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183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其包括:垃圾焚烧单元,具有飞灰出口;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单元,具有飞灰入口和含尘烟气出口,飞灰出口与飞灰入口相连;除尘单元,具有含尘烟气入口和除尘烟气出口,含尘烟气入口和除尘烟气出口连通;氯盐收集单元,具有除尘烟气入口和除氯烟气出口,除尘烟气入口与除尘烟气出口连通,氯盐收集单元设置有加热器和冷却器。飞灰熔融单元将飞灰熔融,使氯盐在熔融过程中随着烟气挥发形成含尘烟气;除尘单元去除含尘烟气中的颗粒物;氯盐收集单元的冷却器对除尘烟气进行冷却,从而使其中的氯盐凝结附着在内壁上,在氯盐附着到一定程度后,停止除尘烟气的通入,开启加热器使氯盐熔融从而将氯盐收集后排出。收集后排出。收集后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焚烧飞灰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垃圾焚烧飞灰是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产出的二次污染物,其中富集了较多的重金属、二恶英和氯盐等有害物质,属于危险废物。氯含量较高是我国垃圾焚烧飞灰的典型特点,增加了飞灰处理难度。目前飞灰处理方法主要有高温熔融、水泥窑协同处置、低温热解、水洗、螯合处置以及多种方式组合处置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飞灰中二噁英、氯盐和重金属等含量较高的问题,最终实现飞灰的无害化处置的目标。
[0003]飞灰水洗方式虽然可以除去大部分氯盐,但是水洗后的滤渣仍然为危废,且需要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复杂,无害化处置能力差。高温熔融法是将飞灰送入至高温熔融炉内,飞灰在1200~1400℃条件下,二噁英会快速分解,氯盐可挥发进入二次烟尘,重金属大部分挥发进入烟尘,小部分残留在熔融渣中,水淬后重金属被固化,产出炉渣为一般固废可作为建材原料。虽然高温熔融可以实现较为彻底的无害化,但烟气中因含有大量氯盐,容易在烟道(20)中冷凝并堵塞管道,给烟气处理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0004]申请号202010743433.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飞灰处置工艺及系统,飞灰熔融后烟气经水淋洗涤,所得溶液再经蒸发结晶获得熔盐,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水,蒸发结晶还会消耗较多能源,且高温烟气直接水洗会使烟气中产生大量水汽腐蚀设备,且高温余热不能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飞灰中氯盐回收水耗高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包括:垃圾焚烧单元,具有飞灰出口;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单元,具有飞灰入口和含尘烟气出口,飞灰出口与飞灰入口相连;除尘单元,具有含尘烟气入口和除尘烟气出口,含尘烟气入口和除尘烟气出口连通;氯盐收集单元,具有除尘烟气入口和除氯烟气出口,除尘烟气入口与除尘烟气出口连通,氯盐收集单元设置有加热器和冷却器。
[0007]进一步地,上述含尘烟气入口和除尘烟气出口之间通过烟道连通,烟道设置有喷枪,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还包括燃料供应装置和燃烧气体供应装置,燃料供应装置和燃烧气体供应装置与喷枪相连,燃烧气体供应装置为压缩空气供应装置或富氧空气供应装置。
[0008]进一步地,上述氯盐收集单元包括:缓冲罐,加热器和冷却器可拆卸地安装在缓冲罐内,除尘烟气入口和除氯烟气出口设置在缓冲罐上;氯盐收集器,设置在缓冲罐的底部,且与缓冲罐可拆卸连通。
[0009]进一步地,上述缓冲罐包括:渐扩部,渐扩部的最小端口作为除尘烟气入口;换热部,换热部具有容纳腔,加热器和冷却器可拆卸地安装在容纳腔中,氯盐收集器设置在换热部的底部且与换热部连通;排烟部,换热部连通排烟部。
[0010]进一步地,上述渐扩部的最大端口面积为最小端口面积的5~20倍。
[0011]进一步地,上述换热部包括侧壁,侧壁的下部具有开口,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渐扩部和排烟部连接氯盐收集器包括:导流部,导流部为漏斗形的导流部,导流部与侧壁连接,且导流部的上部开口与侧壁的开口对应;收集部,收集部与导流部的下部开口可拆卸连接。
[0012]进一步地,上述加热器为耐腐蚀加热器,耐腐蚀加热器为钛电加热管,或者耐腐蚀加热器包括加热棒和包裹加热棒的耐腐蚀材料,加热棒为硅钼棒,耐腐蚀材料为钛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
[0013]进一步地,上述冷却器包括一根或多根并列的冷却管。
[0014]进一步地,上述飞灰熔融单元包括熔炉,熔炉具有飞灰入口和含尘烟气出口,熔炉为电路或底吹炉,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还包括飞灰造粒单元和配料供应单元,配料供应单元与飞灰造粒单元相连将飞灰与配料进行造粒形成团块,飞灰造粒单元具有团块出口,团块出口与飞灰入口相连;或者,熔炉为侧吹炉或底吹炉,熔炉包括配料入口和飞灰入口,飞灰入口设置有喷粉枪,配料入口设置在熔炉的上部。
[0015]进一步地,上述含尘烟气出口与飞灰入口之间设置有隔挡装置。
[0016]进一步地,上述除尘单元还具有烟尘出口,烟尘出口与飞灰熔融单元的飞灰入口连通。
[0017]进一步地,上述垃圾焚烧单元包括:焚烧设备,焚烧设备具有焚烧烟气出口和焚烧底渣出口;余热回收设备,余热回收设备具有焚烧烟气入口和冷却烟气出口,焚烧烟气入口与焚烧烟气出口相连;烟气净化设备,具有净化烟气出口和飞灰出口。
[0018]进一步地,上述除氯烟气出口与余热回收设备相连以利用余热回收设备回收余热,和/或除氯烟气出口与烟气净化设备相连以利用烟气净化设备对除氯烟气进行净化。
[0019]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飞灰熔融单元将飞灰熔融,使氯盐在熔融过程中随着烟气挥发形成含尘烟气;然后采用除尘单元去除含尘烟气中的颗粒物;接着再利用氯盐收集单元的冷却器对除尘烟气进行冷却,从而使其中的氯盐凝结附着在内壁上,由于在之前将颗粒物去除,因此氯盐的纯净度较高且附着力较高,在氯盐附着到一定程度后,停止除尘烟气的通入,开启加热器使氯盐熔融从而将氯盐收集后排出氯盐收集单元。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飞灰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飞灰处理系统的氯盐收集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氯盐收集单元的俯视图;
[0024]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飞灰处理系统的氯盐收集单元
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5示出了图2所示的氯盐收集单元的俯视图;
[0026]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00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8]10、垃圾焚烧单元;11、焚烧设备;12、余热回收设备;13、烟气净化设备;
[0029]20、飞灰熔融单元;
[0030]30、烟道;31、喷枪;40、除尘单元;
[0031]50、氯盐收集单元;511、渐扩部;512、换热部;513、排烟部;521、导流部;522、收集部;53、加热器;54、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3]如本申请
技术介绍
所分析的,现有技术采用水洗方式脱除氯盐导致水消耗量大,成本较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
[0034]在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焚烧单元(10),具有飞灰出口;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单元(20),具有飞灰入口和含尘烟气出口,所述飞灰出口与所述飞灰入口相连;除尘单元(40),具有含尘烟气入口和除尘烟气出口,所述含尘烟气入口和所述除尘烟气出口连通;氯盐收集单元(50),具有除尘烟气入口和除氯烟气出口,所述除尘烟气入口与所述除尘烟气出口连通,所述氯盐收集单元(50)设置有加热器(53)和冷却器(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尘烟气入口和所述除尘烟气出口之间通过烟道(30)连通,所述烟道(30)设置有喷枪(31),所述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还包括燃料供应装置和燃烧气体供应装置,所述燃料供应装置和燃烧气体供应装置与所述喷枪(31)相连,所述燃烧气体供应装置为压缩空气供应装置或富氧空气供应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盐收集单元(50)包括:缓冲罐,所述加热器(53)和所述冷却器(54)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缓冲罐内,所述除尘烟气入口和除氯烟气出口设置在所述缓冲罐上;氯盐收集器,设置在所述缓冲罐的底部,且与所述缓冲罐可拆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包括:渐扩部(511),所述渐扩部(511)的最小端口作为所述除尘烟气入口;换热部(512),所述换热部(512)具有容纳腔,所述加热器(53)和所述冷却器(54)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氯盐收集器设置在所述换热部(512)的底部且与所述换热部(512)连通;排烟部(513),所述换热部(512)连通所述排烟部(5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渐扩部(511)的最大端口面积为最小端口面积的5~20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512)包括侧壁,所述侧壁的下部具有开口,所述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渐扩部和所述排烟部连接所述氯盐收集器包括:导流部(521),所述导流部(521)为漏斗形的导流部(521),所述导流部(521)与所述侧壁连接,且所述导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陈宋璇陈学刚祁永峰裴忠冶代文彬高术杰苟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