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土建管片智能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234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土建管片智能生产方法,钢筋加工,对于HRB400级钢筋末端设计要求1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土建管片智能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片生产
,具体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土建管片智能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是现代化社会生活中广大市民出行交通选择的重要方式之一, 同时也是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清洁、绿色环保的有效途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快速发展对促进我国城市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纵观各个国家的各个城市,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一般都离不开轨道交通的建设。
[0003]管片是隧道的最内层屏障,承担着抵抗土层压力、地下水压力以及一些特殊荷载的作用,所以,盾构管片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影响隧道的防水性能及耐久性能,因此如何高效智能的生产制造管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S1:钢筋加工,对于HRB400级钢筋末端设计要求135
°
弯钩时,弯弧内经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HPB300级箍筋弯钩的弯曲角度应为135
°
,弯弧内经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
[0005]S2:钢筋焊接成型,施焊人员根据骨架型号,在指定的位置按数量、规格挑选钢筋,摆放在拼装模上,安装时仔细检查受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各项指标经检验合格后,才可批量下料焊接成型及制作。
[0006]S3:钢筋笼入模安装,1、入模前,用将塑料垫块固定在骨架上,保护层垫块应符合设计要求,主筋保护层厚度内侧面为41mm,外侧面、侧面、端面为51mm,构造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5mm;2、用吊车入模时,吊钩应靠近有箍筋的纵向筋,自模板上方垂直放下,不得在模板上滑动,严禁钢筋笼与预埋滑槽和模具发生碰撞;3、入模后,检查四周及底部保护层的厚度,当保护层大于公差或钢筋笼扭曲时不得使用;4、有专人排放并绑扎钢筋部件和预埋配件;5、固定在模具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安装牢固且不得遗漏;6、钢筋及埋件安装后,进行自检,各项工序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7、按设计要求安装各类预埋件,确保埋件就位准确,固定牢固,以防在振动时移位;8、钢筋入模位置保持正确,骨架任何部分不与钢模、芯模接触。入模工序完成后,经质检员检查合格(检查钢筋品种、规格、尺寸、长度、钢筋的位置和数量、保护层等项目),并详细记录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入混凝土浇捣作业。
[0007]S4:混凝土拌制,操作人员需要每个月检验一次拌和站的上料系统装置,并作好记录,以保证计量装置的准确性,材料的容许误差为:水泥、水、外加剂、掺和料
±
1%,粗细骨料
±
2%,同时,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少于90s,冬季适当延长,混凝土外加剂应溶成较小浓度溶液加入搅拌机内使用。
[0008]S5:混凝土浇捣,操作人员按照混凝土先两端后中间均匀布料,并分层摊铺,同时开动附着式振动器进行振捣,振捣插入点间隔半径不大于30cm,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两端振捣后盖上盖板,盖板需与钢模密贴,并用销子销紧,再第二层布料振捣,浇捣第二层时,插入式振捣器必须插入到下层10cm左右,振捣时做到快插慢拔,弯芯棒抽出时间应根据天气、温度、混凝土结硬程度的情况而定。
[0009]S6:模板验收,钢模合拢后,用内径千分卡检查钢模的内腔净宽度,用专用钢模检验样板检测端模合模质量,超过允许误差标准时的将查清原因重新组装,直到合格。
[0010]S7:钢膜的组装,1、对每套进场的钢模与配件进行编号、配套管理;2、每次浇注前对钢模上的混凝土残渣彻底清理、铲除,并用压缩空气吹净颗粒和灰尘。凡与混凝土接触的钢模表面在清理洗刷时严禁用锤敲或矬子挫,严防钢模表面损坏;3、脱模剂采用喷涂工艺施工,最终达到喷涂均匀不出现积油、流油标准;4、钢模合拢前对底模与四块侧模接触处进行彻底清除干净,吹尽灰尘后合模;5、合模后,按先中间后两端的顺序,拧紧定位螺栓,最后打入定位销;6、芯棒在钢筋笼入模后安装。
[0011]S8:管片养护 ,管片混凝土振捣、蒸汽养护、管片临时修整区将均布置在封闭式的室内车间,可以有效的防止车间有穿堂风通过,从而确保管片生产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减少管片因温度、湿度变化太快而出现微裂纹,同时采用计算机自控控制蒸养系统,避免由于普通仪表精度低,手动开关阀门不准确,依靠人工测温温度控制误差大的缺点,保证盾构管片的高质量要求,并且,在管片的蒸养过程中,专职养护工随时检查蒸养系统的运行状况、记录各测温点温度变化情况,确保蒸养窑内温度达到上述要求,使管片均匀升温和降温。
[0012]S9:管片脱模和吊运,脱模时,使用真空吸盘起吊管片,做到平衡起吊。起吊时吊具和钢丝绳保持垂直;管片脱模后到翻身架翻身过程中将派专人扶持,以保证管片不发生碰撞损伤,起吊的管片在专门设计制造的翻身架上翻身,使其成侧立状态。翻身架与管片接触部位垫柔性材料予以保护;待吊运入水池前的管片,都将覆盖塑料薄膜以防失水,产生干燥收缩裂纹。
[0013]S10:钢膜的维修,管片脱模和起吊后,在不损伤钢模本体的前提下进行彻底清理。确保钢模内表面和拼接缝不留有残浆和微小颗粒,以保证钢模合拢的精度。
[0014]优选的,钢筋进入弯弧机时保持平稳、匀速,防止平面翘曲,成型后的钢筋表面派专职质检员进行目测检查,有裂纹,翘曲的钢筋不准进入成型靠模架,并且,钢筋加工在有防雨、防污染的加工车间内进行。加工成型后的钢筋半成品经检验合格后设置相应的标识牌,分类存放进入待用状态。
[0015]优选的,钢筋焊接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且,骨架焊接成型时位置要准确,严格掌握好钢筋骨架的焊接质量,控制好焊机电流,做到钢筋不咬肉、骨架不开焊、不变形,同时,骨架焊接时,用钢筋扳手将主筋与箍筋靠紧后再施焊,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气孔和夹渣。
[0016]优选的,操作者应使用有检验标识的钢筋骨架,并核对标识与模板型号是否相符;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入模;1、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间距与图纸不符;2、钢筋表面有油污、颗粒或片状老锈;3、钢筋骨架变形、开焊;4、受力主筋的数量和位置与图纸不符或违反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5、焊接有重咬肉的。
[0017]优选的,混凝土配料的开工条件为钢模合模精度和钢筋骨架入模均符合要求并已经监理认可,同时检查确认搅拌站、振捣器能正常工作,操作人员每天混凝土开拌前,试验
室根据气候、气温和骨料的含水率变化,在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出具当天混凝土的配合比,同时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冬天宜采用热水拌制混凝土,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夏天天气炎热时,可采用加冰降温的形式降低水温,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不超过30℃。
[0018]优选的,振捣要求,当混凝土出现下列现象时说明混凝土已密实了,1、混凝土表面停止沉落或者沉落不显著;2、混凝土表面气泡不再显著发生或在振捣器周围没有气泡冒出;3、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有灰浆出现;4、混凝土已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充实并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土建管片智能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钢筋加工,对于HRB400级钢筋末端设计要求135
°
弯钩时,弯弧内经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HPB300级箍筋弯钩的弯曲角度应为135
°
,弯弧内经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S2:钢筋焊接成型,施焊人员根据骨架型号,在指定的位置按数量、规格挑选钢筋,摆放在拼装模上,安装时仔细检查受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各项指标经检验合格后,才可批量下料焊接成型及制作;S3:钢筋笼入模安装,1、入模前,用将塑料垫块固定在骨架上,保护层垫块应符合设计要求,主筋保护层厚度内侧面为41mm,外侧面、侧面、端面为51mm,构造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5mm;2、用吊车入模时,吊钩应靠近有箍筋的纵向筋,自模板上方垂直放下,不得在模板上滑动,严禁钢筋笼与预埋滑槽和模具发生碰撞;3、入模后,检查四周及底部保护层的厚度,当保护层大于公差或钢筋笼扭曲时不得使用;4、有专人排放并绑扎钢筋部件和预埋配件;5、固定在模具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安装牢固且不得遗漏;6、钢筋及埋件安装后,进行自检,各项工序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7、按设计要求安装各类预埋件,确保埋件就位准确,固定牢固,以防在振动时移位;8、钢筋入模位置保持正确,骨架任何部分不与钢模、芯模接触;入模工序完成后,经质检员检查合格(检查钢筋品种、规格、尺寸、长度、钢筋的位置和数量、保护层等项目),并详细记录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入混凝土浇捣作业;S4:混凝土拌制,操作人员需要每个月检验一次拌和站的上料系统装置,并作好记录,以保证计量装置的准确性,材料的容许误差为:水泥、水、外加剂、掺和料
±
1%,粗细骨料
±
2%,同时,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少于90s,冬季适当延长,混凝土外加剂应溶成较小浓度溶液加入搅拌机内使用;S5:混凝土浇捣,操作人员按照混凝土先两端后中间均匀布料,并分层摊铺,同时开动附着式振动器进行振捣,振捣插入点间隔半径不大于30cm,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两端振捣后盖上盖板,盖板需与钢模密贴,并用销子销紧,再第二层布料振捣,浇捣第二层时,插入式振捣器必须插入到下层10cm左右,振捣时做到快插慢拔,弯芯棒抽出时间应根据天气、温度、混凝土结硬程度的情况而定;S6:模板验收,钢模合拢后,用内径千分卡检查钢模的内腔净宽度,用专用钢模检验样板检测端模合模质量,超过允许误差标准时的将查清原因重新组装,直到合格;S7:钢膜的组装,1、对每套进场的钢模与配件进行编号、配套管理;2、每次浇注前对钢模上的混凝土残渣彻底清理、铲除,并用压缩空气吹净颗粒和灰尘;凡与混凝土接触的钢模表面在清理洗刷时严禁用锤敲或矬子挫,严防钢模表面损坏;3、脱模剂采用喷涂工艺施工,最终达到喷涂均匀不出现积油、流油标准;4、钢模合拢前对底模与四块侧模接触处进行彻底清除干净,吹尽灰尘后合模;5、合模后,按先中间后两端的顺序,拧紧定位螺栓,最后打入定位销;6、芯棒在钢筋笼入模后安装;S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徐先明沈维成刘晓晗程涛崔健危明牛奔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