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阿魏酸丁香酚及异丁香酚杂合体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032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阿魏酸丁香酚及异丁香酚杂合体及应用,其结构通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阿魏酸丁香酚及异丁香酚杂合体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与农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阿魏酸丁香酚及异丁香酚杂合体,同时涉及该阿魏酸丁香酚及异丁香酚杂合体在制备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等植物病毒病害的药物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病毒病伴随着植物的整个生长周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由于植物病毒的绝对寄生性,一旦植物侵染植物病毒,病毒病害将大面积传播,且难以防治,每年因植物病毒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亿美元。近年来,植物病毒病呈现爆发趋势,其中危害较严重的植物病毒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等。目前防治植物病毒病的仍以化学药剂为主,主要包括宁南霉素和病毒唑,但宁南霉素不稳定,难以大面积田间应用,而病毒唑防效不理想,至今为止,仍缺乏有效的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因此,创制新型、高效、环境友好的抗植物病毒药剂依然是植物病毒病防控的关键。
[0003]天然产物因高效、作用机制独特、环境友好等优点,一直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阿魏酸丁香酚及异丁香酚杂合体,其结构通式(
Ӏ
)如下所示:其中:R1为氢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苄基、2

氯苄基、3

甲基苄基、4

氯苄基、丁香酚基、异丁香酚基;R2为甲基、乙炔基、4

甲基苯基、丁香酚基、异丁香酚基;X为氧原子、氧乙酰基、胺亚乙基、亚乙基;Y为氢原子、亚甲基、亚乙基、氧乙酰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魏酸丁香酚及异丁香酚杂合体,其化合物如下:化合物A1:(E)

甲基
‑3‑
(4

(2

(4

烯丙基
‑2‑
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
‑3‑
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2:(E)

甲基
‑3‑
(3

甲氧基
‑4‑
(2

(2

甲氧基
‑4‑
((E)
‑1‑
烯丙基)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3:(E)

乙基
‑3‑
(4

(2

(4

烯丙基
‑2‑
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
‑3‑
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4:(E)

乙基
‑3‑
(3

甲氧基
‑4‑
(2

(2

甲氧基
‑4‑
((E)
‑1‑
烯丙基)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5:(E)

丙基
‑3‑
(4

(2

(4

烯丙基
‑2‑
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
‑3‑
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6:(E)

丙基
‑3‑
(3

甲氧基
‑4‑
(2

(2

甲氧基
‑4‑
((E)
‑1‑
烯丙基)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7:(E)

异丙基
‑3‑
(4

(2

(4

烯丙基
‑2‑
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
‑3‑
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8:(E)

异丙基
‑3‑
(3

甲氧基
‑4‑
(2

(2

甲氧基
‑4‑
((E)
‑1‑
烯丙基)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9:(E)
‑3‑
(4

(2

(4

烯丙基
‑2‑
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
‑3‑
甲氧基苯基)丙烯酸;化合物A10:(E)
‑3‑
(3

甲氧基
‑4‑
(2

(2

甲氧基
‑4‑
((E)
‑1‑
烯丙基)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化合物A11:苄基(E)
‑3‑
(4

(2

(4

烯丙基
‑2‑
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
‑3‑
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12:苄基(E)
‑3‑
(3

甲氧基
‑4‑
(2

(2

甲氧基
‑4‑
((E)
‑1‑
烯丙基)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13:2

氯苄基(E)
‑3‑
(4

(2

(4

烯丙基
‑2‑
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
‑3‑
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
化合物A14:2

氯苄基(E)
‑3‑
(3

甲氧基
‑4‑
(2

(2

甲氧基
‑4‑
((E)
‑1‑
烯丙基)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15:3

甲基苄基(E)
‑3‑
(4

(2

(4

烯丙基
‑2‑
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
‑3‑
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16:3

甲基苄基(E)
‑3‑
(3

甲氧基
‑4‑
(2

(2

甲氧基
‑4‑
((E)
‑1‑
烯丙基)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17:4

氯苄基(E)
‑3‑
(4

(2

(4

烯丙基
‑2‑
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
‑3‑
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A18:4

氯苄基(E)
‑3‑
(3

甲氧基
‑4‑
(2

(2

甲氧基
‑4‑
((E)
‑1‑
烯丙基)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1:4

烯丙基
‑2‑
甲氧基苯基(E)
‑3‑
(4

羟基
‑3‑
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2:2

甲氧基
‑4‑
((E)
‑1‑
烯丙基)苯基(E)
‑3‑
(4

羟基
‑3‑
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3:4

烯丙基
‑2‑
甲氧基苯基(E)
‑3‑
(4

乙氧基
‑3‑
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4:2

甲氧基
‑4‑
((E)
‑1‑
烯丙基)苯基(E)
‑3‑
(4

乙氧基
‑3‑
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5:4

烯丙基
‑2‑
甲氧基苯基(E)
‑3‑
(3

甲氧基
‑4‑
(丙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秀海刘丹袁婷宋宝安胡德禹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