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酸钠自修复微胶囊混凝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606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修复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硅酸钠自修复微胶囊混凝土结构,包括上下分布的混凝土表层和混凝土底层,所述混凝土表层与所述混凝土底层通过内部的补强钢筋笼固定连接,所述补强钢筋笼包括若干个纵向钢筋和若干个横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与所述横向钢筋上均缠绕有修补连接带;修补连接带缠绕在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的表面,将混凝土分为多个区域,而固定在修补连接带表面的硅酸钠修复胶囊使该区域内部的硅酸钠修复胶囊数量接近一致,进而避免了由于混合石子体积不同造成的硅酸钠修复胶囊分散不平均的情况,同时可以避免混合时石子与硅酸钠修复胶囊碰撞造成破损的情况,有效的提高了混凝土的自修复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混凝土的自修复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混凝土的自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酸钠自修复微胶囊混凝土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混凝土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硅酸钠自修复微胶囊混凝土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出现了混凝土自修复,主要通过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空心光纤和空心纤维自修复、微生物自修复与微胶囊自修复,其中微胶囊自修复以其较为优异的自修复性能与相对较低的经济成本受到了广泛的青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的微胶囊修复主要是通过胶囊与混凝土混合后,当混凝土出现开裂的情况,此时胶囊受到混凝土的开裂影响,使自身外壁破裂,破裂后胶囊内部的硅酸钠修复液体流出,对裂缝进行修复,但是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所组成,在使用前充分混合,由于内部有石头、沙子坚硬物质,以及体积不规则,使胶囊实际的单位面积内分布数量并不平均,在固化后,会出现由于局部石子过大,造成胶囊分散,使开裂处无法拉扯胶囊破损,使修复效果降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硅酸钠自修复微胶囊混凝土结构,具有定量分散,保证修复效果,利用缝隙特点,保证少量胶囊可以高效修复的特点。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上下分布的混凝土表层和混凝土底层,所述混凝土表层与所述混凝土底层通过内部的补强钢筋笼固定连接,所述补强钢筋笼包括若干个纵向钢筋和若干个横向钢筋,竖直分布的所述横向钢筋交错分布,所述纵向钢筋与所述横向钢筋上均缠绕有修补连接带,所述修补连接带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硅酸钠修复胶囊,位于所述混凝土表层内部的所述修补连接带表面的所述硅酸钠修复胶囊数量大于位于所述混凝土底层内部的所述修补连接带表面的所述硅酸钠修复胶囊数量。
[0005]其中,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硅酸钠修复胶囊交错分布。
[0006]其中,所述修补连接带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金属丝,所述硅酸钠修复胶囊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修补连接带的表面。
[0007]其中,所述纵向钢筋与所述横向钢筋之间通过捆扎固定。
[0008]其中,位于所述混凝土表层内部的所述纵向钢筋与位于所述混凝土底层内部的所述纵向钢筋一体成型。
[0009]其中,位于所述混凝土表层内部的所述横向钢筋数量与位于所述混凝土底层内部的所述横向钢筋的数量一致。
[0010]其中,所述硅酸钠修复胶囊的直径大于所述修补连接带的直径。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修补连接带缠绕在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的表面,竖直分布的横向钢筋交错分布,将混凝土分为多个区域,而固定在修补连接带表面的硅酸钠修复胶囊使该区域内部的硅酸钠修复胶囊数量接近一致,进而避免了由于混合石子体积不同造成的硅酸钠修复胶囊
分散不平均的情况,同时可以避免混合时石子与硅酸钠修复胶囊碰撞造成破损的情况,有效的提高了混凝土的自修复效果。
[0013]2、同时由于位于混凝土表层内部的修补连接带表面的硅酸钠修复胶囊数量大于位于混凝土底层内部的修补连接带表面的硅酸钠修复胶囊数量,而裂缝时,一般顶部开口处的缝隙宽度大于底部,因此顶部设置的硅酸钠修复胶囊数量增加,使顶部开缝时,可以有效的提高顶部缝隙的修补效果,而缝隙底端宽度较窄,因此少量的硅酸钠修复胶囊即可完成修复,该结构可以减少硅酸钠修复胶囊的使用同时进一步的提高了混凝土的修复质量。
[00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补强钢筋笼与修补连接带配合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修补连接带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混凝土表层;2、混凝土底层;3、补强钢筋笼;31、纵向钢筋;32、横向钢筋;4、修补连接带;41、固定金属丝;5、硅酸钠修复胶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上下分布的混凝土表层1和混凝土底层2,混凝土表层1与混凝土底层2通过内部的补强钢筋笼3固定连接,补强钢筋笼3包括若干个纵向钢筋31和若干个横向钢筋32,竖直分布的横向钢筋32交错分布,纵向钢筋31与横向钢筋32上均缠绕有修补连接带4,修补连接带4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硅酸钠修复胶囊5,位于混凝土表层1内部的修补连接带4表面的硅酸钠修复胶囊5数量大于位于混凝土底层2内部的修补连接带4表面的硅酸钠修复胶囊5数量。
[0021]本实施方案中:位于混凝土表层1和混凝土底层2内部的补强钢筋笼3对整个混凝土起到了强度补充作用,在补强钢筋笼3扎笼时,修补连接带4缠绕在纵向钢筋31与横向钢筋32的表面,竖直分布的横向钢筋32交错分布,将混凝土分为多个区域,而固定在修补连接带4表面的硅酸钠修复胶囊5使该区域内部的硅酸钠修复胶囊5数量接近一致,进而避免了由于混合石子体积不同造成的硅酸钠修复胶囊5分散不平均的情况,同时可以避免混合时石子与硅酸钠修复胶囊5碰撞造成破损的情况,有效的提高了混凝土的自修复效果,同时由于位于混凝土表层1内部的修补连接带4表面的硅酸钠修复胶囊5数量大于位于混凝土底层2内部的修补连接带4表面的硅酸钠修复胶囊5数量,而裂缝时,一般顶部开口处的缝隙宽度大于底部,因此顶部设置的硅酸钠修复胶囊5数量增加,使顶部开缝时,可以有效的提高顶部缝隙的修补效果,而缝隙底端宽度较窄,因此少量的硅酸钠修复胶囊5即可完成修复,该结构可以减少硅酸钠修复胶囊5的使用同时进一步的提高了混凝土的修复质量。
[0022]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硅酸钠修复胶囊5交错分布;目的为了提高硅酸钠修复胶囊5的密度,使区域内硅酸钠修复胶囊5的水平方向覆盖率提高,确保裂纹可以撕裂硅酸钠修复胶囊5表层。
[0023]修补连接带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金属丝41,硅酸钠修复胶囊5通过粘接的方式
固定连接在修补连接带4的表面;固定金属丝41使修补连接带4围绕在纵向钢筋31与横向钢筋32上时通过自身塑性形变使修补连接带4难以脱落,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0024]纵向钢筋31与横向钢筋32之间通过捆扎固定;捆扎固定使纵向钢筋31与横向钢筋32可以预先缠绕修补连接带4,使工序可以同步进行,提高使用的适用性。
[0025]位于混凝土表层1内部的纵向钢筋31与位于混凝土底层2内部的纵向钢筋31一体成型;纵向钢筋31起到了混凝土表层1和混凝土底层2的连接作用,如果采用固定方式,使连接节点强度降低。
[0026]位于混凝土表层1内部的横向钢筋32数量与位于混凝土底层2内部的横向钢筋32的数量一致;横向钢筋32主要对修补连接带4起到连接载体的作用,只需要增加修补连接带4上的硅酸钠修复胶囊5间隔即可,确保混凝土自身强度的基础上,保证修复效果。
[0027]硅酸钠修复胶囊5的直径大于修补连接带4的直径;由于修补连接带4主要起到了连接作用,在浇筑时,硅酸钠修复胶囊5会与混凝土混合固定,因此修补连接带4不需要承担固定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酸钠自修复微胶囊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分布的混凝土表层和混凝土底层,所述混凝土表层与所述混凝土底层通过内部的补强钢筋笼固定连接,所述补强钢筋笼包括若干个纵向钢筋和若干个横向钢筋,竖直分布的所述横向钢筋交错分布,所述纵向钢筋与所述横向钢筋上均缠绕有修补连接带,所述修补连接带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硅酸钠修复胶囊,位于所述混凝土表层内部的所述修补连接带表面的所述硅酸钠修复胶囊数量大于位于所述混凝土底层内部的所述修补连接带表面的所述硅酸钠修复胶囊数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酸钠自修复微胶囊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硅酸钠修复胶囊交错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酸钠自修复微胶囊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建航韩超郭恒毓冯连元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