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衍生物、其用途及其制造中间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719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作为对有害生物具有优异的防除效果的化合物的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者其N氧化物或农业上可允许的盐。式(I)中,L表示氧原子或CH2,E表示C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丙烯酸酯衍生物、其用途及其制造中间体


[0001]本专利申请基于日本专利申请2019

120901号(于2019年6月28日提出申请)及2020

015184号(于2020年1月31日提出申请)主张巴黎公约规定的优先权及利益,通过在此引用而将上述申请中记载的全部内容并入本说明书中。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丙烯酸酯衍生物、其用途及其制造中间体。

技术介绍

[0003]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丙烯酸酯衍生物。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欧州专利申请公开第212859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对有害生物具有优异的防除效力的化合物。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为了找到对有害生物具有优异的防除效力的化合物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下述式(I)表示的化合物对有害生物具有优异的防除效力
[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者其N氧化物或农业上可允许的盐,式(I)中,L表示氧原子或CH2,E表示被选自组A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甲基、可被选自组A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2

C10链式烃基、R6C(O)

、R4OC(O)

、R3R5NC(O)

、R3R5NC(S)

、R4S(O)2‑
、或R3R5NS(O)2‑
,R1表示可被1个以上卤素原子取代的C1

C3链式烃基、环丙基或卤素原子,n表示0、1、2或3,n为2或3的情况下,多个R2可以相同或不同,R2表示可被1个以上卤素原子取代的C1

C3链式烃基、环丙基或卤素原子,R3表示可被选自组A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1

C6链式烃基、可被选自组B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3

C6环烷基、C6

C10芳基、5

10元芳香族杂环基{该C6

C10芳基及该5

10元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组C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或氢原子,R4表示可被选自组A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1

C6链式烃基、可被选自组B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3

C6环烷基、C6

C10芳基、或5

10元芳香族杂环基{该C6

C10芳基及该5

10元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组C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R5表示可被1个以上卤素原子取代的C1

C3链式烃基、可被1个以上卤素原子取代的C1

C3烷氧基或氢原子,R6表示可被选自组A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1

C6链式烃基、可被选自组B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3

C6环烷基、C6

C10芳基、5

10元芳香族杂环基{该C6

C10芳基及该5

10元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组C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或氢原子,R3及R5可以与R3和R5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

7元非芳香族杂环{该4

7元非芳香族杂环可以具有选自组B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组A:由OR
11
、S(O)
m
R
13
、OS(O)2R
13
、C(O)R
11
、C(O)OR
11
、OC(O)R
11
、OC(O)OR
11
、OC(O)NR
11
R
12
、NR
11
C(O)NR
12
R
13
、NR
11
R
12
、C(O)NR
11
R
12
、S(O)2NR
11
R
12
、NR
12
C(O)R
11
、NR
12
C(O)OR
13
、NR
12
S(O)2R
13
、C(R
12
)=N

OR
11
、O

N=CR
11
R
13
、SiR
14
R
15
R
16
、C3

C6环烷基、苯基、萘基、5

6元芳香族杂环基、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该C3

C6环烷基、该苯基、该萘基、该5

6元芳香族杂环基及该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组E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卤素原子、氰基及硝基组成的组,R
11
及R
12
相同或彼此不同,表示可被选自组D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1

C6链式烃基、可被选自组E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3

C6环烷基、苯基、萘基、5

6元芳香族杂环基、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该苯基、该萘基、该5

6元芳香族杂环基及该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组F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或氢原子,R
13
表示可被选自组D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1

C6链式烃基、可被选自组E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3

C6环烷基、苯基、萘基、5

6元芳香族杂环基或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
{该苯基、该萘基、该5

6元芳香族杂环基及该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组F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R
14
、R
15
及R
16
相同或彼此不同,表示C1

C6链式烃基或苯基,m表示0、1或2,组B:由可被选自组D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1

C6链式烃基、OR
11
、S(O)
m
R
13
、OS(O)2R
13
、C(O)R
11
、C(O)OR
11
、OC(O)R
11
、OC(O)OR
11
、OC(O)NR
11
R
12
、NR
11
C(O)NR
12
R
13
、NR
11
R
12
、C(O)NR
11
R
12
、S(O)2NR
11
R
12
、NR
12
C(O)R
11
、NR
12
C(O)OR
13
、NR
12
S(O)2R
13
、C(R
12
)=N

OR
11
、O

N=CR
11
R
13
、SiR
14
R
15
R
16
、C3

C6环烷基、苯基、萘基、5

6元芳香族杂环基、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该C3

C6环烷基、该苯基、该萘基、该5

6元芳香族杂环基及该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组E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氧代基、硫代基、卤素原子、氰基及硝基组成的组,组C:由可被选自组D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1

C6链式烃基、OR
11
、S(O)
m
R
13
、OS(O)2R
13
、C(O)R
11
、C(O)OR
11
、OC(O)R
11
、OC(O)OR
11
、OC(O)NR
11
R
12
、NR
11
C(O)NR
12
R
13
、NR
11
R
12
、C(O)NR
11
R
12
、S(O)2NR
11
R
12
、NR
12
C(O)R
11
、NR
12
C(O)OR
13
、NR
12
S(O)2R
13
、C(R
12
)=N

OR
11
、O

N=CR
11
R
13
、SiR
14
R
15
R
16
、C3

C6环烷基、苯基、萘基、5

6元芳香族杂环基、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该C3

C6环烷基、该苯基、该萘基、该5

6元芳香族杂环基及该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组E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卤素原子、氰基及硝基组成的组,组D:由C3

C6环烷基{该C3

C6环烷基可被选自由卤素原子、氰基及C1

C3烷氧基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OR
17
、S(O)
m
R
19
、OS(O)2R
19
、C(O)R
17
、C(O)OR
17
、OC(O)R
17
、OC(O)OR
17
、OC(O)NR
17
R
18
、NR
17
C(O)NR
18
R
19
、NR
17
R
18
、C(O)NR
17
R
18
、S(O)2NR
17
R
18
、NR
18
C(O)R
17
、NR
18
C(O)OR
19
、NR
18
S(O)2R
19
、C(R
18
)=N

OR
17
、O

N=CR
17
R
19
、SiR
14
R
15
R
16
、卤素原子、氰基、硝基、羟基、苯氧基、苯基、萘基、5

6元芳香族杂环基及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该苯氧基、该苯基、该萘基、该5

6元芳香族杂环基及该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组F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组成的组,R
17
及R
18
相同或彼此不同,表示C1

C6链式烃基、C3

C6环烷基、苯基、萘基、5

6元芳香族杂环基、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该C1

C6链式烃基、该C3

C6环烷基、该苯基、该萘基、该5

6元芳香族杂环基及该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由卤素原子、氰基及C1

C3烷氧基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或氢原子,R
19
表示C1

C6链式烃基、C3

C6环烷基、苯基、萘基、5

6元芳香族杂环基或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该C1

C6链式烃基、该C3

C6环烷基、该苯基、该萘基、该5

6元芳香族杂环基及该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由卤素原子、氰基及C1

C3烷氧基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组E:由C1

C6链式烃基、C3

C6环烷基{该C1

C6链式烃基及该C3

C6环烷基可被选自由卤素原子、氰基及C1

C3烷氧基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OR
17
、S(O)
m
R
19
、OS(O)2R
19
、C(O)R
17
、C(O)OR
17
、OC(O)R
17
、OC(O)OR
17
、OC(O)NR
17
R
18
、NR
17
C(O)NR
18
R
19
、NR
17
R
18
、C(O)NR
17
R
18
、S(O)2NR
17
R
18
、NR
18
C(O)R
17
、NR
18
C(O)OR
19
、NR
18
S(O)2R
19
、C(R
18
)=N

OR
17
、O

N=CR
17
R
19
、SiR
14
R
15
R
16
、卤素原子、氰基、硝基、羟基、苯氧基、苯基、萘基、5

6元芳香族杂环基及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该苯氧基、该苯基、该萘基、该5

6元芳香族杂环基及该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组F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组成的组,组F:由C1

C6链式烃基、C3

C6环烷基、C1

C6烷氧基及C1

C6烷基硫基{该C1

C6链式烃
基、该C3

C6环烷基、该C1

C6烷氧基及该C1

C6烷基硫基可被选自由卤素原子及氰基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卤素原子、氰基、硝基及羟基组成的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者其N氧化物或农业上可允许的盐,其中,E为被选自组A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甲基、或可被选自组A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2

C10链式烃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者其N氧化物或农业上可允许的盐,其中,E为R6C(O)

、R4OC(O)

、R3R5NC(O)

、R3R5NC(S)

、R4S(O)2‑
、或R3R5NS(O)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者其N氧化物或农业上可允许的盐,其中,E为R3R5NC(O)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者其N氧化物或农业上可允许的盐,其中,R1为甲基或氯原子,n为0,L为氧原子。6.防除有害生物的组合物,其含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者其N氧化物或农业上可允许的盐、和非活性担载体。7.组合物,其含有选自由组(a)、组(b)、组(c)及组(d)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成分、以及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者其N氧化物或农业上可允许的盐,组(a):由杀虫活性成分、杀螨活性成分及杀线虫活性成分组成的组;组(b):杀菌活性成分;组(c):植物生长调节成分;组(d):驱避成分。8.有害生物的防除方法,其是通过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者其N氧化物或农业上可允许的盐的有效量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对植物或土壤实施处理来实施的。9.在线粒体细胞色素b蛋白质中具有F129L的氨基酸取代的大豆锈病菌的防除方法,其是通过将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者其N氧化物或农业上可允许的盐的有效量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施用于大豆或供大豆生长的土壤来实施的。10.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者其N氧化物或农业上可允许的盐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用于防除有害生物的用途。11.种子或营养繁殖器官,其保持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者其N氧化物或农业上可允许的盐的有效量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12.式(II)表示的化合物,式(II)中,L表示氧原子或CH2,R1表示可被1个以上卤素原子取代的C1

C3链式烃基、环丙基或卤素原子,
元非芳香族杂环基{该苯基、该萘基、该5

6元芳香族杂环基及该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组F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或氢原子,R
13
表示可被选自组D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1

C6链式烃基、可被选自组E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3

C6环烷基、苯基、萘基、5

6元芳香族杂环基或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该苯基、该萘基、该5

6元芳香族杂环基及该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组F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R
14
、R
15
及R
16
相同或彼此不同,表示C1

C6链式烃基或苯基,m表示0、1或2,组B:由可被选自组D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1

C6链式烃基、OR
11
、S(O)
m
R
13
、OS(O)2R
13
、C(O)R
11
、C(O)OR
11
、OC(O)R
11
、OC(O)OR
11
、OC(O)NR
11
R
12
、NR
11
C(O)NR
12
R
13
、NR
11
R
12
、C(O)NR
11
R
12
、S(O)2NR
11
R
12
、NR
12
C(O)R
11
、NR
12
C(O)OR
13
、NR
12
S(O)2R
13
、C(R
12
)=N

OR
11
、O

N=CR
11
R
13
、SiR
14
R
15
R
16
、C3

C6环烷基、苯基、萘基、5

6元芳香族杂环基、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该C3

C6环烷基、该苯基、该萘基、该5

6元芳香族杂环基及该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组E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氧代基、硫代基、卤素原子、氰基及硝基组成的组,组C:由可被选自组D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的C1

C6链式烃基、OR
11
、S(O)
m
R
13
、OS(O)2R
13
、C(O)R
11
、C(O)OR
11
、OC(O)R
11
、OC(O)OR
11
、OC(O)NR
11
R
12
、NR
11
C(O)NR
12
R
13
、NR
11
R
12
、C(O)NR
11
R
12
、S(O)2NR
11
R
12
、NR
12
C(O)R
11
、NR
12
C(O)OR
13
、NR
12
S(O)2R
13
、C(R
12
)=N

OR
11
、O

N=CR
11
R
13
、SiR
14
R
15
R
16
、C3

C6环烷基、苯基、萘基、5

6元芳香族杂环基、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该C3

C6环烷基、该苯基、该萘基、该5

6元芳香族杂环基及该3

8元非芳香族杂环基可被选自组E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卤素原子、氰基及硝基组成的组,组D:由C3

C6环烷基{该C3

C6环烷基可被选自由卤素原子、氰基及C1

C3烷氧基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取代基取代}、OR
17
、S(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岛博人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