转动,通过改变内部的排油方向能选择行进方向,且机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内检潜油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碟形壳体(1),碟形壳体(1)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贯穿腔(2),贯穿腔(2)内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螺旋桨(3)和竖直设置的排油转套(4),排油转套(4)的内腔与贯穿腔(2)相联通,在排油转套(4)的外周连接有轴流扇叶(5),排油转套(4)上安装有第一外齿圈(6),碟形壳体(1)内安装有与排油转套(4)相配合的行进方向转套(7),行进方向转套(7)套装在排油转套(4)外周,所述轴流扇叶(5)的外周连接有环形板(26),环形板(26)与行进方向转套(7)的内周表面相配合,所述环形板(26)上还设有密封圈(27),在行进方向转套(7)上安装有第二外齿圈(16),轴流扇叶(5)将行进方向转套(7)的内腔分为上下布置的第一腔室(8)和第二腔室(9),行进方向转套(7)上开设有与第一腔室(8)相联通的第一通孔(10)以及与第二腔室(9)相联通的第二通孔(11),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的中轴线在行进方向转套(7)圆形底面上的投影分别位于行进方向转套(7)底面直径的两端,对应于第一腔室(8)及第二腔室(9)的位置,在碟形壳体(1)内分别开设有圆周布置的八个第一走油腔(12)和第二走油腔(13),上下位置的第一走油腔(12)和第二走油腔(13)均能一一对应,其中第一通孔(10)能和第一走油腔(12)相联通,第二通孔(11)能和第二走油腔(13)相联通,轴流扇叶(5)转动时能使其中一组第一走油腔(12)和第二走油腔(13)相联通,碟形壳体(1)内安装有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5),第一电机(1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第一外齿圈(6)相配合的第一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海龙,张达,肖辉,李厚芝,张文佳,吕婷婷,王皓,冀君,韩玉涛,宋建,段立果,孔祥国,张世竞,胡彦泉,顾显华,盛祯,田晖,卢志海,崔勇,陈健,闫超,史伟波,石璐,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