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茶叶瓶式炒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98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炒干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节能茶叶瓶式炒干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有蜗柱,所述壳体的内腔蜗柱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壳体的内腔下部滑动连接有承接环,所述承接环和传动齿轮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承接环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炒锅,所述炒锅的内腔边缘固定连接有加热块,所述壳体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该节能茶叶瓶式炒干机,通过设计可在转动时同期上下振动的炒锅,配合匀度盘对茶叶进行导入,窝型盘对茶叶匀抛,使得茶叶整体形成大翻炒循环,从而避免底部茶叶长时间被加热损伤、有效提升了设备的翻炒效率且缩小了能耗支出。支出。支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茶叶瓶式炒干机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炒干机
,具体为一种节能茶叶瓶式炒干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茶叶在加工脱水时需要利用炒干机进行烘炒处理,而一般的茶叶瓶式炒干机在使用过程中,采用的翻炒机构难以触及到炒具底部的茶叶,底部的茶叶存在长时间高温的情况,继而导致其损坏,此外茶叶整体难以在炒制过程中形成较大的循环运动机制,继而导致其需要被翻炒的时间加长且需要额外的热量供给。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茶叶瓶式炒干机,具备避免底部茶叶长时间被加热损伤、有效提升了设备的翻炒效率且缩小了能耗支出的优点,解决了一般的茶叶瓶式炒干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底部茶叶长时间被加热而损伤、设备的翻炒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实现上述避免底部茶叶长时间被加热损伤、有效提升了设备的翻炒效率且缩小了能耗支出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茶叶瓶式炒干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有蜗柱,所述壳体的内腔蜗柱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壳体的内腔下部滑动连接有承接环,所述承接环和传动齿轮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承接环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炒锅,所述炒锅的内腔边缘固定连接有加热块,所述壳体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匀度盘,所述匀度盘的外围均匀开设有匀分槽,所述匀度盘的表面均匀开设有排放槽,所述壳体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套接在定位杆上的导接管,所述导接管的外围开设有环槽,所述导接管的下端匀度盘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窝型盘,所述炒锅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接在导接管上的导接框,所述导接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延伸至环槽上的导柱。
[0005]优选的,所述蜗柱和传动齿轮之间啮合连接,从而便于蜗柱同步带动两侧的传动齿轮旋转,使得连杆带动承接环运动时能够平稳。
[0006]优选的,所述蜗柱的上端开设有与炒锅适配的卡接槽,从而便于蜗柱带动炒锅转动时,炒锅还可自由上下运动。
[0007]优选的,所述加热块与匀度盘的尺寸相适配且加热块的表面朝向中心倾斜,从而便于任意一侧的茶叶在重力作用下朝加热块与匀度盘交接的区域运动。
[0008]优选的,所述匀分槽和排放槽分别于匀度盘上交错开设,从而便于均匀炒茶。
[0009]优选的,所述排放槽于匀度盘上由内向外向上倾斜开设,从而使得其可配合窝型盘将进入到匀度盘内腔的茶叶输出,而避免外部的茶叶直接错开匀分槽进入到匀度盘的内腔。
[0010]优选的,所述环槽的尺寸与导柱的尺寸相适配,从而使得导柱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时,可使得开设有环槽的导接管正反转动。
[0011]有益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茶叶瓶式炒干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节能茶叶瓶式炒干机,通过蜗柱转动时带动炒锅转动,由于匀度盘固定设计在壳体的内腔加热块的中部,其不随炒锅同步转动,在炒锅转动时加热块表面的茶叶继而在匀分槽槽口的作用下被抵接而整体位移,对应的由于传动齿轮带动连杆使得承接环上下往复运动,炒锅继而也随之上下运动,实现对内部茶叶整体翻炒的目的,从而避免底部茶叶长时间被加热损伤。
[0014]2、该节能茶叶瓶式炒干机,通过匀分槽的槽口对茶叶进行阻碍使得茶叶整体被迫运动时,部分茶叶则会随机进入到匀分槽的内部,其在外部茶叶的推动下分布到窝型盘的表面,由于炒锅上下位移时会带动导接框使得导接管快速正反往复运动,窝型盘则会使得其上的茶叶在惯性作用下沿着各个排放槽均匀排放至外部茶叶中,且直接落在加热块的边缘,在加热块倾斜面的作用下,各个区域的茶叶则会形成由加热块至匀分槽至窝型盘至排放槽的环形运动模式,由于茶叶还跟随炒锅做圆周运动,继而使得茶叶整体能够被较深层次的翻炒,从而有效提升了设备的翻炒效率且缩小了能耗支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主剖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匀度盘等连接部分的俯剖视图;
[0017]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实用加热块等连接部分的正剖视图。
[0019]图中:1、壳体;2、蜗柱;3、传动齿轮;4、承接环;5、连杆;6、炒锅;7、加热块;8、定位杆;9、匀度盘;10、匀分槽;11、排放槽;12、导接管;13、环槽;14、窝型盘;15、导接框;16、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一种节能茶叶瓶式炒干机,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有蜗柱2,蜗柱2和传动齿轮3之间啮合连接,从而便于蜗柱2同步带动两侧的传动齿轮3旋转,使得连杆5带动承接环4运动时能够平稳,蜗柱2的上端开设有与炒锅6适配的卡接槽,从而便于蜗柱2带动炒锅6转动时,炒锅6还可自由上下运动,壳体1的内腔蜗柱2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3,壳体1的内腔下部滑动连接有承接环4,承接环4和传动齿轮3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杆5,承接环4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炒锅6,炒锅6的内腔边缘固定连接有加热块7,加热块7与匀度盘9的尺寸相适配且加热块7的表面朝向中心倾斜,从而便于任意一侧的茶叶在重力作用下朝加热块7与匀度盘9交接的区域运动,壳体1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8,定位杆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匀度盘9,匀度盘9的外围均匀开设有匀分槽10,匀分槽10和
排放槽11分别于匀度盘9上交错开设,从而便于均匀炒茶,通过蜗柱2转动时带动炒锅6转动,由于匀度盘9固定设计在壳体1的内腔加热块7的中部,其不随炒锅6同步转动,在炒锅6转动时加热块7表面的茶叶继而在匀分槽10槽口的作用下被抵接而整体位移,对应的由于传动齿轮3带动连杆5使得承接环4上下往复运动,炒锅6继而也随之上下运动,实现对内部茶叶整体翻炒的目的,从而避免底部茶叶长时间被加热损伤。
[0022]匀度盘9的表面均匀开设有排放槽11,排放槽11于匀度盘9上由内向外向上倾斜开设,从而使得其可配合窝型盘14将进入到匀度盘9内腔的茶叶输出,而避免外部的茶叶直接错开匀分槽10进入到匀度盘9的内腔,壳体1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套接在定位杆8上的导接管12,导接管12的外围开设有环槽13,环槽13的尺寸与导柱16的尺寸相适配,从而使得导柱16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时,可使得开设有环槽13的导接管12正反转动,导接管12的下端匀度盘9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窝型盘14,炒锅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接在导接管12上的导接框15,导接框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延伸至环槽13上的导柱16,通过匀分槽10的槽口对茶叶进行阻碍使得茶叶整体被迫运动时,部分茶叶则会随机进入到匀分槽10的内部,其在外部茶叶的推动下分布到窝型盘14的表面,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茶叶瓶式炒干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有蜗柱(2),所述壳体(1)的内腔蜗柱(2)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3),所述壳体(1)的内腔下部滑动连接有承接环(4),所述承接环(4)和传动齿轮(3)之间活动连接有连杆(5),所述承接环(4)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炒锅(6),所述炒锅(6)的内腔边缘固定连接有加热块(7),所述壳体(1)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8),所述定位杆(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匀度盘(9),所述匀度盘(9)的外围均匀开设有匀分槽(10),所述匀度盘(9)的表面均匀开设有排放槽(11),所述壳体(1)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套接在定位杆(8)上的导接管(12),所述导接管(12)的外围开设有环槽(13),所述导接管(12)的下端匀度盘(9)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窝型盘(14),所述炒锅(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接在导接管(12)上的导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礼良陈爱华徐雅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梦园春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