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动三行星排无级变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61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动三行星排无级变速机构,属于无级变速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和第三行星排,第一行星排上的第一齿圈与第二行星排上的第二行星架连接,第二行星架通过连接轴与第三行星排上的第三太阳轮连接,第一行星排上的第一行星架与第二行星排上的第二齿圈和第三行星排上的第三齿圈连接;第一行星架、第二齿圈和第三齿圈的连接体和壳体之间设置有单向离合器F;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动三行星排无级变速机构中的发动机和第二电机进行动力的分段的输入,保证了发动机的功率可以一直保持在自己的工作高效区域,降低了能耗和排放,增加了燃油经济性,进而提高了续航里程。了续航里程。了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动三行星排无级变速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级变速器
,特别涉及一种混动三行星排无级变速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或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
[0003]目前混合动力自动变速系统多为单电机配合发动机进行驱动的,有着综合效率低、能耗高、爬坡差等劣势,制约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应用和推广。为了达到0

120公里的时速,单靠电机调速来改变车速的话,高效工作区只占了一小部分,遇到复杂路况时耗能非常大。如果长时间大扭矩工作,电机寿命等各方面均会受到影响。因此设计一款使汽车具有更强的动力性和高速巡航能力,让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更上一个台阶的混合动力系统自动变速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混动三行星排无级变速机构。
[0005]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动三行星排无级变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和第三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上的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排上的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三行星排上的第三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上的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二行星排上的第二齿圈和所述第三行星排上的第三齿圈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二齿圈和所述第三齿圈的连接体和壳体之间设置有单向离合器F;所述第三行星排上的第三行星架上连接有输出部件,所述第一行星排上的第一太阳轮通过第一输入轴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上的第二太阳轮连接的第二输入轴穿过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连接轴和第一连接轴连接发动机,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之间设置有离合器C。
[0006]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外齿上啮合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所述第一行星轮啮合在所述第一齿圈的内圈齿上;
[0007]所述第二太阳轮的外齿上啮合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轮啮合在所述第二齿圈的内圈齿上;
[0008]所述第三太阳轮的外齿上啮合第三行星轮,所述第三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上,所述第三行星轮啮合在所述第三齿圈的内圈齿上;
[0009]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一电机均为贯穿中空式结构。
[0010]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单向离合器F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行星架、所
述第二齿圈和所述第三齿圈的转动方向,所述单向离合器F使所述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二齿圈和所述第三齿圈的转动方向仅与所述第二电机或所述发动机的转向一致。
[0011]本技术提供的混动三行星排无级变速机构,通过对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速的调整,或者通过对第一电机和发动机的转速的调整,以及通过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和单向离合器之间的配合,从而改变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传动比,实现了输出端的无级变速,该机构的发动机和第二电机进行动力的分段的输入,保证了发动机的功率可以一直保持在自己的工作高效区域,降低了能耗和排放,增加了燃油经济性,进而提高了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动三行星排无级变速机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和第三行星排的转速矢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太阳轮的转速N1和第二太阳轮的转速N2的比值等于P时的转速矢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太阳轮的转速N1和第二太阳轮的转速N2的比值小于P时的转速矢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太阳轮的转速N1为0时的转速矢量图;
[001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太阳轮的转速N1和第二太阳轮的转速N2相同时的转速矢量图;
[001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太阳轮的转速N1和第二太阳轮的转速N2的比值大于P时的转速矢量图;
[001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纯电动模式下起步阶段的转速矢量图;
[0020]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纯电动模式下低速阶段的转速矢量图;
[0021]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动模式下中高速阶段的转速矢量图;
[0022]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动模式下最高车速阶段的转速矢量图;
[0023]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全保护工况下的转速矢量图;
[0024]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倒车工况下的转速矢量图;
[0025]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机单独驱动工况下的转速矢量图;
[0026]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机单独驱动工况下的转速矢量图;
[0027]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单独驱动工况下的转速矢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
第一行星排,101

第一太阳轮,102

第一行星架,103

第一齿圈, 2

第二行星排,201

第二太阳轮,202

第二行星架,203

第二齿圈,3

第三行星排,301

第三太阳轮,302

第三行星架,303

第三齿圈,4

单向离合器F,5

第一连接轴,6

离合器C,7

第二连接轴,8

第一输入轴,9
‑ꢀ
第二输入轴,10

第三连接轴,11

输出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本技术
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0031]参见图1,一种混动三行星排无级变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排1、第二行星排2和第三行星排3,第一行星排1上的第一齿圈103与第二行星排2上的第二行星架202连接,第二行星架202通过连接轴与第三行星排3上的第三太阳轮301连接,第一行星排1上的第一行星架102与第二行星排2上的第二齿圈203和第三行星排3上的第三齿圈303连接;第一行星架102、第二齿圈203和第三齿圈303的连接体和壳体之间设置有单向离合器F4;第三行星排3上的第三行星架302上连接有输出部件 11,第一行星排1上的第一太阳轮101通过第一输入轴8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二行星排2上的第二太阳轮201连接的第二输入轴9穿过第一太阳轮101、第一输入轴8和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连接,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连接轴7和第一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动三行星排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行星排(1)、第二行星排(2)和第三行星排(3),所述第一行星排(1)上的第一齿圈(103)与所述第二行星排(2)上的第二行星架(202)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202)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三行星排(3)上的第三太阳轮(301)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1)上的第一行星架(102)与所述第二行星排(2)上的第二齿圈(203)和所述第三行星排(3)上的第三齿圈(303)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102)、所述第二齿圈(203)和所述第三齿圈(303)的连接体和壳体之间设置有单向离合器F(4);所述第三行星排(3)上的第三行星架(302)上连接有输出部件(11),所述第一行星排(1)上的第一太阳轮(101)通过第一输入轴(8)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2)上的第二太阳轮(201)连接的第二输入轴(9)穿过所述第一太阳轮(101)、所述第一输入轴(8)和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连接轴(7)和第一连接轴(5)连接发动机,所述第一连接轴(5)和第二连接轴(7)之间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吴志先张权甘宗尚
申请(专利权)人:清驰汽车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