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2602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布灰装置,该布灰装置包括定位杆、挡灰杆、扫灰杆以及边框杆;两根定位杆沿纵向并排设置,两根挡灰杆分别叠加设置于两根定位杆的上端面上,两根扫灰杆分别连接在两根挡灰杆的两端,从而形成四边形结构;两根边框杆分别叠加设置于两根挡灰杆的上端面,从而与扫灰杆围成的区域内形成储料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布灰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实用性高,省时省力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可以提高单位工时的劳动产出,有节约工期的潜力。约工期的潜力。约工期的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灰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中的布灰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布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的主体施工阶段,建筑内部或外部存在大量的砌筑工程;对于砌筑工程来说,砌筑砂浆的灰缝厚度和质量对其所构成的墙体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其影响的方面包括砌体的强度、保温、隔热、抗渗、抗冻等性能。
[0003]现有的砖砌体中,灰缝厚度一般为10mm,不应小于8mm,不应大于12mm;灰缝增厚会降低砌体抗压强度,过薄则不能垫平块材,使砌块内部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灰缝横平竖直,厚薄均匀,不仅使砌体表面美观,还能保证砌体的变形及传力均匀;砖砌体砌筑宜随铺砂浆随砌筑,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对砌体的抗剪强度有明显影响,因此布灰装置的存灰量应该合理设计,保证一次布灰长度与工人砌筑速度配合,避免砂浆长时间曝露。
[0004]基于上述砌筑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布灰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砌筑时水平灰缝在满足规范要求、保证灰缝的质量以及提升砌筑施工效率的问题之一。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布灰装置,该布灰装置包括定位杆、挡灰杆、扫灰杆以及边框杆;定位杆包括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挡灰杆包括第一挡灰杆和第二挡灰杆,扫灰杆包括第一扫灰杆和第二扫灰杆,边框杆包括第一边框杆和第二边框杆;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沿纵向并排设置,第一挡灰杆叠加设置于第一定位杆的上端面上,第二挡灰杆叠加设置于第二定位杆的上端面上,第一扫灰杆的一端沿横向连接于第一挡灰杆的一端部,第一扫灰杆的另一端沿横向连接于第二挡灰杆的一端部,第二扫灰杆的一端沿横向连接于第一挡灰杆的另一端部,第二扫灰杆的另一端沿横向连接于第二挡灰杆的另一端部;第一边框杆叠加设置于第一挡灰杆的上端面,并且第一边框杆的一端抵接于第一扫灰杆一端的侧面上,第一边框杆另一端抵接于第二扫灰杆一端的侧面上,第二边框杆叠加设置于第二挡灰杆的上端面,并且第二边框杆的一端抵接于第一扫灰杆另一端的侧面上,第二边框杆另一端抵接于第二扫灰杆另一端的侧面上,从而使扫灰杆和边框杆围成的区域内形成储料仓。
[0007]进一步地,第一扫灰杆的一端通过螺栓穿过第一扫灰杆、第一挡灰杆以及第一定位杆的一端进行连接,第一扫灰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穿过第一扫灰杆、第二挡灰杆以及第二定位杆的一端进行连接;和/或,第二扫灰杆的一端通过螺栓穿过第一扫灰杆、第一挡灰杆以及第一定位杆的另一端进行连接,第二扫灰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穿过第一扫灰杆、第二挡灰杆以及第二定位杆的另一端进行连接。
[0008]进一步地,第一边框杆的中间位置上通过螺栓穿过第一边框杆、第一挡灰杆以及
第一定位杆进行连接;第二边框杆的中间位置上通过螺栓穿过第二边框杆、第二挡灰杆以及第二定位杆进行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扫灰杆和边框杆围成的区域为四边形储料仓,并且边框杆的上端面与扫灰杆的上端面平齐;四边形储料仓的对角上通过加强螺栓依次穿过扫灰杆、挡灰杆以及定位杆进行固定。
[0010]进一步地,挡灰杆为钢板或铁板制成,定位杆、扫灰杆以及边框杆为木杆;或者,挡灰杆的左右两端为铁质或钢制材料,挡灰杆的中间采用木质材料;和/或,挡灰杆的厚度为8mm至12mm;和/或,定位杆的厚度不小于3cm,定位杆的宽度不小于5cm;和/或,挡灰杆的厚度不小于5cm,挡灰杆的宽度不小于5cm。
[0011]进一步地,螺栓为M6螺栓,螺栓的长度不小于13cm;和/或,定位杆、挡灰杆、扫灰杆以及边框杆上用于连接螺栓的通孔为四角的贯穿孔;和/或,定位杆靠近砌体墙一侧与砌体墙的侧面间距大于墙厚1cm。
[0012]进一步地,第一扫灰杆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把手,第二扫灰杆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二把手。
[0013]进一步地,定位杆的垂直杆长方向的截面尺寸S1的长度不小于5cm、宽度不小于3cm;截面尺寸S1的长边方向为沿水平方向放置的边,该边的上表面在施工时与砌体墙待施工平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4]进一步地,挡灰杆沿其垂直杆长方向截面尺寸S2为长度不小于6.5cm、宽度不小于0.8cm且不大于1.2cm,截面尺寸S2的截面长边方向为沿水平方向放置,其沿水平方向上的外侧面与定位杆、边框杆沿水平方向上的外侧面在同一沿杆长方向的竖直平面上。
[0015]进一步地,挡灰杆夹设在定位杆和扫灰杆之间,并且挡灰杆与墙体接触面的杆端部下边线设有倒角,定位杆与墙体接触面的杆端部内侧设有倒角;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之间的距离大于待施工砌体墙的宽度。
[0016]本技术提出的布灰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实用性高,省时省力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可以提高单位工时的劳动产出,有节约工期的潜力。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图1 为本技术一种布灰装置与砌体墙装配示意图;
[0020]图2 为本技术一种布灰装置的俯视图;
[0021]图3 为本技术一种布灰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4 为本技术一种布灰装置的端部示意图。
[0023]图中:11、第一定位杆;12、第二定位杆;21、第一挡灰杆;22、第二挡灰杆;31、第一扫灰杆;32、第二扫灰杆;41、第一边框杆;42、第二边框杆;5、螺栓;61、第一把手;62、第二把手;7、砌体墙;8、加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灰装置包括定位杆、挡灰杆、扫灰杆以及边框杆;所述定位杆包括第一定位杆(11)和第二定位杆(12),所述挡灰杆包括第一挡灰杆(21)和第二挡灰杆(22),所述扫灰杆包括第一扫灰杆(31)和第二扫灰杆(32),所述边框杆包括第一边框杆(41)和第二边框杆(42);所述第一定位杆(11)和所述第二定位杆(12)沿纵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挡灰杆(21)叠加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11)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挡灰杆(22)叠加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12)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一扫灰杆(31)的一端沿横向连接于所述第一挡灰杆(21)的一端部,所述第一扫灰杆(31)的另一端沿横向连接于所述第二挡灰杆(22)的一端部,所述第二扫灰杆(32)的一端沿横向连接于所述第一挡灰杆(21)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二扫灰杆(32)的另一端沿横向连接于所述第二挡灰杆(22)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一边框杆(41)叠加设置于所述第一挡灰杆(21)的上端面,并且所述第一边框杆(41)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扫灰杆(31)一端的侧面上,所述第一边框杆(41)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扫灰杆(32)一端的侧面上,所述第二边框杆(42)叠加设置于所述第二挡灰杆(22)的上端面,并且所述第二边框杆(42)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扫灰杆(31)另一端的侧面上,所述第二边框杆(42)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扫灰杆(32)另一端的侧面上,从而使所述扫灰杆和所述边框杆围成的区域内形成储料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灰杆(31)的一端通过螺栓(5)穿过所述第一扫灰杆(31)、所述第一挡灰杆(21)以及所述第一定位杆(11)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扫灰杆(3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5)穿过所述第一扫灰杆(31)、所述第二挡灰杆(22)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杆(12)的一端进行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扫灰杆(32)的一端通过螺栓(5)穿过所述第一扫灰杆(31)、所述第一挡灰杆(21)以及所述第一定位杆(11)的另一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扫灰杆(3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5)穿过所述第一扫灰杆(31)、所述第二挡灰杆(22)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杆(12)的另一端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杆(41)的中间位置上通过螺栓(5)穿过所述第一边框杆(41)、所述第一挡灰杆(21)以及所述第一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孝楠刘源李士玉刘峥张敬业赵薇朱春百张良义蒋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