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隆凯成专利>正文

双管双泵油水分离采油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13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油井双管双泵油水分开抽油、抽水泵是在油井中下两部抽采动力,使油层内形成两条液体流势线,通过变频柜调节抽水量大少尽量将油层内油与水分开开采,当油层上方动力运转时,就会在开采油层的中上部位原油区产生一条液体流势线引导油层中上部位大面积原油顺流入到油井中上方开采到地面。同时下部动力运转时在油层内低部水区也会形成另一条液体流势线引导油层内中下部位的水顺着该液体流势线在开采油层处向下流动进入到下部动力中采出到地面。这样使油层内油、水可以分开分离开采,就解除了油层内中底部水流在油井周边向上跷起形成弧行流势线死角干扰和阻止油层中上部的原油向油井中流出,那么处油层中上部位的大面积原油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开采到地面来,使油井再次达到高产的目的。油井再次达到高产的目的。油井再次达到高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管双泵油水分离采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技术双管双泵油水分离采油法是用于油田采油用的一种油井管柱搭配使油井油层处周边的油、水分开分离采出的一种新的采油方式。
[0002]由于目前油田管柱配合都是单机单泵油水混合采油方式,在油井油层处周边液体向上跷起时形成了弧度流势线的死角缺陷,该流势线死角缺陷可以阻止和干扰油层中上部原油向井桶中流出,在采油初期和中期油层内由于油层内都是原油采油效果很好看不出来,到了开采后期,在油层压力波及流势线上,中下部位原油开采干净后形成了水,就明显看出来,在油井油层处射孔周边液体流入井内时,液体流势线向上跷蹊时对流油层中上部位形成了阻力死角,从而阻止了油层中上部位的原油向油井井桶中流出,该液体流势线也变成了阻止中上部位原油流出的有害水,当然该液体流势线本身在初期和中期也阻止了油层中上部位的原油向油井内流出。这样油层中上部位的原油在现在的单管单泵采油采油方式下只能刮着油层中上部位下边油水接触面的边边少量原油开采中上部位难以开采了。所以单管单泵已经不适合后期采油方式了。
[0003]本专利技术油井双管双泵油水分离采油法其目的是通过在油井中;下两套抽液动力,使开采的油井油层内形成两条液体流势线。一套动力下在开采油层的下方,在该动力运转中就可以在开采油层的中底部的水区中形成一条液体流势线,由于该液体流势线是在油井下部动力运转下形成的,那么它就可以引导油层内低部水区的水向下流动到油井中分隔器的下方采出到地面,这样就解除了原来油层内中下部位的水区的水流到油井周边时向上跷起对油层内中上部位的原油围成死角去干扰和阻止油层中上部位油区的大部份原油向油井中流出后。当油层内中底部的水在油井周边不再向上跷起流动到油层中上部位形成死角去干扰和阻止原油向油井流出时,这样可以使油层中的油与水在开采过程中各走其道相互干扰。当处在油层内的中上部位原油解除死角的干扰和阻力后,在油井上部另一动力运转抽吸下就可以在油层内中上部位的原油区域中形成另一条液体流势线,该液体流势线在油井上部动力的运转下就可以引导油层中上部位的大面积原油顺着该流势线源源不断地流入到油井中开采到地面,来达到油井再次高产的目。
[0004]本专利技术双管双泵油水分离采油法其结构是这样的,它是由有杆式抽油机与微型电潜泵无杆式相结合的采油方法;它们分别由抽油机、三通采油树、双孔挂管板、、抽油杆、油管、抽油泵、变口接头、油水分隔管、单流罚、微型潜电泵、井下电缆、以及地面变频控制柜等组成。上诉的抽油机、油管、抽油泵、抽油杆等还是原来组件。,上述的三通采油树由两根短管焊成,三端均车有螺纹扣,上与盘根盒连接,下与油管连接,侧面连接出口闸门。上述的双孔挂管板由铸钢铸成圆柱形,在圆形平面上有两个一大一小圆通孔,大孔内下端悬挂抽油管,小孔悬挂抽水管柱,同时在平面圆周围有8圆通孔,与套管表面连接。上诉的挂管板成圆形板体,并坐在套管四通上并悬挂油井井下油管、抽油泵,抽油杆等,抽油泵下面是变口接头,上诉变口接头成圆管形不通体,该变口接头上端内有内螺纹与抽油泵下端连接,同时在变口接头不通体上部处钻有4

6个圆通孔,用与油流从套管内流入到油管、抽油泵内抽到地面。该变口接头不通体下端也车内车有内螺纹与下面潜水泵管柱连接,同时在圆形不通体下部处侧面钻有一个圆孔,用于潜水泵管内的水流通过,流到上部油管外小管内抽到地面。
上述排水管柱就是由多根管组成。最上部与变口接头连接,最下面与潜电泵上部连接,上述的排水管柱中,挂头下端连接抽水管线,抽水管线最下面是油水分隔管,上述的油水分隔管成一管状,并在该管外表一段或多段注有塑料或四佛或聚脂或其它非金属材料。上述的单流阀本体成圆型,圆中心是通孔,上下两端车有外螺纹,上端螺纹与排水管连接,下端与离心泵连接,该单流阀上端较大,并车有内罗纹装一挡片,挡片上钻有4个圆孔用于液体通过,在在阀体中间挡片下面放有一玻璃球,用于单向密封。上述的离心泵外壳是一长管,长管两端车有外螺纹,上端排水管连接,下端与电机外壳连接。该长管上端还车有内螺纹装一固定圆片,该圆片中心钻不通体圆孔,用于固定离心泵的叶轮轴,圆片四周钻有4个通体圆孔由于液体通过。该长管下端部还钻有2

8圆孔,用于液体从油井内流入到离心泵内,该离心泵的叶轮轴是一长圆形体与电机转子轴为一体,并在圆形外车一组有螺旋形叶轮片,在电机转动下叶轮片带动液体抽吸到排水管内排到地面。
[000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双管双泵油水分隔采油法作进一步祥诉。
[0006]图1双管双泵油水分隔采油法有杆式抽油机与无杆式微型电潜泵的相结合采油法主视图
[0007]图2双孔挂管板示意图
[0008]图3变口接头示意图
[0009]图4油水分隔管示意图
[0010]图5目前单管单泵油水混合采油油流走势图与双管双泵油水分开实施后地层油流走势图
[0011]本专利技术技术双管双泵油水分离采油法实施是这样的它是由有杆试抽油机与无杆试微型电潜泵相结合的采油方法;它是三通采油树1、双孔挂管板2、油管3、抽油杆4、抽油泵5、变扣节箍6、变口接头7、排水管8、油水分隔管9、单流罚10、微型离心泵10、潜电泵11、井下电缆12、井下电揽、以及地面变频控制柜13等大件组成。上诉的抽油机、油管3、抽油泵5、抽油杆4等还是原来组件。,上述的三通采油树2由两根短管焊成,三端均车有螺纹扣,上与盘根盒连接,下与油管5连接,侧面连接出口闸门。上述的双孔挂管板3铸钢铸成圆柱形,在圆形平面上有两个一大一小圆通孔,大孔内下端悬挂抽油管5,小孔悬挂排水管9,同时在平面圆周围有8圆通孔,用于上螺丝坐在套管四通上固定,同时悬挂油井井下油管5、抽油泵6,排水管9潜电泵12等等一切井下管柱,上诉变口接头7成圆管形不通体,该变口接头7上端内有内螺纹与抽油泵6下端连接,同时在变口接头7不通体上部处钻有4

6个圆通孔,用与油流从套管内流入到抽油泵6内抽到地面。该变口接头7不通体下端也车内车有内螺纹与下面排水管8管柱连接,同时在圆形不通体下部处侧面钻有一个圆孔,用于排水管内的水流变道通过上部靠在油管5外的小排水管8内抽到地面。上述排水管8就是由多根管组成。最上部与变口接头7连接,上述的排水管8柱中,下面是与油水分隔管9连接,上述的油水分隔管9成一管状,并在该管外表一段或多段注有塑料或四佛或聚脂或其它非金属材料。上述的单流阀10本体成圆型,圆中心是通孔,上下两端车有外螺纹,上端螺纹与排水管连接,下端与离心泵11连接,该单流阀10上端较大,并车有内罗纹装一挡片,挡片上钻有4个圆孔用于液体通过,在在阀体中间挡片下面放有一玻璃球,用于单向密封。上述的微型离心泵11外壳是一长管,长管两端车有外螺纹,上端排水管连接,下端与电机外12壳连接。该长管上端还车有内螺纹装一固定圆片,该圆片中心钻不通体圆孔,用于固定离心泵11的叶轮轴,圆片四周钻有4个
通体圆孔由于液体通过。该长管下端部还钻有2

8圆孔,用于液体从油井内流入到离心泵11内,该离心泵11的叶轮轴是一长圆形体与电机12转子轴为一体,并在圆形外车一组有螺旋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技术双管双泵油水分离采油法其特征是由有杆式抽油机与无杆式电潜泵相结合的采油方式,该采油方式其下部是抽水动力电泵、井下电缆、分隔器、油管和其上部动力是抽油机、油管、抽油机抽油泵、抽油杆以及三通井口采油树等组件,上述的三通采油树由两根短管焊成,三端均车有螺纹扣,上述的双孔挂管板铸钢铸成圆柱形,在圆平面上有两个一大一小圆通孔,大孔内下端悬挂抽油管,小孔悬挂排水管,同时在平面圆周围有8圆通孔,同时悬挂油井井下油管、抽油泵,排水管潜电泵等等一切井下管柱,上诉变口接头成圆管形不通体,同时在变口接头不通体上部处钻有4

6个圆通孔,该变口接头不通体下端也车内车有内螺纹与下面排水管管柱连接,同时在圆形不通体下部处侧面钻有一个圆孔,上述排水管就是由多根管组成,上述的排水管柱是一管体,上述的油水分隔管成一管状,并在该管外表一段或多段注有塑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隆凯成
申请(专利权)人:隆凯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