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锌变厚板汽车前纵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259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镀锌变厚板汽车前纵梁及其制备方法,电镀锌变厚板汽车前纵梁包括基板和镀锌层;基板包含按重量百分数计的如下成分:C:0.04~0.12%、Mn:1.0~1.6%、Si≤0.1%、P≤0.02%、S≤0.01%、Alt≥0.03%、Ti≤0.06%,Nb≤0.07%,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镀锌层的厚度为50~70g/m2。本发明专利技术从零件服役特性考虑、柔性取材,与激光焊接工艺相比,电镀锌变厚板汽车前纵梁以过渡段代替焊缝,具有更优的服役性能,在高强减重的基础上,弥补拼焊焊缝的不足,实现汽车轻量化,推动汽车工业材料轻量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车工业材料轻量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车工业材料轻量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锌变厚板汽车前纵梁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镀锌变厚板汽车前纵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今汽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和智能,在确保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油耗、减少排放是当今汽车轻量化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汽车零件材料轻量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并成为现代汽车设计制造的主流。由于汽车重量每降低100公斤,每百公里至少可节约0.6L燃油,每公里可降低5g 的CO2排放量,因此车身轻量化对减轻汽车整车自重、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和节能环保至关重要。
[0003]在汽车前纵梁总成技术中,前纵梁位于发动机下方两侧,要具备防腐蚀能力,同时又因为前纵梁属于前方吸能区,在发生碰撞时,不仅需要具备压溃变形吸能的效果,而且还要具备侧向的支撑能力。现有技术中,使用镀锌的低合金高强度钢板是汽前纵梁结构用材的优选方案之一,为达到吸能变形和支撑强硬的双重作用,在制作零件时,往往需要将镀锌后的不同厚度的材料进行拼焊,然后冷冲压成型为零件;但拼焊板的焊缝强度及成型性能与母材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锌变厚板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基板上的镀锌层;所述基板包含按重量百分数计的如下成分:C:0.04~0.12%、Mn:1.0~1.6%、Si≤0.1%、P≤0.02%、S≤0.01%、Alt≥0.03%、Ti≤0.06%,Nb≤0.07%,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镀锌层的厚度为50~70g/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锌变厚板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锌变厚板汽车前纵梁的抗拉强度为470~580MPa,屈服强度为410~540MPa,延伸率≥15%,且每个厚度段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锌变厚板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锌变厚板汽车前纵梁由7段构成,包括第一等厚段、第一过渡段、第二等厚段、第二过渡段、第三等厚段、第三过渡段和第四等厚段;所述第一等厚段与所述第二等厚段通过第一过渡段连接,所述第二等厚段与所述第三等厚段通过第二过渡段连接,所述第三等厚段与所述第四等厚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镀锌变厚板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等厚段厚度为1.0
±
0.05mm,长度为541.5
±
2mm;第二等厚段的厚度为1.2
±
0.05mm,长度为83
±
2mm;所述第三等厚段的厚度为1.6
±
0.5mm,长度为191.5
±
2mm;所述第四等厚段的厚度为1.3
±
0.5mm,长度为61.5
±
2mm;所述第一过渡段的长度为20
±
2mm;所述第二过渡段的长度为82.5
±
2mm;所述第三过渡段的长度为30
±
2mm。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镀锌变厚板汽车前纵梁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栋杰叶治淘董运宝王强徐裕之黄维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钢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